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在創辦於1994年的民辦金華理工學院基礎上籌建,1998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2003年轉為公辦。學校繼承了金華衛生學校、金華農業學校、金華師範學校、義烏師範學校、浙江農業機械學校、金華貿易經濟學校等6所國家和省部級重點中專的職業教育傳統,具有100多年的辦學歷史。學校在省內率先通過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優秀評估,現為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浙江省文明單位、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產學研分會副理事長單位。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1]在創辦於1994年的民辦金華理工學院基礎上籌建,百度地圖(學校地址)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1998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2003年轉為公辦。學校繼承了金華衛生學校、金華農業學校、金華師範學校、義烏師範學校、浙江農業機械學校、金華貿易經濟學校等6所國家和省部級重點中專的職業教育傳統,具有100多年的辦學歷史。學校在省內率先通過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優秀評估,現為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浙江省文明單位、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產學研分會常務理事單位。
學校占地2216畝,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1億元;教儀設備總值1.54億元,各類藏書近150萬冊;教職工1281人,其中教師824人,有正高職稱90餘人、副高職稱350餘人、碩士以上學位484人,雙師素質占74.6%;有省級教學團隊4個、省教學名師6人、省級專業帶頭人8人;聘請兼職教師858人;學校面向全國20餘個省(區)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4萬餘人。現有11個二級學院和1家附屬醫院(醫院職工1062人),有專業79個,其中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示範專業3個,省優勢專業3個,省特色專業1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精品課程15門,省級精品課程30門,國家規劃教材19門、省重點教材50餘門。

辦學規模

學校規劃面積3020畝,已開發2214畝,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8.5億元;教儀設備總值1.3億元,各類藏書132萬餘冊;教職工1300人(不含附屬醫院),全日制在校生2.3萬餘人。現有社團140多個,現有專業76個,其中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示範專業3個,國家教改試點專業1個,省級重點專業3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精品課程15門,省級精品課程20門,國家規劃教材19門。近幾年,學校立項省部級以上課題77項,其中教育部重點課題1項、一般課題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項、省科技廳技術套用項目24項(其中資助額為120萬元的重大科技專項課題1項);獲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50項;學生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共70餘項。
1999年,學校在全國率先進行醫藥行銷專業“訂單培養”的嘗試。在與行業、企業的緊密合作中,學校將基地、招生、教學、科研、就業一體化設計與運作,探索形成了“五位一體”辦學模式,其辦學經驗先後在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全省高等教育工作會議上作了專題發言,在《教育發展研究》等權威刊物上發表理論文章20餘篇,2006年第5期《求是》雜誌刊發專文,評價該模式“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教學、科研改革之路”。
學校已與160餘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緊密型合作關係,並全面推行“校內基地工廠化,校外基地學校化”職教戰略。企業斥資在學校設立的實訓基地,為更多學生體驗生產過程、提高專業技能水平提供了廣闊天地;企業不但為學校提供實訓場所,還設定教學場所、產品流程、教學模型等,使校外實訓基地成為能批量接受學生教學、實訓、頂崗實習的重要場所。學校已建成校內實訓基地14個,實訓場所面積11萬平方米,其中中央職教專項基金資助基地3個、生產性實訓車間(室)15個;規範管理的校外實訓基地400餘家,已建成工學結合的示範基地30多家。通過實施“三年早知道,一年有計畫”,學校在強化學生職業意識的同時,保證了理論和實踐教學的規範性和可監控性,確保了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實行專業主任和課程組長負責制的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新體系,強化專職和兼職教師教學團隊建設;實施“教授工程”、“碩博士工程”、“高層次人才梯隊工程”和“雙師素質工程”等師資建設工程,最佳化了師資隊伍結構。現有900名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80人,副高職稱294人,碩、博士學位教師272人,雙師素質占72%;推行目標責任制、全員聘任制,對教師實行師德、工作量、教學質量、技術服務等考核,客觀評價教師業績。
學校通過基地在教學、科研上的聯動,促使教師自覺參與或主持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及時為企業生產一線解決技術難題;校企共建的套用型研究所、學科性專業公司,推動了技術滲透,加速知識轉化為產品、產品轉化為商品的進程;教師利用技術資源和優勢,積極服務新農村建設。學校獲授權專利19項,科技服務到款總數達3000餘萬元,年社會培訓量超過30000人次。
學校通過實施畢業答辯、作品展示、現場簽約一體化運作的畢業生就業招聘現場會等措施,初次就業率每年超過93%,招生第一志願報考上線率每年超過100%,曾在全國高職高專就業研討會上作典型發言。2005年,學校被評為浙江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學校已在河南省、貴州省等12個省招生,並與樂山職業技術學院等中西部地區院校開展學生聯合培養、選派教師支援等全方位合作。

歷史沿革

1993年9月,金髮公司、省人才開發協會、浙師大離退休教師協會聯合行文向省教委請示籌辦金華大學。
1994年1月,省教委向省政府遞交了《關於要求籌建民辦金華理工學院的請示》。
1994年4月選定了浙江農業機械學校作為理工學院辦學校址。
1994年7月省高校設定評審委員會向省教委反饋了諮詢意見。
1994年7月金華市政府與浙江工業大學簽定了“聯合辦學協定”、商定金華理工學院掛靠浙工大,作為金華分校,於1994年秋季開始正式招生(三個專業共100名學生)。
1994年7月20日浙江省政府下文進一步明確了學院的管理體制、辦學規模、專業設定、招生就業、經費投入等事宜;從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
1994年9月25日,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籌建民辦金華理工學院。1994年10月中旬,國家教委組織了高校設定評審會專家組對學院進行了考察,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1994年12月成立了金華大學發展基金會,選舉產生了48人組成的第一屆董事局。
1997年5月,省政府致函國家教委要求建立民辦金華理工學院;
1997年6月,建立了嚴濟慈圖書館。
1997年7月,省教委根據申辦形勢,要求國家教委將“金華理工學院“更名為“民辦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1997年12月,國家教委組織評審委員會在寧波市開會研究了各地辦學的申報情況,討論通過了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的申辦報告;
1998年4月6日國家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建立“民辦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1998年5月26日,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浙江農機校與學院實行並軌辦學;
1998年5月,成立理工分院。並首次開辦了“全日制自考助學班”,招生45名。
1998年年8月成立了“金華市高等教育規劃與布局高速領導小組”;並決定在市區大黃山一帶劃拔土地1028畝建設新校區;12月又下文將金華農業學校、金華師範學校(含原義烏師範學校)、金華貿易經濟學校等學校與學院實行並軌辦學。
1998年秋季,學院以自己的名義獨立招收的第一批新生入學;9月初學院成立總部,遷至嚴濟慈圖書館大樓辦公。
1998年12日,分別成立經貿分院、農學分院、人文師範分院。學院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總院,並設定院長辦公室、教育處、重點辦、財務核算中心等直屬部門。至此,學院下轄了4個分院和1個嚴濟慈圖書館,並設有5個專業,在校大專生1607人,教職工643人,副高以上職稱66人,博士3人。
1999年5月,學院與浙江大學合作建成了浙江大學遠程教育學院金華教學站,開始招收本科學生240名。
2000年1月,學院設立了院務處。
2000年3月,學院設立了成教處、科研處。
2000年,市委決定,將金華衛校整體升格為我院的醫學院。
2001年3月7日,學院增設外事辦公室、人事處、學生處、保衛處、中專部
2001年6月27日,市政府決定金華大學(籌)附屬醫院,市中心醫院和人民醫院分別增掛金華大學(籌)第一附屬醫院和第二附屬醫院。
2001年9月19日,市政府決定在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增掛金華大學(籌)牌子。
2003年1月14日,教育部同意將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調整為公辦普通高等學校。
黨的組織沿革
1994年9月~1996年12月,學院沒有正式成立黨委,日常工作的開展掛靠浙江農業機械學校黨委,書記為毛一民同志,黨組織隸屬於市農林水黨委。
1996年12月26日,市委決定成立中共金華理工學院委員會。
1997年2月,學院黨委成立業餘黨校,並相繼設立了教育支部、行政支部、學生支部、校辦產業支部和離退休支部。1997年10月9日,建立圖書館支部。
1998年6月26日,中共金華理工學院委員會更名為中共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委員會,黨組織關係屬於市直機關工委。
1998年11月18日,建立學院機關黨支部。1998年12月,根據市委[1998]28號檔案,農學分院和金華農業學校共同組成農學分院黨總支,人文師範分院和金華師範學校共同組成人文師範分院黨總支,至此,學院黨委下設了理工、經貿、農學、人文師範4個黨總支,2個直屬黨支部,1個黨委辦公室等機構。
1999年11月27日,撤消原各分院的黨總支。建立理工分院黨委、經貿分院黨委、農學分院黨委、人文師範分院黨委,四個分院黨委隸屬於學院黨委。
2000年12月5日,學院下屬各分院黨委改稱學院黨委。
2001年3月7日,學院增設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黨委統戰部、學生工作部。
2003年3月4日,撤消原各學院黨委。改設理工學院總支部委員會、經貿學院總支部委員會、生物工程學院總支部委員會、人文師範學院總支部委員會、醫學院總支部委員會。
至此,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下設了理工學院總支部委員會、經貿學院總支部委員會、生物工程學院總支部委員會、人文師範學院總支部委員會、醫學院總支部委員會、圖書館支部委員會和黨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學工部等機構。黨員數已達601多人。行政組織沿革
1994年9月~1998年4月,金華大學發展基金會董事局領導下的金華理工學院(籌)掛靠浙江工業大學招生。學院下設機電工程系、建築工程系和管理工程系,每年招生100名。學院主要工作機構有金華大學籌建辦、院長辦公室、學生處、教務處、保衛處、實驗中心等,這些機構與浙江農業機械學校相應的機構合署辦公。

現任領導

李秋華
黨委書記
女,中共黨員,1956年9月出生,山西潞城人,大學學歷。1975年12月參加工作,曾任浙江省常山縣棉紡廠工人、團支部副書記,常山縣委黨校教師,金華團地委幹部、市委辦秘書,金華市婦聯權益部長、黨組成員、副主任(其間掛職嘉興市輕工業局副局長),義烏市委常委、紀委書記,金華市婺城區委副書記,永康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黨校校長、代市長、市長,金華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人事局黨組書記、局長,現任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王振洪
院長、黨委副書記、研究
男,1966年出生,浙江武義人,研究員、浙江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在讀博士,中國產學研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高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選、金華市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
1988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化學系,先後多次被評為浙江師範大學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是全國高校後勤工作先進個人,曾任浙江師範大學保衛處秘書科副科長,黨委、校長辦公室行政科副科長、綜合科科長、副主任,高等技術學院黨總支書記,後勤管理處處長,成人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等職。其間,1999年12月—2001年11月由省委組織部安排下派到浦江縣人民政府任副縣長。現任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出版《中國高等師範教育改革與發展》、《高校校園文化要素研究》等專著2部,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6項,曾獲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金華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在《中國高等教育》、《中國高教研究》、《教育發展研究》、《浙江社會科學》、《課程、教材、教法》、《高等師範教育研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等雜誌發表論文50餘篇,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和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杜世祿
顧問、教授、博士、一級美術師
男,浙江省東陽市人,1950年7月生,哲學碩士,美術學博士,教授。烏克蘭國立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編委,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金華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至今已出版了《中國當代名畫家——杜世祿》、《情境與心象——杜世祿的藝術世界》、《激情與畫面》等6本專著和畫集,在《人民畫報》、《人民日報》、《美術觀察》、《美術》、《榮寶齋》、《藝術界》、《中國美術》、《大公報》、《文匯報》、《美術報》等諸多國家報刊和核心期刊上發表各類文章和作品200多篇(幅)。書畫作品多次在國內及美國、日本、德國、奧地利、芬蘭與港澳等地展出,被國內外收藏機構看重,在美術界頗具影響;先後在《中國美術名家作品選》、《美術嚮導中國當代名家線描集》、中國花鳥畫展、澳門回歸美術作品大賽、全國楹聯書畫大賽和全國中國畫大賽中入選並獲獎。2005年,被《中國畫拍賣》列為國內百位最具學術價值與拍賣升值潛力的畫家之一。涉獵攝影藝術創作領域,攝影作品多次發表於《藝術報》、《浙江攝影》等專業刊物,曾獲“金華人看海外攝影作品大獎賽”二等獎,並出版《印象紀實》、《走近經典》、《走過柏林》等多部攝影集。中央電視台欄目《美術星空》曾在中央1台、4台、10台對其藝術人生作了專題報導,中央電視台《真情無限》名家書畫拍賣欄目曾組織“杜世祿中國畫”專題拍賣活動,香港陽光衛視為其專門製作紀錄片《杜世祿的人生畫境》並在《紀錄中國》欄目中播出。橫店集團(影視城)辟有“杜世祿藝術館”陳列其書畫作品。
蔣忠樟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教授
男,教授。1980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數學專業。曾任金華教育學院數學系副主任、培訓部主任,經貿學院常務副院長等職。長期從事數學教學研究與管理工作。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專著一本。
俞勇建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副研究員
男,中共黨員,1957.4.1日出生,上海市松江人,1990年7月畢業於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系。曾任水電部十二局團委副書記,金華市監察局舉報中心副主任、信訪科長,中共金華市紀委黨風辦主任、副處級紀檢員,中共東陽市委黨委、紀檢委書記,中共東陽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現任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餘黨軍
黨委副書記、教授
教授,男。金華市婺城區人大代表、省高職物理教學委員會理事、21世紀高職高專系列教材編寫委員會副主任。1980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物理系。長期從事物理學、電工電子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各級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1項,市級重點課題2項,曾獲市級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曾任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理工學院院長、黨委委員。
楊艷
副院長、教授、博士
女,研究館員。1959年2月生,山西人,1988年加入民進。1982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外語系,1997年華東師範大學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專業畢業(法學碩士),1998年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學研究生課程結業,2002年澳科大MBA碩士,2007年7月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博士畢業(法學博士)。
兼任浙江省八、九屆省政協委員、金華市四屆、五屆政協常委、金華民進市委委員、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員、浙江省圖書館學會理事、金華市外文協會副會長、中華教育家協會理事、教育家雜誌編輯專委會委員、金華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所所長。
長期從事外語教學與教研工作和圖書館專業工作。發表論文50餘篇,以及書評、散文、詩歌、譯文25萬餘字,專著1本,合著1本。曾獲得國家、省級獎勵3次;曾被評為市“教壇新秀”和省圖書館先進工作者。《資訊時代圖書館升級之路的思考》參加台灣“海峽峽兩岸2000年論文研究會”。課題:《公共圖書館發展策略研》、《新世界圖書館發展的著眼點》、《異地圖書館網路化自動化研究》、《中國和平崛起的前提與條件》分別獲省高校圖工委和市社科聯優秀獎。出版專著:《書香鑄魂》、《網際網路與傳播:網路時代的美國與國際秩序》、《我與圖書館——拾貝集》、《信息技術與社會轉型:東歐國家社會變遷研究》。目前從事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與分管外事,國際教育,圖書館,檔案館工作相應。
胡野
黨委委員、副院長、教授
男,1958年10月生,浙江省永康市人,醫學教授,全國優秀教師,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金華市中青年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兼任中國醫學高職高專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職業技術教育對外交流中心理事,浙江省高校教師資格專家審查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微生物學會理事,金華市醫學會常務理事等。
從事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在浙江大學醫學院著名醫學微生物學家羅海波教授的指導下,1984年至1996年,參加或承擔了米勒鏈球菌生物學特性、致病作用及與肝膿腫的關係和診斷方法研究,開展了蘇雲金芽胞桿菌δ內毒素、蠟樣芽胞桿菌腸毒素、嗜水氣單胞菌腸毒素等細菌毒素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初步闡述了上述蛋白基因的定位與表達,受體與作用機理,檢測方法等,研究成果已正式發表論文或收入專著,其中嗜水氣單胞菌腸毒素的研究成果被國內權威著作《現代醫學微生物學》所引用。主編、參編或撰寫了學術專著《實用肝臟病手冊》(浙江科技出版社)、《細菌毒素》(北醫大中國協和醫大出版社)、《現代醫學細菌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細菌毒素與臨床》(人民衛生出版社)、《現代微生物毒素學》(福建科技出版社)等9部,在省級以上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30多篇。
1996年以來,與日本shiga醫科大學凌志強博士合作,在開展病原生物感染與凋亡關係研究的同時,較全面研討了細胞凋亡的發生、發展及機理,闡述了細胞凋亡與臨床疾病的關係,研究成果形成了90萬字的學術專著《細胞凋亡的分子醫學》(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其深度與廣度在國內同期暫處於領先水平。
鄭布英
黨委委員、副院長、教授
鄭布英,男,1958年出生,籍貫浙江寧波鎮海。法學教授、化學高級講師,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策科學研究分會常務理事,金華市法學會副會長,浙江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浙江省優秀教育工作者,金華市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浙江省高職高專公安法律公共事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80年浙江師範大學化學專業專科畢業,1989年浙江教育學院教育管理本科畢業,2002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法律專業本科畢業,2006年獲澳大利亞伊迪斯科文大學教育管理碩士學位,2000年獲得律師資格。現為兼職執業律師,金華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1975年知青下鄉插隊,1980年參加教育工作,曾任:武義縣實驗中學副校長;武義三中副校長、校長、校長兼校黨支部書記;義烏師範學校校長、校長兼校黨委書記;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師範學院副院長、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經貿學院常務副院長、院長,現任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二級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
建築工程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師範學院
農業與生物工程學院
醫學院
旅遊與酒店管理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
製藥與材料工程學院
國際商務學院
成人教育學院
國際教育學院

學校社團

反邪教協會
校友橋
仁心推拿協會
黃山書畫社
杏林中藥社
汽車工程協會
茶藝表演協會
會展協會
家電維修社
機械工程協會
手繪社
馨言心理協會
心理協會
綠之韻環保協會

五位一體

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高職教育發展迅猛。截止2004年,中國共有高職高專院校1047所,在校生規模597萬人,高職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教育應如何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由傳統“經院封閉式”向現代“開門辦學式”轉變,加快辦學模式的創新,已成為全國高職院校共同探討的重大課題。
在這種背景下,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逐步探索出“基地、招生、教學、科研、就業”五位一體的辦學模式。
金華是浙江中西部的中心城市,以汽摩配、機械電子、醫藥化工、建材建築、種養殖業為支柱產業,形成了以民營經濟為主的“小企業大集群、小商品大市場”的區域特色經濟。這種經濟特色迫切需要高技能套用型人才,更需要地方高校強力的人才與科技實力支撐。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順應高職教育改革趨勢與區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要求,圍繞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探索實踐“五位一體”辦學模式,把握校企合作的關鍵——建設緊密型基地,通過基地對招生、教學、科研、就業的輻射以及“五位”的“一體化”運作,凸顯了“高職”與“特色”兩大要素,促進了辦學水平和辦學實力的全面提升,實現了學校的跨越式發展。
“五位一體”辦學模式的實踐,突破了校企合作中若即若離的瓶頸,緊緊把握了校企合作的關鍵——建設緊密型基地。通過多元辦學、聯合培養、科研合作、師資共享、獎教獎學、文化聯姻,實現了校企從“鄰居”到“親戚”的轉變。目前,學校已擁有緊密型基地100多家,其分布區域從金華走向全省,合作方式也從單一到多元。
校企合作簽約儀式
校企合作協定書樣本
金嶺電子電工實驗室
金烏集團為學校建立的服裝工藝實驗室
財政部、教育部“中央職教專項基金”
支持建設的CAD/CAM中高級人才培養基地
“香溢獎學獎教基金”簽約儀式
新賽科製藥有限公司培訓員工

專業介紹

信息工程學院
套用電子技術通信網路與設備電氣自動化技術;醫用電子儀器與維護
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電子商務樓宇智慧型化工程技術
機電工程學院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建築工程學院
建築工程技術;道路橋樑工程技術;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建築設計技術
經濟管理學院
會計市場行銷;醫藥行銷;國際經濟與貿易
法律事務;電子商務(文)
師範學院
學前教育;語文教育;數學教育;音樂表演
傳媒策劃與管理;文秘
生物工程學院
園藝技術;城市園林;經濟信息管理;畜牧獸醫
寵物醫學;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商品花卉
醫學院
醫學檢驗技術;護理;護理(中澳班);康復治療技術
助產臨床醫學中藥藥學
旅遊與酒店管理學院
旅遊管理;景區開發與管理;會展策劃與管理
藝術設計學院
美術教育;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設計
印刷圖文信息處理;影視動畫;產品製造
製藥與材料工程學院
化學製藥技術;高分子材料製造技術;工業分析與檢驗;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
生物製藥技術安全技術管理
國際商務學院
套用英語;套用阿拉伯語
金華教育學院
數學教育;生物教育;物理教育;語文教育;英語教育

科研項目

近年來,學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4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星火計畫項目2項,省部級立項課題162項,其中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項,省科技廳總資助額達240萬元的重大科技專項項目3項、其它省科技計畫項目62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和優秀獎各1項,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30餘項;獲授權專利260項,其中發明專利15項;獲軟體著作權17項;年科技服務到款超千萬元,年社會培訓4萬餘人次。

校企合作

學校遵循“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理念,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髮展為核心,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開創了基地、招生、教學、科研、就業“五位一體”育人模式,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在深化該模式過程中提出“校內基地生產化,校外基地教學化”,通過引進企業生產線或操作規範、產品工藝、生產流程等,使學生在真實或仿真的生產環境中得到鍛鍊;通過在校外建立具有穩定教學車間、規範生產流程、承擔批量學生實訓的教學工廠,確保實踐任務落到實處,相關成果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同時,學校建成5萬平方米的金華市科教實訓基地,並以此為載體建成金華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和金華市工業品展示館。目前,校內實訓場所總面積達13萬平方米,逐步具備“教學實訓、科技研發、技能考證、社會培訓、成果展示”五大功能;校外基地有738家,其中緊密型基地248家、“教學化”的示範基地73家。學校積極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途徑,實施校企利益共同體建設。現已建有“眾泰汽車學院”、“皇冠學院”、“高新IT學院”、“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學院”、“浙中建築裝飾技術聯盟”、“創業學院”等多個校企利益共同體,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責任共擔、互惠雙贏”為共建原則,實現“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

交流合作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教育合作和校際合作,目前已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新加坡、法國、芬蘭等10多個國家的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現有中澳護理專業、中美會計專業、中加酒店管理專業、中澳建築專業4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目前招收有尼泊爾等6個國家的留學生。學校還與新疆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四川樂山職業技術學院、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等8所中西部地區院校開展對口交流合作。

學校榮譽

2006年榮譽
2006年文明單位
2006文明辦網示範單位
2006年浙江省治安安全示範單位
2006年共建先進單位
2006年浙江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6年社會科學普及周先進單位
2005年榮譽
2005年中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
2005年先進基層黨校
2005年成人教育先進集體
2005年浙江省社會治安治理先進集體
2005年五一歌詠優秀組織單位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2005年治安安全單位
2005年治安管理先進集體
2005年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一等獎
2005年第三屆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2005年金華市五星級學會
2004年榮譽
2004年體育發展實驗學校
2004年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4年高職科研管理先進單
2004年教育中心綜合獎
2004年七藝節貢獻獎
2004年先進團委
2004年先進團組織
2004年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2004年度重視教育科研先進單位
2004年度哲學社會普及周先進單位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2003年榮譽
2003年綠化先進單位
2003年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3年CCTV歡聚永康鳴謝單位
2003年師德先進單位
2003年度三下鄉先進集體
2002年榮譽
2002年安全治安單位
2002年十二屆運動會女排第六名
2002年十六大文世演出留念
2002年五四紅旗團委
2002年度省十二屆運動會貢獻單位
2002年度先進青年志願者服務站
2002年度計畫生育先進集體
2002年省三下鄉活動組織獎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2001年及以前
2001年建黨80周年獻演紀念
2000年省級治安安全單位
2000年市級治安安全單位
2000年火炬長跑接力活動紀念
2000年浙江省優秀民辦學校
99年度先進團委
99年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99年書法大賽
97年優秀團校
97年先進基層黨組織

發展前景

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在課程體系中融入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心理素質和職業精神的培養,學生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26項、省部級獎360餘項。學校每年實施畢業答辯、作品展示、現場簽約“三結合”畢業生就業招聘現場會,畢業生廣受社會認可,初次就業率超過97%,專業對口率達70%,併入選2010-2011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院校。學校辦學經驗先後在教育部示範建設方案研討會、全省高等教育工作會議、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作專題發言,《求是》雜誌曾刊發專文,評價學校“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教學、科研改革之路”。
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將繼續以提升內涵為重點,實施特色強校戰略,不斷深化改革、探索創新,堅定地朝著辦學特色鮮明、人才培養質量高、服務區域經濟能力強、具有國際影響的一流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的目標闊步邁進。(數據更新截止到2011年10月)

學院標識

校標譯義:
1.採用中國經典圖形“寶相花”
傳統意義——寓示喜慶、吉祥
現代意義——體現年輕、活力
2.“五位一體”標誌成為設計核心,體現學校辦學理念
3.“1994”為學校創辦年,體現記憶
4.校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標誌識別是校標的基本元素,英文內容體現校標設計的完整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