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褐斑腿蝗

紅褐斑腿蝗

紅褐斑腿蝗屬直翅目、蝗科,食性很雜,主要為害豆科、茄科、菊科、禾本科、鏇花科的多種蔬菜,分布較廣。年發生約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卵多產於較潮濕的向陽坡地及田埂上。成、若蟲多在秋季發生,將作物葉片食成孔洞或缺口,降低產品質量。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紅褐斑腿蝗紅褐斑腿蝗

顏面隆起平坦,縱溝不明顯。頭頂較狹,無頭側窩。觸角較短粗,中部一節的長為寬的1.2倍。前胸腹板突圓柱形,頂端較膨大。中胸腹板側葉中隔的長度為寬度的3~4倍。雄性尾須基部寬,中部較狹,頂端較鈍,下生殖板短錐形。雌性產卵瓣短粗。

體黃褐色或暗褐色。自前胸背板的後緣沿後胸背板側片具淡色斜紋。後足股節上側和外側上緣具二個不完整的斑紋,中部一個較大,端部一個呈斑點狀;內側紅、黃色,具一黑斑。後足脛節紅、黃色。

體長雄蟲為25~27mm,雌蟲為31.O~35mm;前翅長雄蟲為20~25mm,雌蟲為26.5~32mm;後足股節長雄蟲為12~13mm,雌蟲為16~17mm。

生物學特性

紅褐斑腿蝗在冀西山區一年發生一代,以成蟲越冬,卵期35~60天,蝻期60~82天,成蟲260~280天。日均溫度0℃以下時,成蟲進入越冬休眠期,翌年三月上旬開始活動,成蟲在極端最低溫度-17℃可生存越冬;蝗卵孵化早晚與環境溫濕度和天氣變化等關係密切,蝗卵在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地塊發育快、出土早,反之則慢出土晚,自然孵化率73.5%。蝗蝻分6個齡期,各齡期以其觸節數、體長、翅芽形狀和體色區別。

為害期

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為害部位

為害特點

成、若蟲多在秋季發生,將作物葉片食成孔洞或缺口,降低產品質量。

綜防措施

(1)冬春兩季清潔田園,剷除田邊、地頭和溝渠雜草,堅持深耕細耙和冬季灌溉,可大量減少越冬卵量。

(2)用90%敵百蟲50毫升,拌炒成糊香的豆餅。棉籽餅或麥麩5千克,製成毒餌撒于田間誘殺防治。

(3)田間蝗蝻發生時,掌握三齡前若蟲集中在田邊雜草上時,選用90%敵百蟲700倍液,或80%敵敵畏8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1000倍液噴霧。

節肢動物門(直翅目、螳螂目)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