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脛綠紋蝗

花脛綠紋蝗

花脛綠紋蝗(拉丁名:Aiolopus tamulus (Fabricius,1798))為直翅目、斑腿蝗科節肢動物。分布於遼寧、寧夏、甘肅、河北、陝西、山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主要為害禾本科作物及棉花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花脛綠紋蝗花脛綠紋蝗

成蟲:雄體長18-21.5毫米,雌25-29毫米,體瘦長,暗褐至黃褐色,色彩鮮明。頭的側面在複眼下常有綠斑,頭頂窩近似蛇頭形,其前緣尖;頭側窩梯形。顏面傾斜。前胸背板上有“X”紋,側片底緣及溝後區常呈鮮綠色,中隆線較低。前翅狹長,有黑色大斑,基部近前緣處有鮮綠色縱紋。後足股節內側有2黑斑,膝黑色,後脛節基部1/3黃色,中部藍色,頂端鮮紅色。

:似大墊尖翅蝗,但卵在卵囊內呈放射狀排列。

:雄有5齡,雌有6齡。1齡蝻淺褐至黃褐色,體背色甚淺,體側色較深,近背面部分更深,形成2道縱帶。2齡後體背出現“X”紋。華北地區一年發生1-2代,以卵在土中越冬。

生活習性

花脛綠紋蝗從不挑食,吃多種食物。蝗蟲的一生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剛由卵孵出的幼蟲沒有翅,能夠跳躍,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蟲。若蟲逐漸長大,當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長大時,就脫掉原來的外骨胳,這叫蛻皮。若蟲一生要蛻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蛻皮,是1齡,以後每蛻皮一次,增加1齡。3齡以後,翅芽顯著。5齡以後,變成能飛的成蟲。可見,蝗蟲的個體發育過程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像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 

昆蟲由受精卵發育到成蟲,並且能夠產生後代的整個個體發育史,稱為一個世代。蝗蟲在我國有的地區一年能夠發生夏蝗和秋蝗兩代,因此有兩個世代。

為害期

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為害部位

為害特點

將作物葉片食成孔洞或缺口,降低產品質量。

綜防措施

1、加強農業防治,抓緊收割成熟稻穀。要儘快犁田耕地,破壞田間地下飛蝗卵塊。儘快完成插秧和加強田間管理,減少花脛綠紋蝗危害。

2、生物防治,注意保護蜻蜓、螳螂、青蛙、斑鳩、家燕、畫眉、長尾藍雀、麻雀蜘蛛等天敵。編輯:伊俏審核:agrolib最後更新:2012-2-13

3、必須噴藥防治時,控制在蝗蝻3齡若蟲之前,使用微孢子蟲高濃縮水劑100~150g/667m2飛機或地面機動彌霧噴施。

節肢動物門(直翅目、螳螂目)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