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矢藤糖水

雞矢藤糖水

雞屎藤糖水是一種北海市三月初三的習俗小吃,屬於藥膳類食品,具有祛風除濕,消食化積,解毒消腫,活血止痛至功效。

基本介紹

雞矢藤糖水雞矢藤糖水

雞矢藤北海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要吃的一種甜品。據說是清涼解毒的,是用一種“雞矢藤”的植物磨碎取汁和糯米粉一起做成的,有點甘甘的感覺。

北海的傳統節日食物,每年的上巳節,既農曆的三月初三這天,北海人習慣採摘一種有臭味名為雞屎藤的植物的葉子絞汁,和米粉一起做成條狀煮糖水,就是所謂的雞屎藤(米乙)。

歷史風俗

雞屎藤的花雞屎藤的花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前,新會民間舊俗家家戶戶“整”(方言,做)雞矢藤餅,會城俗語:“三月三,雞矢藤。”且這“藤”字不念陽平聲,卻念成陽上聲,如用簡譜記錄的話,不發5音發3音,非常有趣。
雞矢藤為茜草科雞矢藤屬植物。“矢”是多音多義字,一為古“屎”字,讀“屎”音,因此往往寫作“雞屎藤”。其鮮葉揉碎或磨爛時有如雞屎臭味,故稱“雞屎藤”。又因民間以它有消食解暑之功,又稱“解暑藤”。近音的還有稱“皆治藤”,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草語·藤》載:“有皆治藤,蔓延牆壁野樹間,長丈余,葉似泥藤,中暑者以根葉作粉食之,虛損者雜豬胃煮服。”此外,據全國中草藥資料,還有牛皮凍、狗屁藤、臭藤等別名,產於雲南貴州四川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入中草藥,祛風利濕,消食化積,止咳,止痛。可用於風濕筋骨痛,跌打損傷,外傷性疼痛,肝膽、胃腸絞痛,黃疸型肝炎,腸炎,痢疾,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肺結核咯血支氣管炎,放射反應引起的白血球減少症,農藥中毒;外用搗爛敷患處治皮炎、濕疹、瘡瘍腫毒。本地民間將藤曬乾收貯,用來煲涼茶;葉子加工成粉,日後用來煮“雞矢藤糊”,據說可清肝熱。

雞屎藤糖水雞屎藤糖水

雞矢藤長於山地路旁、岩石縫隙、田埂溝邊的草叢中,非常粗生,到春季漫山遍野,本地人到野外或春遊時多喜歡採摘回來,用其葉子加工粉餅。做餅方法是將葉子洗淨,與粘米一同用堆舂爛成漿,或用石磨磨漿,拌入煮溶的糖水,沾上糯米粉搓成粉團,一把把捏壓入木餅范中,印成粉餅,以盤碟排放,蒸熟後餅色變為墨綠色。雞矢藤性平,味甘微苦,做出的餅甘涼可口,別有風味,食後清熱解毒,稱得上“黑色風味健康食品”。加粘米粉爽口,加糯米粉軟韌。餅范多用春節前打“粉印餅”的“粉印格”,在餅范內塗上少許花生油,使餅面有光澤和不粘連。現在很多家庭為方便,不去採摘新鮮的藤葉,而到商店直接購買機器加工的雞矢藤粉來做餅。
此習俗在春夏之交,暑天將要到,季節在變換,相傳可以先將身體內熱毒解消,到暑天少生溫病。又說雞矢藤治邪,不少人用摘葉後的雞矢藤條紮成小人形狀,掛在屋門楣上,祈求驅邪毒、保平安,雞矢藤餅又用來拜神。現存最早的明萬曆《新會縣誌》(1609年)卷二“風俗紀”有記“上已頗修禊”。“上巳”即民間三月初三上巳節,“修禊”是古代風俗,禊(xì,粵音系),祭名,古人祓除不祥之祭。可見“三月三,雞矢藤”這種習俗,帶有驅邪毒、保健康平安的古代民俗歷史痕跡。

製作食用

製作方法
雞屎藤雞屎藤

1、挑選雞屎藤葉子,洗淨瀝乾。大米-香米最好,又香又有韌性-浸泡兩小時瀝乾。
2、米和葉子按十比一的重量配比,用機器打成粉。
3、用紅糖煮糖水,糖放多一點,得到比較濃的糖水。
4、將糖水倒入打好的粉中攪拌,最後和成面,根據自己的需要做成各種形狀,如果是煮糖水,就切成條狀。
食用方式

在北海,雞屎藤主要是食用方式是煮成糖水,既將和好的面切成條狀,加糖加水煮熟,也有先蒸熟了面再將面切成條,再煮成糖水。現在市面上賣的主要就是這兩種形式的雞屎藤。還有一種食用方法就是直接將面捏成米乙的形狀,蒸熟了就吃。這樣的吃法簡單方便,也比較好存放。

雞矢藤糖水雞矢藤糖水

食用禁忌

《本草綱目拾遺》:“中暑者以根、葉作粉食之。虛損者雜豬胃煎服。”

原料植株

雞矢藤,中藥名為雞屎藤。《綱目拾遺》云:“搓其葉嗅之,有臭氣,未知其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臭藤。”雞屎藤及諸“臭”、諸“屎”之名皆的義於其臭氣。具有祛風除濕,消食化積,解毒消腫,活血止痛至功效。雞矢藤長於山地路旁、岩石縫隙、田埂溝邊的草叢中,非常粗生,到春季漫山遍野。

相關俗語

俗語:雞屎藤又長又臭,一般指文章冗長繁瑣不生動。

廣西北海美食

廣西北海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地處亞熱帶的北海最有名的小吃要數牛腩粉豬腳粉等等,北海的早餐店裡一碗牛腩粉豬腳粉,再加上一杯清茶,是北海人最稱道的美味早餐;改革開放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外來人員,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飲食習慣,使北海飲食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