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花綠絨蒿

錐花綠絨蒿

錐花綠絨蒿,罌粟科、綠絨蒿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大,根莖粗壯,生長在較高海拔地區,分布於我國四川西南,西藏地區。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錐花綠絨蒿錐花綠絨蒿

一年生草本,高達2米。主根蘿蔔狀或狹長,長達18厘米,粗約1.8厘米。莖圓柱形,具分枝,被黃色、具多短分枝的柔毛及星狀絨毛。基生葉密聚.葉片形態多變,披針形、長圓形、長圓狀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達49厘米,寬達20厘米,通常近基部羽狀全裂,近頂部羽狀淺裂,裂片披針形、長圓形或三角形,先端急尖或圓,邊緣全緣或分裂,下部裂片疏離,兩面密被黃色、具多短分枝的柔毛及星狀絨毛,葉柄長達28厘米;下部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但具較短柄,上部莖生葉披針形,先端鈍或圓,基部抱莖或耳狀,無柄,毛被同基生葉。花多數,下垂,排列成總狀圓錐花序;花梗長約8厘米,果時達20厘米,被黃色、具多短分枝的柔毛及星狀絨毛,先端毛極密。花瓣4,稀5,倒卵形至近圓形,直徑達5厘米,黃色;花絲絲狀,淡黃色,花葯橙黃色;子房球形或近球形,密被緊貼、金黃色、具多短分枝的柔毛及星狀毛,花柱明顯,長約1厘米,果時達1.3厘米,近基部明顯增粗,柱頭具6-12裂片,微帶紫紅色。蒴果長橢圓形,長1.5-2.5厘米,粗0.5-1厘米,密被金黃色、具多短分枝的柔毛及星狀毛,後來柔毛逐漸斷落,(4-)6-12瓣自頂端微裂。種子腎形,長不足1毫米,表面乾時具蜂窩狀孔穴。花果期6-8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3000-4350米的林下草地或水溝邊、路旁。

中藥用途

【藥名】:錐花綠絨蒿
【拼音】:ZHUIHUALVRONGHAO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錐花綠絨蒿的全草。
【功效】:瀉肝祛熱、清熱解毒。
【主治】:治肺炎、肝炎、頭痛、皮膚病、肝經風熱、目赤腫痛、羞明流淚、頭痛、熱毒病症、瘡癰腫毒等。
【性味歸經】:酸、澀,寒。肝、肺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服,9一15克。外用:煎水熏洗雙眼及熱毒腫痛處。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西南,西藏地區。
【拉丁名】:錐花綠絨蒿Meconopsispanicnlata(D.Don)Prain
【考證】:始載於《西藏植物名錄》。
【中藥化學成分】:含別隱品鹼、黃連鹼刻葉紫堇明鹼、罌粟紅鹼、木蘭花鹼、原阿片鹼。

綠絨蒿屬

綠絨蒿屬(MeconoPsis Vig.)是罌粟科中較大的一屬,該屬建立於1814年,Viguier根據PaPaver cambrica L.(1753)具短花柱的特點從無花柱、僅有盤狀柱頭的罌粟屬中分立出來。綠絨蒿是著名的觀賞植物,以其花大、色澤艷麗、姿態優美而著稱,是高山植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花卉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