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峽

明月峽

明月峽,國家級AAAA風景區,位於四川廣元西陵峽東段,距廣元33公里左右。因峽兩岸的山岩多呈銀白色,並和青峰、江水相輝映,使整個峽江好像鍍上了一層朦朧的月光,因此得名。峽中多奇峰怪石:有山勢嵯峨半插天的天柱峰,有宏麗幽深的黃顙洞,有茶聖陸羽稱之為“天下第四泉”的蛤蟆碚,有騰空飛架的仙人橋,還有裁雲剪霧的青峰“三把刀”。著名景點有嘉陵江、古棧道等。

基本信息

景點概況

明月峽的自然及人文旅遊資源豐富,其中古今六道合一峽的朝天峽被譽為“中國道路交通博物館”、“古今交通的活化石”;全國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古蜀道著名遺蹟--先秦古棧道遺址聞名於全球。“蜀門第一剎”大安寺古風猶存。具有省級品位的風景名勝龍門閣、雪溪洞被譽為“川北第一大洞”、“地下仙宮”;幅員27000畝的水磨溝原始森林自然生態旅遊區被稱為“人間仙境”;曾家高寒山區自然風光、民俗風情旅遊區被稱為“石林洞鄉”。中子鋪古人類細葉石器加工場,閃耀著巴蜀文明源頭的光芒;七盤關下至今猶存的金牛古道上,流淌著是華夏文明演進的歷史;三國時,劉備於沙河驛置昭歡縣,諸葛亮北伐曹魏,這裡是軍事要道,李白、杜甫、陸游、李調元等古今名流在此留下詩詞300餘首。

燈影峽上端北岸有天柱峰,直峰如柱,拔地參天,怪石嶙峋,古木森森。明代詩人薛東曾寫詩描繪天柱山峰:“根在乾坤未判前,不施斧鑿自天然。冬雪凝寒排玉筍,晚霞飛彩簇金蓮。可憐台榭常興廢,惟有茲山不紀年。”

地理位置

明月峽位於四川廣元西陵峽東段,距宜昌25公里左右。因峽兩岸的山岩多呈銀白色,並和青峰、江水相輝映,使整個峽江好像鍍上了一層朦朧的月光,因此得名。峽中多奇峰怪石:有山勢嵯峨半插天的天柱峰,有宏麗幽深的黃顙洞,有茶聖陸羽稱之為“天下第四泉”的蛤蟆碚,有騰空飛架的仙人橋,有裁雲剪霧的青峰“三把刀”。

自然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秋較長。年平均水量為992.1~1404.1毫米之間。雨水豐沛,多在夏季,較長的降水過程都發生在6~7月份,雨熱同季,全年積溫較高,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為13.1℃~18℃,但隨著海拔高度上升而遞減,每上升100米降低0.6℃。7月平均氣溫24.1℃~28.8℃,元月平均氣溫1.7℃~6.5℃。極端最高氣溫41.4℃,最低氣溫-15.6℃。其中三峽河谷及清江、香溪河谷地帶,由於高山對峙,下有流水,故在600米以下存在逆溫層,冬季較暖和,極端最低氣溫小於-7℃的機會只有5%,是得天獨厚的柑桔生產基地。

旅遊指南

交通

去明月峽風景區,可以乘火車走寶成線,由北往南走,不必再繞道成都。

自駕信息:成都—德陽—綿陽—廣元(廣元陵江收費站下高速)—廣元城區—瓷窯鋪收費站—明月峽收費站—景區北大門西安—漢中—黃壩驛(上二專線)—棋盤關—明月峽收費站—景區北大門

公交信息:廣元飛機場站 乘坐12路到棉紡二廠站 乘坐5路到建設路(廣元賓館)站 上西火車站 乘坐1路或15路到建設路(廣元賓館)站

美食

劍門豆腐:“劍門豆腐”,指的是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劍門關生產的別具一格的豆腐。

女皇蒸涼麵:女皇蒸涼麵又叫“夫妻米涼麵”。

劍門火腿:劍門火腿為劍閣縣地方名產,它選料考究,工藝獨特,成色以色、香、味、形著稱於世。

購物

廣元有豐富的旅遊產品,著名的有白花石刻、劍門手杖、根雕、麻柳刺繡、真絲掛毯、絲麻地毯、絲綢繡品、劍門毛巾、“女皇故里”橄欖油系列產品等旅遊商品,有黑木耳、蕨根、黃花、香菇、竹蓀、沙參、天麻、林仲等山珍藥材,有蒼溪雪梨、蒼溪獼猴桃、蒼溪紅心果、朝天山核桃、廣元柑柚等水果。

區位簡介

朝天峽位於廣元城區以北,約30公里處的朝天鎮南二公里處的嘉陵江上,峽谷全長約4公里,寬約100米,兩岸石崖壁立,其東就是有名的朝天嶺,谷深約2千米,是嘉陵江衝破山脈而形成的峽谷。朝天峽可稱其為蜀道咽喉中的咽喉,是連線南北的唯一通道,地勢險峻,得天獨厚。

景點概況

明月峽下15公里處距南津關約10公里的地方,兩岸奇石變幻,瀑飛泉流,勢如仙山神界。特別是在峽南岸象鼻山頂上有四座奇石,好似燈影一樣鮮明突出。這就是遠近聞名的燈影峽。這四座奇石又酷肖唐僧師徒西去取經歸來的生動形象。一座好像開路在先的孫悟空,一座好像牽馬過山的豬八戒,一座宛如和掌打坐的唐三藏,一座好似肩背經囊的沙和尚。郭沫若寫下這樣的詩句:“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明確地道出了燈影峽的景致情趣。在燈影峽上端北岸有天柱峰,直峰如柱,拔地參天,怪石嶙峋,古木森森。明代詩人薛東曾寫詩描繪天柱山峰:“根在乾坤未判前,不施斧鑿自天然。冬雪凝寒排玉筍,晚霞飛彩簇金蓮。可憐台榭常興廢,惟有茲山不紀年。”

景點歷史

明月峽風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的起點和重要組成部分,李白的《蜀道難》主要指這一帶蜀道。朝天明月峽,原名朝天峽,因朝天鎮而得名,朝天,即朝拜天子之意,因唐朝玄宗皇帝避“安史之亂”南遷成都時,當地官員在此接待並朝拜而得名。後因明清時期,文人墨客們盛行崇尚自然,於是取李白詩“清風清,明月明”之意,將朝天峽改名為明月峽。但當地老百姓仍喜歡按舊俗稱其為朝天峽,所以後來就有了多種叫法,也有叫朝天明月峽的。

景區文化

先秦古棧道先秦古棧道

明月峽集中了先秦、秦漢文化、三國蜀漢文化、唐宋元明清諸朝文化、民國和新中國文化於一峽,都是以交通道路為主體而發展的,因此,不僅是一座中國交通歷史博物館,也是一座歷史悠久內容極為豐富的中國文化博物館。相傳劉邦北定三秦,是繞道走嘉陵棧道入關中的。朝天區境不僅流傳著劉邦、蕭何的故事,而且嘉陵道、金牛道上都留有劉邦、蕭何的遺蹟,如漢王洞、蕭何崖、明月峽老虎口下的蕭何碑等。三國時諸葛亮北伐曹魏,中軍帳就設在有明月峽姊妹峽之稱的清風峽北邊的籌筆驛。《元和郡縣圖志》載:諸葛亮相蜀,鑿石架空始為飛梁閣道。《籌筆驛道途次舍碑》記載得較詳,把維修棧道的時間、線路、工程艱辛情況寫得很清楚,成為研究交通道路和諸葛亮北伐的一篇重要佐證材料。歷代詩人墨客,如李白、杜甫、陸游、楊慎、李調元、張大千等途經朝天,留下了許多書畫和詩篇。峽中還有精美的宋墓石刻,元初建立的朝天關遺址,明代維修道路的碑碣,清代建立的皇恩寺。

風景亮點

明月峽明月峽

朝天峽位於廣元以北約30公里處的朝天鎮南二公里處的嘉陵江上。峽谷全長約4公里,寬約100米,兩岸石崖壁立,其東就是有名的朝天嶺,谷深約2千米,是嘉陵江衝破山脈而形成的峽谷。朝天峽可稱其為蜀道咽喉中的咽喉,是連線南北的唯一通道,地勢險峻,得天獨厚,數千年來,人們為了打通蜀道,在這裡留下了古今六條道路,所以人們又稱此為中國交通史博物館,是研究中國古代交通的重要場所。

這六條道路是:1、遠古時候山民們走出的羊腸小道。2、先秦時官府倡導在峽壁建立的棧道。3、峽中江邊船工們修建的縴夫道。4、嘉陵江上的船道。5、民國時期修建的川陝公路。6、川陝公路對面的五十年代修建的寶成鐵路隧道。朝天明月峽由於地勢的重要性,自古以來發生的不少的歷史故事,如蕭河弄舟明月峽、利君用流芳明月峽、陸遊魂斷明月峽、張獻忠威鎮明月峽、吳小莉情明月峽等等。

明月峽明月峽
朝天區還除明月峽外,還擁有清風峽、大安寺、七盤關、籌筆驛、飛仙閣、龍門閣等遺蹟及景點,如果有時間都可以一一的慢慢遊覽,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朝天明月峽古棧道。古棧道位於朝天明月峽谷、老川陝公路下,現僅存少量遺蹟,除了石孔以外,很多都是後修復的。棧道又名閣道,是古代人為了生活及戰爭的需要而修建的。古蜀道從成都起步,在經過了大小劍山的險峻之後,到了朝天明月峽處,才真正遇到了欄路虎,憑古代的生產力是無論如何修不出安全的大道來的,要想到巴蜀,必須開通這條路,於是先民們就在崖壁鑿孔架木,修建了棧道。直到南北朝以後,大約大唐宋相交時,人們才艱難地有明月峽崖壁頂端,沿朝天嶺鑿成了一條羊腸小道,不過,由於山道崎嶇,坡陡路險,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人們都樂於選擇平坦、捷近的棧道而行。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了戰爭的需要,開劍門閣道,修整明月峽棧道,才有了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故事。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火燒棧道一幕就是在此所拍。明月峽的艱險可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民國政府修建川陝公路時的艱難而見一斑,當時工程技術人員試圖繞過明月峽另尋他途,但最終失敗了,不得不沿明月峽古棧道的上方崖壁,用炸藥開鑿了一條凹槽式的道路勉強通過了峽谷,現這段凹槽式的公路仍留在明月峽上方,就是有名的老川陝路上的“老虎嘴”公路,頗為壯觀,是川陝公路之一景。李白詩中所描寫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感嘆就發於此了。當然,現在社會的科學技術已不再畏懼任何欄路虎了,逢山開山,遇河架橋,新的川高速公路就從明月峽旁繞了過去,變成了平坦的通途,寶成鐵路也從明月峽上方鑽山而過,而古老的棧道成了人們懷古思幽、憑弔先輩的旅遊景區了。蜀道上除朝天明月峽古棧道之外,在陝西境內還有一個著名的古棧道,就是著名的褒斜道上的石門棧道,位於漢中以北15公里處褒谷口石門水庫南端的翠雲屏山麓,現存的也是於1996年6月修復。

湖北風景區

湖北正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兼備。山地約占全省總面積55.5%,丘陵和崗地占24.5%,平原湖區占20%。地勢高低相差懸殊,西部號稱“華中屋脊”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米;東部平原的監利縣譚家淵附近,地面高程為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