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鎖關

鐵鎖關

鐵鎖關是歷代兵家為了扼守夔門天險,控制江上交通,用鐵索設定的關口。現存的夔門鐵柱位於夔門北岸草堂河入口處的石盤上,為宋代末年所置,曾有攔江鐵鏈七條,總長920多米。鐵鎖關在孟良梯對面的瞿塘峽北岸。有一條小小的支流-草堂河。在其注入長江口的地方,有一石盤,上豎兩根鐵柱,高約二三米,南岸有石孔相對。在草堂河注入長江的匯流處,臥著一方大石盤,石盤上兀立著兩根銹跡班駁的高約6.4尺的鐵柱,這便是著名的“鐵鎖關”遺蹟。

概況

鐵鎖關鐵鎖關
鐵鎖關原本是古人用來禦敵的,始設於唐代。當時,只要是在鐵柱和石孔中間拉幾道鐵索,就可將長江封死,入侵之敵難以闖入。宋代曾有一位叫徐宗武的大將,在此設攔江鐵鎖7條,長200餘丈,用來鎖江,以防元兵入侵。可謂“雄關漫道真如鐵”了。現在當枯水時才露出水面,這是古代攔江守關的鐵索柱。

傳說,現在遺存有兩根鐵柱即當時那位徐將軍留下的。鐵鎖關在和平時期,又是江上商船納稅的稅卡。南宋大奸臣賈似道也曾為鐵鎖夔門頒發過告示,刻於鐵鎖關附近的崖壁上。

賈似道告示和鎖江鐵柱,作為宋元戰爭的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唐宋以來,鐵索關成為全國最大的商稅關,謂之"夔關",過往商船,凡不繳稅者,一律不予放行。1997年,兩根鐵柱被駛過的輪船撞斷。萬幸的是,撞斷的上半截,順勢倒向礁石而未落入滔滔江水。1998年3月,白帝城博物館將鎖江鐵柱以及鐵柱下方礁石上的宋人元不伐的"白帝城邊春草生,黃牛峽里水波清。追思昭烈千年事,常使英雄氣不平"石刻一併遷至新近落成的夔門古象館左側正對夔門的一塊岩石上,並將斷成兩截的鐵柱,原樣修復。飽經滄桑的鎖江鐵柱也因此而成為三峽工程奉節縣淹沒區地面文物搬遷的先行者。

景點介紹

鐵鎖關鐵鎖關
鐵鎖關在草堂河注入長江的匯流處,臥著一方大石盤,石盤上兀立著兩根銹跡班駁的高約6.4尺的鐵柱,這便是著名的“鐵鎖關”遺蹟。

瞿塘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古代,只要有一索橫江,便可將川東咽喉嚴密封鎖。“鐵鎖橫江山,橫江亘張兩岸,造舟為梁,施床於上,以禦寇焉。”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宋將徐宗武“於白帝城下岩穴,設攔江鎖七條,長二百七十七丈五尺,五千一十股,又有鐵柱,各六尺七寸”,封鎖此關。現存的夔門鐵柱系宋代末年所設定,鐵柱旁的岩石上,現還有元代題刻。

鐵鎖關鐵鎖關

“鐵鎖橫江山,橫江亘張兩岸,造舟為梁,施床於上,以禦寇焉。”建立鐵鎖關的目的,起初是防禦外敵人侵,後來曾一度成為關卡,商旅往來均須繳納稅銀。據《五代史》記載,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後,蒙、宋兩軍在四川圍繞要衝山寨展開爭奪。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領兵守衛淮右地區的白帝城守關大將徐宗武同元軍在瞿塘峽口與元軍交戰,為抵抗元軍入川,徐宗武在瞿塘峽口,豎立鐵柱兩根,上鑄“守關大將軍徐宗武”等字,並橫攔鐵鏈七條,計925米,鎖斷長江,是為鐵鎖關。

宋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元軍攻克重慶,順江而下,奪取夔州。在鐵柱附近的石壁上,刊刻有當時官至右丞相的賈似道於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專為鎖江鐵柱頒布的告示,史稱《賈似道告示碑》。鎖江鐵柱未能完成它抵抗元軍入川的歷史使命,但卻如賈似道所說,成為“萬萬年古蹟”而保存至今。

歷史傳說

鐵鎖關鐵鎖關
大禹開關的神話故事:大禹治水來到這裡,三面密閉,洪水前去無路,倒退不能。驅趕神牛去撞瞿塘的山頭,神牛的角撞彎了,而山岩上一點裂縫也沒有留下;揮起鬼斧去劈瞿塘的頑石,斧把折斷了,虎口震裂了,而頑石還是一絲一毫也沒動。

大禹走遍整個巫山山脈,把石匠、樵夫、獵人、漁翁們的智慧集中起來,決定用火攻的辦法去撬開瞿塘的“門縫”。於是,大禹點燃起松明,眾人拾柴相助。火苗猛撲岩壁,烈焰衝上了九宵。頑石爆炸了,巨峰崩裂了……就這樣,赤甲、白鹽二山閃開了道,變成了今天的夔門。

寧強縣鐵鎖關

鐵鎖關鐵鎖關
基本情況

鐵鎖關鎮位於寧強縣城以東19公里,全鎮總面積150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4342戶,15295人。耕地總面積12814畝,其中水田5081畝,旱地7733畝。

集鎮建設

該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小城鎮,大戰略”的方針,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一張圖紙管多年,一任接著一任乾,前後累計投入資金1160餘萬元,開發一了片新區,改造了一片舊街,搬遷了一條老街,先後新建街道3條1550米,硬化街道3條11360平方米,鋪設彩磚9180平方米,鋪設地埋式電力、通訊管網840米,下水管網3140米,新建了草坪,栽植了行道樹,安裝了路燈地燈,建成了自來水工程垃圾填埋場水沖式公廁停車場等,市政設施日趨完善,集鎮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集鎮效益凸顯。集鎮規劃總面積擴展到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到4000餘人,發展個體工商戶300餘戶,私營企業達到5個。鐵鎖關鎮已成為周邊鄉鎮農副產品主要集散地,有效帶動了鎮域及周邊鄉鎮的經濟發展。

招商引資情況

該鎮境內生物藥材水能等自然資源豐富,尤其因玉帶河貫穿全境,河道落差大,適宜開發水電項目。由浙江海森食品有限公司和華能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建設的大關峽電站項目,是該鎮在2003年赴長江三角洲招商引資會上成功引進裝機容量為7500KW,年均發電量32250KW.h,總投資4875萬元的水電項目,經過兩年的建設,該項目已基本完工,進入機器調試階段,年底開始發電。鎮內地段還有一處可開發水電站。鎮內生物資源豐富,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盛產香菇木耳天麻,生物資源、中藥材開發前景廣闊。現有臥龍野生澱粉廠和森源澱粉廠從事野生菌蕨根冬粉等產品的加工和銷售。

交通方面

鎮內交通便捷,集鎮離二河高速公路出口只有6公里,以城黃公路坪朱路鐵周路鐵李路三條鎮村公路為主骨架,全鎮公路總長115.6公里,其中鎮村公路主幹線60.6公里,村到組公路55公里。全鎮公路通村率達100%,通組率90%,入戶率60%。五、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該鎮的一大特色,全鎮現有20所中國小,其中初級中學1所,中心國小1所,鎮辦完小2所,村級初小15所。各校均有符合要求的教室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儀器室網路教室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等,基本實現了遠程教育的全覆蓋,三所中心國小和國中的部室設施配置基本達到省頒一類標準,中國小實驗教學分組實驗開課率達100%,並建立了規範化的學生宿舍,有統一的鋼架床,生均達1.6平方米。近三年,全鎮教師有40人次在市、縣組織的教學論文、課件製作、教學設計競賽中獲獎。全鎮三所中心國小和中學每年的考核都在全縣前列。在2005年該鎮被省教育廳授予“教育強鎮”。

相關詞條


湖北風景區

湖北正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兼備。山地約占全省總面積55.5%,丘陵和崗地占24.5%,平原湖區占20%。地勢高低相差懸殊,西部號稱“華中屋脊”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米;東部平原的監利縣譚家淵附近,地面高程為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