露脊鯨屬

露脊鯨屬

黑露脊鯨屬露脊鯨科露脊鯨屬,身體短粗,沒有背鰭,頭大,且覆有角質瘤。體呈黑褐色,腹面顏色較淺,有雲狀或條紋狀斑塊,鰭肢和尾鰭均呈黑色。黑露脊鯨行動遲緩,喜棲息於水的上層,把整個背部露出水面,故名露脊鯨。

基本信息

簡介

學名:Balaenaglacialis(Muller,1776)
英文名:Northernrightwhale
別名:脊美鯨、黑露脊鯨、北真鯨、直背鯨、比斯開鯨
通稱:鯨目鬚鯨亞目露脊鯨科
露脊鯨
露脊鯨

 


外觀形態

體型肥大短粗,頭略超過體長的1/4,上頜細長向下彎曲呈拱狀,下頜兩側向上突出。上頜前端頂部有一個較大的橢圓形角質瘤,在呼吸孔前方及上下頜兩側也各生有一列較小的角質瘤。無背鰭。鰭肢短寬。尾鰭幅寬幾達體長的1/3。體腹面平滑無褶溝。背部黑色,腹部色淡,在臍前後有不規則白斑。鰭肢和尾鰭上下方皆黑色。鯨鬚狹長而柔軟,每側220~260片,須長達2.9米,須板與鬚毛皆黑色,成體體長17米,雌性比雄性大,體重40~80噸。

生長繁殖

通常單獨或2~3頭一起游泳,並接近海灣和島嶼周圍,游泳速度很慢,呼氣時噴起的霧柱呈兩支,高達4~6米,大潛水時把尾鰭舉出水面以上。母鯨對仔鯨有強烈眷戀情感。北太平洋個體性成熟體長雄鯨14~15米,雌鯨13~15米。生殖間隔2~3年,妊娠期10~12個月,每產l胎,初生仔鯨體長4.5~6米,哺乳期約6~7個月,離乳時體長約10米。食物主要為浮游性小甲殼類磷蝦等。
黑露脊鯨屬僅黑露脊鯨1種。無背鰭;體長13.6~18.0米;頦部非白色;最特殊的是頭上有由表皮異常增生而形成的角質瘤,瘤的形狀不規則,最大的在上頜的前端,俗稱“軟帽”,次大的在噴氣孔後及下頜前端兩側,須板細長,每側長約2~3米,須板每側250枚;鰭肢寬大,長1.8~2.1米,尾鰭寬為體長的35%;幼體灰藍色,成長後體色加深,變成藍黑色或黑色;睪丸在腹腔中,兩睪丸總重達1000千克;陰莖細長,長達3米;無盲腸。分布於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半球海洋中。北半球的黑露脊鯨每年冬季南下繁殖,夏季北上尋餌。游泳速度慢,洄游時速2~3海里。呼氣時,兩噴氣孔各噴出4~8米高的霧柱。善潛水,每淺潛5~6次,即深潛1次,約10~20分鐘,但潛水深度僅50米左右。主要以蜇鏢溞屬、長腹劍溞屬、桶狀溞屬等橈足類為食。2~4月交配,妊娠期1年,1胎1仔,幼仔出生時體長5~6米,哺乳期1年。肉味美。皮下脂肪厚,其量占體重的40%。露脊鯨的經濟價值較大,皮可製革,肉可食,脂肪可作工業原料,鯨鬚可制工藝品,鯨腦油可制精密儀器潤滑油,骨可制肥料,內臟、內分泌腺除可食用外,尚可提取激素等。北極露脊鯨有時單獨攝食,有時又成群結隊地集體攝食。每當攝食時,它們一邊在海上慢慢悠悠地游著,一邊從容地將頭伸出水面,並且將口張得大大的。它的下領能以不同角度下垂,有時與上領之間形成60度的角度。每群露脊鯨的數目由兩頭至10多頭組成,攝食時,會自動地形成一梯隊,這種梯隊很像大雁飛翔時的隊形,每一頭鯨都跟在前面一頭的後面,並從側面偏出半個至三個體長的距離。有時,當梯隊中的一些北極露脊鯨離隊而去時,另外一些便會自動加入這個梯隊中,使其隊形基本保持不變,如此陣型,可持續若干天,這時,大量的水流和魚蝦便會進入大大張開的嘴裡。結隊攝食可使北極露脊鯨捕食到其他方法不能捕食到的食物。

地理分布

黃海、東海、南海偶有發現。
近況:由於濫捕而瀕臨絕滅。目前估計北太平洋僅有1000隻,北大西洋僅有100隻左右,現經國際協定進行保護。

鯨魚有關的那些屬

鯨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鯨魚雖然有魚字,其實它並不是魚類,而是哺乳類動物,本任務是盤點一些鯨魚的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