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眼斑螳

雲眼斑螳

雲眼斑螳(拉丁名:Creobroter nebulosa Zhang)為螳螂目、花螳科節肢動物。因翅膀上有一雙嚇人的眼睛。因此而得名。分布於湖北、江西、福建、雲南。生活在溫暖濕潤的環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雲眼斑螳眼斑螳
雄性體長30mm,達翅端41mm;前胸背長6mm,前足基節長7mm,前翅長31mm。淡綠色,頭部兩側向前隆突,複眼位於其上呈圓錐狀;觸角細長,念珠狀,黑褐色,基部的節色淡。前胸背板兩側圓凸,橫溝深;足上具暗斑,中後足腿節端部腹面擴展成小葉突。前翅綠色,中部具一大黃圓斑,圍以黑邊其中有一黑點;後翅透明,基部淡紅色,臀域具小褐斑分布在白色橫脈之間。

生活習性

它生活在溫暖濕潤的環境,在捕食完獵物或休息時常用口器舔乾足,進行自我清潔。一年一代,雌雄交配後,雌性螳螂會把卵鞘產在樹枝或樹幹上;先從腹部排出泡沫狀物質,然後在上面須次產卵,泡沫狀物質會很快凝固,形成細長條狀的堅硬卵鞘。

分布

湖北江西福建雲南

人工飼養和繁殖

1.室內飼養環境:

雲眼斑螳雲眼斑螳

飼養室應處於陽光充足的地方,如光線不足應採用普通照燈照明。冬季用暖氣保持室內溫度在22~25℃,濕度50%~70%。

2.飼養設備:

取500mL的可樂或寶特瓶,用剪刀把瓶裁為上下二個部分,上部分為瓶身,下部分為瓶底。用針在瓶身扎孔透氣,瓶內粘紗網,用於螳螂脫皮和攀爬,底座放海綿和衛生紙,定期加濕和更換,既保濕又衛生。

3.飼料:

初、幼齡螳螂以果蠅為主要食物。三齡後可投餵小飛蛾、幼齡黃粉蟲、幼齡土鱉、幼齡蟋蟀等;大齡和末齡螳螂可餵蒼蠅、蟑螂等。

4.不同發育階段的詞養:

雲眼斑螂的發育過程及不同齡期的食物雲眼斑螂的發育過程及不同齡期的食物

新羽化的成蟲子,二周后性成熟,可以進行交配。雄性伏於雌性腹背部之上,交配可持續四h以上。一周后,雌蟲子把卵鞘產在瓶子內壁。卵鞘在瓶壁(溫度25℃,濕度50%~60%)卵化六周后小螳螂孵出。

一齡:剛孵的螳螂身體柔弱,呈嫩黃色。約3h後,幾丁質外殼的小螳螂硬化,體色變深,可在瓶壁爬行。出生後的小螳螂第1~2天不主動取食,可以不進行食物投餵。一個卵鞘 可以孵出幼螳約40隻左右。為避免瓶內螳螂密度過大,第三天開始要分瓶詞養。每瓶10隻左右,可以見到幼螳在瓶壁攀爬和捕食。

二齡:身體比一齡增大增長,呈略黃色。

三齡:身體腹背中央出現一個眼斑。由於身體增大,食量增加,需要分瓶單獨飼養,避免相互捕食。

四齡:身體繼續增大,只要不處於蛻皮中,都可以主動捕食。

五齡:食物選擇上偏好飛蟲。

六齡:胸背部有明顯小三角翅牙。

成蟲:蛻皮變為成蟲,剛羽化時長出的翅柔軟、濕潤、捲曲、暴露於空氣中2~3h後,逐漸舒展,覆蓋整個身體腹背,體呈綠色,顏色鮮艷,眼斑明顯。雄性比雌性身體略細窄。隨著濕度變化,若蟲的成長速度受到影響。28~30℃時;生長速度最快,捕食積極,狀態活躍,22~26℃時,生長速度放緩,蛻皮間隔時間延長,但不影響若蟲正常蛻皮和最後羽化。20℃以下時;生長緩慢,捕食不積極,易死亡。

飼養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飼料選擇:

螳螂主要以活食為主,喜歡捕捉飛行中和移動的個體。根據其齡期和身體大小,確定投餵食物的大小和種類。要保證食物的充足和後期食物的多樣性,滿足其各齡期身體發育所需。

2,交配期管理:

螳螂在雌雄交配時普遍會出現“妻食夫”的現象,所以在交配過程中可以不同斷給螳螂進行餵食;交配結束後,立即將雌雄分開。避免雄性被雌性吃掉。 雌螳螂在沒交配的情況下,也可以產卵。因為未經過受精,所以不會孵化出幼螳。

3.幼蟲飼養:

若蟲在一齡至三齡期間是最難飼養,死亡率最高的階段,一齡時可以集中飼養但是要注意溫度不要太大,三齡之後要單獨飼養,以免互想捕食。若蟲飼養過程中保證食物的充足,可保證成活數量,根據個體腹部形狀,判斷飲食健康狀況;圓、脹、飽、滿為最佳體型,扁瘦需馬上投餵。若蟲排出的糞便、食物的殘渣,留在底座衛生紙上容易變質、引發有害菌類,應及時清理更換,避免幼螳體質弱,被菌類感染致死。蛻皮期間是螳螂最容易受到攻擊和傷害的時期,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它沒有任何反抗和逃避的能力。所以瓶內要粘紗網,使其蛻皮時可抓牢,以免掉下摔傷;同時飼養環境要避免發出大的聲響;不要震動飼養瓶,不要投放活體飼料

4.持續繁殖:

如連續繁殖,條件恆定,可以不需要經過休眼期,但五代後成蟲會出現近親退化的現象。體型越來越小,體質變差,產卵亦少,孵化率亦低,需要再引進新個體做交叉配種,保證螳螂正常飼養繁殖的持續性。

節肢動物門(直翅目、螳螂目)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