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緣葉綠絨蒿

全緣葉綠絨蒿

全緣葉綠絨蒿(學名:Meconopsis integrifolia (Maxim.) Franch. )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全體被銹色和金黃色平展或反曲、具多短分枝的長柔毛。主根粗約1厘米,向下漸狹,具側根和纖維狀細根。莖粗壯,高達150厘米,粗達2厘米,不分枝,具縱條紋,幼時被毛,老時近無毛,基部蓋以宿存的葉基,葉基密被具多短分枝的長柔毛。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全緣葉綠絨蒿全緣葉綠絨蒿
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全體被銹色和金黃色平展或反曲、具多短分枝的長柔毛。主根粗約1cm,向下漸狹,具側根和纖維狀細根。莖粗壯,高達150cm,粗達2cm,不分枝,具縱條紋,幼時被毛,老時近無毛,基部蓋以宿存的葉基,葉基密被具多短分枝的長柔毛。基生葉蓮座狀,其間常混生鱗片狀葉,葉片倒披針形、倒卵形或近匙形,連葉柄長8-32cm,寬1-5cm,先端圓或銳尖,基部漸狹並下延成翅,至葉柄近基部又逐漸擴大,兩面被毛,邊緣全緣且毛較密,通常具3至多條縱脈並在翅上延伸;莖生葉下部者同基生葉,上部者近無柄,狹橢圓形、披針形、倒披針形或條形,比下部葉小,最上部莖生葉常成假輪生狀,狹披針形、倒狹披針形或條形,長5-11cm,寬0.5-1cm。花通常4-5朵,稀達18朵,生最上部莖生葉腋內,有時也生於下部莖生葉腋內;花梗長(3-)6-37(-52)cm,果時延長。花芽寬卵形;萼片舟狀,長約3cm,外面被毛,裡面無毛,具數十條明顯的縱脈;花瓣6-8,近圓形至倒卵形,長3-7cm,寬3-5cm,黃色或稀白色,乾時具褐色縱條紋;花絲線形,長0.5-1.5cm,金黃色或成熟時為褐色,花葯卵形至長圓形,長1-2(-4)mm,橘紅色,後為黃色至黑色;子房寬橢圓狀長圓形、卵形或橢圓形,密被金黃色、緊貼、通常具多短分枝的長硬毛,花柱極短至長1.3cm,無毛,柱頭頭狀,4-9裂下延至花柱上,略輻射於子房頂。蒴果寬橢圓狀長圓形至橢圓形,長2-3cm,粗1-1.2cm,疏或密被金黃色或褐色、平展或緊貼、具多短分枝的長硬毛,4-9瓣自頂端開裂至全長1/3。種子近腎形,長1-1.5mm,寬約0.5mm,種皮具明顯的縱條紋及蜂窩狀孔穴。花果期5-11月。

生態環境

全緣葉綠絨蒿全緣葉綠絨蒿
生於海拔2700-5100米的高山灌叢下或林下、草坡、山坡、草甸

地理分布

分布於甘肅西南部(夏河、會川)、青海東部至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雲南西北部和東北部、西藏東部。緬甸東北部有分布。

主要成份

主要含有機酸、揮髮油、糖類、鞣質、生物鹼、香豆素等成分。

藥用價值

中藥名:綠絨蒿
考證:出自《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全緣葉綠絨蒿的全草或根。為中藥綠絨蒿的藥材基源之一。
性味功效:苦;澀;寒;小毒。清熱利濕;止咳。

綠絨蒿屬

綠絨蒿屬(MeconoPsis Vig.)是罌粟科中較大的一屬,該屬建立於1814年,Viguier根據PaPaver cambrica L.(1753)具短花柱的特點從無花柱、僅有盤狀柱頭的罌粟屬中分立出來。綠絨蒿是著名的觀賞植物,以其花大、色澤艷麗、姿態優美而著稱,是高山植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花卉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