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花垂頭菊

鐘花垂頭菊

鐘花垂頭菊為多年生草木。根肉質,多數。莖單生。小花多數,全部管狀,花冠紫紅色,花柱細長,遠出於花冠之外,分枝短,被黑紫色乳突,冠毛白色與花冠等長。瘦果倒卵形,略扁平,頂端平截,有淺的齒冠。花果期5-9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木。根肉質,多數。莖單生,稀2,直立,高10-30厘米,紫紅色,上部被紫色有節柔毛,下部光滑,基部直徑2-3毫米,不被枯葉柄纖維包圍。叢生葉和莖基部葉具柄,柄長6-12厘米,被紫色有節柔毛,基部鞘狀,葉片腎形,長0.7-2.5厘米,寬1-5厘米,邊緣具淺圓齒,齒端有骨質小尖頭,或淺裂,裂片7-12,齒間或裂片間有紫色有節柔毛,兩面光滑,下面紫色,有時被有節柔毛,葉脈掌狀,於兩面均突起,常呈白色;莖中部葉具短柄,柄基部呈鞘狀,葉片腎形,較小;上部葉卵形或披針形,無鞘,邊緣具尖齒。頭狀花序單生,盤狀,下垂,總苞鐘形,長1.5-2.8厘米,寬1.5-4.5厘米,總苞片10-14,2層,淡紫紅色至紫紅色,花瓣狀,倒卵狀長圓形或寬橢圓形,寬0.7-2厘米,先端圓形,近全緣,有睫毛,稀為披針形,較窄,先端急尖,背部被黑紫色有節柔毛,或僅基部有毛,背部光滑,質薄近膜質,有明顯脈紋。小花多數,全部管狀,連同瘦果長為總苞的1/2至2/3,花冠紫紅色,長6-8毫米,管部長約2毫米,花柱細長,遠出於花冠之外,分枝短,被黑紫色乳突,冠毛白色與花冠等長。瘦果倒卵形,長2-4 毫米,略扁平,頂端平截,有淺的齒冠。花果期5-9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3200-4800米的林中、林緣、灌叢中、草坡、高山草甸及高山流石灘。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

鑑別要點

鐘花垂頭菊分布廣,生長的環境多樣,海拔相差也懸殊,因而植株的體態及大小、總苞的毛被、小花與總苞長度的比例均有較大的變化。僅以總苞基部有毛,總苞片光滑,小花長為總苞的1/2為主要特徵的Cremanthodium wardii W. W. Smith與鐘花垂頭菊並無區別,因為在總苞片光滑的個體中,小花長達總苞的2/3。由此可見,小花與總苞長度的比例並非固定,而是在總苞大的個體中,小花長為總苞的2/3,反之,在總苞小的個體中,小花只有總苞的1/2長。這種情形在總苞被毛的個體中也存在。所以,小花與總苞長度的比例,與總苞被毛與否無關,而僅與總苞大小有關。總苞大小則與個體大小成正比。

相關變種

短毛鐘花垂頭菊
與原變種的不同是葉下面具極短的粗毛;總苞片被極短的黑色柔毛,冠毛褐色,遠短於花冠。
產雲南西部。生於海拔4300米的石質山坡。模式標本采自福貢。

藥用價值

木瓊單圓曼巴:全草治骨折、骨傷、頭骨受傷《藏本草》。

菊科·垂頭菊屬植物

垂頭菊屬(Cremanthodium Benth.),菊科,55種,分布於喜馬拉雅和我國,我國約40餘種,產西南部至西北部。多年生草本;葉大部基生,心形或腎形,有齒缺,稀羽狀分裂;頭狀花序放射狀,異性,單生於一葉或具1-2葉或有苞片的花莖上,常彎垂,黃色或淡粉紅色;緣花舌狀,雌性,1列,舌片大,2-4齒裂;盤花管狀,兩性,結實;總苞鍾狀或半球形,總苞片1列,膜質;瘦果5-10棱;冠毛豐富,白色或淡紅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