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洞

陸游洞

陸游洞位於巫峽西口與大寧河交匯處北岸,距重慶巫山縣城2.5千米。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詩人陸游入蜀,曾泊宿於此洞,因此得名。陸游洞由清水、金竹、玉林三個古洞組成。三洞既各自獨立,又交錯疊起,相互貫通,融為一體。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有形似犀牛伏臥的犀牛探洞,有身著古裝的蘇武牧羊,有玲瓏剔透的玉柱擎天等。其中金竹洞重疊在清水洞上面,由200多級鋼筋懸梯將兩洞連通,踏懸梯上金竹洞別有情趣。回首下望,懸垂在清水洞第三洞廳的24節葉形彩燈,映在洞中深潭上,晶瑩閃爍。金竹洞外附岩疊建有仿古建築,遊人可於此眺望巫峽景色。

概況

陸游洞陸游洞

著名的“巫山十二峰”之一的聖泉峰下,距巫山縣2.5公里處,有兩個上下相遇,形成於第四紀(約2500萬年前)的大石灰岩溶洞。上洞名曰“人和寨”、下洞名曰“清水洞”。是因為宋孝宗乾道元年,詩人陸游入川時曾在此洞夜泊,後將此經歷載《入蜀記》中,故稱陸游洞。其實陸游當年涉足的僅是清水洞,如今的陸游洞,則是清水洞、金柱洞、玉林洞的總稱。陸游洞藏身於巫峽口箜篌山的胸腹之中,洞口俯視長江,乘船經過巫峽者皆可見其新建的山門。

步入洞口,先見一段幾十米長的甬道,左邊一股流水潺潺。甬道忽高忽低,遊人穿行其間,時而可以昂首闊步,時而只能低頭腰。甬道盡頭是一小洞,洞口朝上,們須全身縮成一團方能勉強鑽過去。又是七彎八拐,走過一段怪石叢生的走廊,方才進入清水洞。這裡,就是陸游當年夜泊之處。清水洞右側五十米高的絕壁之上為金柱洞,本來無徑可通,而今已依山就勢築就一道九曲懸梯:絕壁上鑿孔插入鋼板,鋼板外沿焊上立柱,上面連以扶手。懸梯共有二百八十級,天塹變為通途。

陸游洞內洞洞相疊。若說清水洞為陸游洞之腹,懸梯盡頭的金柱洞則為陸游洞之胸,而於懸梯半腰另開一徑,可斜上直達山頂的玉林洞,便是陸游洞之首。一洞三疊,實為罕見。只是玉林洞尚在開發之中,人們還不便一睹芳容,但山頂上玉林洞的出口倒依稀可辨。

旅遊資源

陸游洞水石台階

陸游洞深30多米,由清水洞、金柱洞、玉林洞組成,清水洞與金柱洞是洞接洞,玉林洞與前兩洞石級相連,集洞景與峽景於一體。洞內裝有壁燈,建有石長廊,小橋等。三洞既各自獨立,又交錯疊起,相互貫通,融為一體。當地人叫清水洞為陸游洞之腹,懸梯盡頭的金柱洞為陸游洞之胸,而於懸梯半腰另開一徑,可斜上直達山頂的玉林洞,就是陸游洞之首。

步入洞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大的陸游塑像。洞口門兩旁有一副對聯:“金龍倒掛天梯側;犀牛正臥月明中”聯語準確地概括了洞中的幾處景觀。塑像腳下,一條甘甜可口的清泉由里向外流淌。遊人隨潺潺細流在一段幾十米長的甬道上穿行,有時可以昂首闊步,有時則需要低頭貓腰。甬道盡頭是一小洞,遊人得全身縮成一團方能鑽過去。跳過一個個石級,踏著一座座拱橋,跨越一條條清流,經九曲迴腸的清水廊,過有驚無險的三道關,方才進入清水洞。這裡,便是陸游當年夜泊之處。相傳,陸游游此洞時,曾到西陵山腰取泉水而煎品之,並賦詩一

陸游洞洞口的陸游雕像

首書於峭壁上,人即摩刻:“苔徑芒鞋滑不妨,潭邊聊得據胡床,岩空倒看峰巒影,澗遠中含藥草香。汲取滿瓶半乳白,分流觸石佩聲長,囊中日鑄傳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嘗。”寬敞高大的洞府有400平方米,四壁猶如劈,壁上留有歷代遊人的墨跡,因年代久遠,岩壁風化剝蝕,多已難辨。可辨認且較完整的有:“巫陽多聖境,古洞隱名田,驅熊山腳下,蜀江北岸邊……”的詩句。在殘詩中留有“元豐元年”的落款(北宋1078)。陸游在《入蜀記》中,對清水洞作了專門記述:“二十三日……泊清水洞,洞極深,後門自山後出,但黮暗,水流其中,鮮能入者,歲旱祈雨,頗應。”仰望洞頂,石乳倒懸,形態各異,有形似犀牛伏臥的“犀牛探洞”,有身著古裝的“蘇武牧羊”,有玲瓏剔透的“玉柱擎天”等,簡直就是一座石鐘乳雕塑博物館:如柱,如筍,如廳,如殿堂,如長亭,如宮庭,如神女,如將軍,如龍如虎,如玉如金,如老樹盤根錯節,如古藤纏繞互生,如瀑布一瀉千里,如流水日夜奔騰,蔚為壯觀。

陸游洞洞中美景

清水洞右側的絕壁上為金柱洞,高50米,闊10餘米,深40多米,形若長廊。洞口有清同治年間的石刻:“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人和保全地利”的古碑,故稱人和寨。本來無徑可通,為了方便遊人上下觀賞洞中絕景,今人依山就勢築就了一道有二百八十級盤鏇式的“通天梯”,絕壁上鑿孔插入鋼板,鋼板外沿焊上立柱,上面連以扶手。攀懸梯而上,猶如飄然升天,回首下望,懸垂在清水洞第三洞廳的24節葉形彩燈,映在洞中深潭上,晶瑩閃爍。謂之陸游洞精神之所在,譽為“中華絕景”。金柱洞由一條高10餘米、寬5米的長廊組成,洞內一根20米高的乳白色石柱,由洞底直插洞頂,彩燈環繞閃爍,宛如龍宮金柱。石柱周圍鍾乳琳琅滿目,金柱洞因此得名。經過開發的玉林洞,雪白的鐘乳林立,姿態萬千。石筍、石林、石幔、石橋、石潭,大的小的,粗的細的,長的短的,方的圓的,集合的分散的,成片的單個的,形形色色,令人如痴如醉……

出得洞口,有四座亭榭,分別以四季為主題建造,置身於其中,居高臨下觀那滔滔長江和巫峽口的風光,別有一番情趣。

歷史故事

陸游洞陸游詠梅圖

公元1170年夏,南宋大詩人陸游入蜀赴夔州任通判時游過此洞,故名。陸游游此洞時,曾到西陵山腰取泉水而煎茶品之,並賦詩一首書於峭壁上,人即摩刻:"苔徑芒鞋滑不妨,潭邊聊得據胡床,岩空倒看峰巒影,澗遠中含藥草香。汲取滿瓶半乳白,分流觸石佩聲長,囊中日鑄傳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嘗。1169年陸游46歲時才又被派往夔州作官。公元1170年夏,陸游帶著他的家眷,經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赴夔州上任。他在《入蜀記》中寫道:“清水洞,洞極深,後門自後出,但黠水流其中,鮮能入者,歲旱祈雨,頗應”。詩人深深感到不能施展抱負的苦悶,正當這時,駐在漢中的四川宣撫使王炎邀他作幕府,陸游無比興奮。他在《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中說:“四十從戎駐南鄭,酣宴軍中夜連日。打球築場一步,閱列廄三萬匹;華縱博聲滿樓,玉寶釵艷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亂,羯鼓手勻風雨疾。家三味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

《示兒詩》這首臨終之作:“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是在“不見九洲同”的悲憤心情下與世長辭的。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這洞叫陸游洞。

現狀

陸游洞陸游洞

三峽水庫在正常蓄水位175米、5年一遇來水的回水線時,水庫末端位於重慶市江津市羊角灘,水庫長度為662.9公里、水面面積為1045平方公里。水庫將淹沒632平方公里陸地,是全世界淹沒面積最大的水庫。

三峽水庫的平均寬度為1576米,沒有一個“大肚子”庫段,是一個典型的狹谷型水庫,又稱河道型水庫,不像北京密雲水庫、浙江新安江水庫、湖北丹江口水庫那樣為典型的湖泊型水庫。因此,三峽水庫淹沒所涉及的356個鄉,沒有一個鄉被全淹,每一鄉只是局部被淹,這就為移民安置儘量不出縣創造了有利條件。

隨著長江三峽大壩的建成。在2003年2003年6月1日,三峽水庫開始蓄水,6月中旬,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閘開始通航,10,首批機組開始發電。三峽水庫蓄水後,使得西陵峽上半段以及一些支流上低山形成的峽谷的近景景觀受到一定影響;還使淹沒區內的地面文物和地下文物被淹沒著名的巫峽神女洞。6月7號傍晚,神女洞內的陸游塑像僅剩下頭部還在江面上。陸游洞在巫峽西口北岸,8號早晨,陸游洞成了“水下龍宮”。

陸游洞無法用搬遷和複製的方式保存,由大自然天造地設的這座溶洞會永遠寫在歷史中,寫在人們心中……

湖北風景區

湖北正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兼備。山地約占全省總面積55.5%,丘陵和崗地占24.5%,平原湖區占20%。地勢高低相差懸殊,西部號稱“華中屋脊”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米;東部平原的監利縣譚家淵附近,地面高程為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