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露脊鯨

南露脊鯨

南露脊鯨(Eubalaena australis)為真露脊鯨屬(已知有3種)的其中一種,大約有7500條南露脊鯨生活在南半球的南部海域。這類鯨體形龐大,強壯有力,聲音洪亮。南露脊鯨被華盛頓公約(CITES)列入瀕危等級,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則將它們列入低危- 依賴保育等級。

基本信息

概述

南露脊鯨是由德穆蘭(Desmoulins)於1822年所描述,後來在1864年格雷將南露脊鯨分類為露脊鯨屬。之前的分類是將南露脊鯨視為北大西洋露脊鯨(E.glacialis)的亞種,而後來則認為是兩種不同的種類。南露脊鯨的異名有B.antarctica、B.antipodarum與E.temminckii這幾種。基因研究顯示北半球的露脊鯨與南露脊鯨在300萬年至1200萬年內沒有雜交過,證明南露脊鯨的確是一個獨立的種。

形態特徵

南露脊鯨南露脊鯨

南露脊鯨身長最長可達15—17米,完全成年的體重可達65噸。有些體形較大的南露脊鯨壽命可達80年以上。南露脊鯨沒有喉槽和背鰭,下顎呈高度彎曲的弓形,黑色的鯨鬚懸垂下來可達2.5米。其頭部有一些灰白色的瘤狀隆起。這種鯨魚的視覺比較發達,能夠在水下和水面上看到清晰的圖像。成年南露脊鯨的嘴全張開時上下可達2米高。雖然它們體形巨大,但是它們卻是以浮游生物磷蝦橈腳類的動物為食。每次進食,露脊鯨都要吞如大量的海水通過位於其上顎260根鯨鬚,就像窗簾一樣來過濾它所需要的食物。

南露脊鯨顏色發黑,噴出的水柱呈V字形。它們的身體顏色多為黑色,儘管有些鯨魚身體上會有白色的斑點,而幼鯨的顏色可能完全是白色。

習性與繁殖

南露脊鯨南露脊鯨

南露脊鯨出現在南半球的所有海域,秋季時遷徙到北方可以避寒的海岸和海灣,最北可到達赤道海域。在北方,它們不僅能躲避南方海域的寒冷,而且還能交配產仔。

雄性性器官有2.5米長,在鯨類世界裡相對於它龐大的體積來說這已經是最長之一了。公鯨的睪丸在動物界是最重也是最長的,大約有1噸重。一個單身公鯨射出數量巨大的精子足以沖刷乾淨其他公鯨留下的精液殘餘物。鯨魚的妊娠期長達11-12個月之久,而且每次只產一頭鯨仔。新出生的幼鯨雖然身軀龐大,體長可達5到6米,但仍然非常依賴母親,至少需要哺乳6個月。當春天到來時,幼鯨已經幾個月大了,鯨群就會慢慢地向南遷徙,到達位於南緯55度的次南極地區會聚地,在這裡,它們將度過夏天。

分布範圍

整個夏天南露脊鯨在南半球高緯度地區(很可能在接近南極洲的海域)覓食。它們為了覓食,會在冬季遷移到南半球的北部,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智利紐西蘭莫三比克南非的沿海地區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蹤影。

物種差異

南露脊鯨南露脊鯨

就跟其他的露脊鯨一樣,南露脊鯨幾乎無法從外觀與北大西洋露脊鯨或北太平洋露脊鯨分辨,只能藉由它們頭部的細微不同來分辨。南露脊鯨頭部的硬繭可能比北半球的露脊鯨少,而下顎卻擁有比北半球的露脊鯨還多的硬繭。另外,它們的身體呈現深灰色或黑色,偶爾在腹部還會出現一些斑點。皮膚上的硬繭呈白色,這並不是皮膚的色素造成的,而是大片鯨虱的群落。[3]

瀕危狀況

高緯度遭一群大白鯊攻擊,擱淺在海灘上的南露脊鯨
19世紀以來為了獲取鯨鬚和鯨油大量的鯨魚被捕殺。國際鯨魚協會採取措施來保護保護南露脊鯨的數量。

南露脊鯨(Southern right whale)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們是“適宜”(right)被捕殺的鯨魚。這種鯨的游速慢且靠近海岸,被殺死後屍體還會浮在水面上,因此捕鯨者們認為它們是最易於捕殺的鯨魚。南露脊鯨被歸類為處境危險、需要保護的動物。

每年5月開始,原本生活在南極附近海域的南露脊鯨會成群結隊地來到阿根廷東部躲避嚴寒並繁衍產子。然而,一種名為黑背鷗的海鷗嚴重影響了南露脊鯨在這裡的正常生活。每當南露脊鯨將頭或身體露出水面進行呼吸的時候,黑背鷗就會飛來,瘋狂啄食它們的皮膚,造成血淋淋的傷口。由於傷口經常很深並經常出血,病毒與細菌很容易在不同的鯨之間傳播,進而引發感染。此外,海鷗的襲擊還會中斷母鯨對幼鯨的哺乳過程,這導致一些幼鯨由於得不到充足的營養供給而死亡。2012年5月到8月,阿根廷瓦爾德斯半島已發現44頭死亡的南露脊鯨。

保育

所有已知有繁殖活動的國家進行南露脊鯨的保護,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智利、紐西蘭、南非與烏拉圭等國家。巴西在2000年在聖卡塔琳娜州設立了一個國家環境保育區來保護南露脊鯨的主要覓食區與推廣定期的賞鯨活動,這個保育區面積約為1560km²,包含130千米長的海岸線。

鯨的種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