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葉垂頭菊

鏟葉垂頭菊

鏟葉垂頭菊(學名:Cremanthodium sino-oblongatum)為菊科垂頭菊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3,900米至4,0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以及灌叢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鏟葉垂頭菊
海拔:3900-4000
命名來源:[Journ.Linn.Soc.Bot48:288.1929]
中國植物志:77(2):140
系中文名:截舌系
系拉丁名:Ser.1.CuneataLing
組中文名:羽脈組
組拉丁名:Sect.2.PinnatinervusLing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肉質,多數。莖單生,直立,高15—25厘米,單一或上部有分枝,常紫紅色,被密的白色蛛絲狀柔毛,基部直徑1.5—2.5毫米,被枯葉柄纖維包圍。叢生葉和莖下部葉具柄,柄長2—4厘米,被白色柔毛,基部鞘狀,葉片鏟形,長2—5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鈍圓,邊緣有三角狀齒或細齒,基部平截或微心形,上面光滑,下面被稀疏的白色柔毛,葉脈羽狀,在下面突起;莖生葉多數,近於密接,鏟形至線形,向上漸小,無柄或有短柄,不抱莖。頭狀花序常單生,偶有生於分枝頂端者,下垂,輻射狀,總苞半球形,長1.5—1.7厘米,寬2.5—3.5厘米,被白色柔毛,總苞片14—18,2層,披針形,先端急尖。舌狀花黃色,舌片倒披針形,長1.3—1.6厘米,先端平截,具淺裂齒,管部長約2毫米;管狀花黃色,多數,長約6毫米,管部長約1毫米,冠毛白色,與花冠等長。瘦果圓柱形,長3—4毫米,光滑,肋白色,肋間紅色。花果期7—9月。

生存環境

生於海拔3900—4000米的山坡灌叢中。

菊科·垂頭菊屬植物

垂頭菊屬(Cremanthodium Benth.),菊科,55種,分布於喜馬拉雅和我國,我國約40餘種,產西南部至西北部。多年生草本;葉大部基生,心形或腎形,有齒缺,稀羽狀分裂;頭狀花序放射狀,異性,單生於一葉或具1-2葉或有苞片的花莖上,常彎垂,黃色或淡粉紅色;緣花舌狀,雌性,1列,舌片大,2-4齒裂;盤花管狀,兩性,結實;總苞鍾狀或半球形,總苞片1列,膜質;瘦果5-10棱;冠毛豐富,白色或淡紅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