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魚鉤

金色的魚鉤

金色的魚鉤是學校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敘述了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長接受並完成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犧牲了自己的事,表現了紅軍戰士忠於革命、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先寫了指導員派老班長照顧三個病號過草地,再寫老班長想盡辦法釣魚煮野菜湯給三個病號吃,最後寫老班長犧牲了,“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保存起來,以教育後代。本文的內容是真實的,那枚珍貴的魚鉤現在珍藏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中。

基本信息

中心思想

本文的內容是真實的,那枚珍貴的魚鉤現在珍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這篇課文生動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作者語言樸實、簡單,像講故事一樣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娓娓敘述,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切緬懷。1要使學生受到忠於革命、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的教育,2、要進一步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提高閱讀能力,3、讓學生學會如何從側面描寫。

課文簡說

紅軍紅軍

這是一篇主讀課文,作者滿懷深情地敘述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託,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跡,以魚鉤為線索,表現了紅軍戰士忠於革命、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課文用“金色的魚鉤”做課題,意義深刻。“魚鉤”記錄著老班長的英雄歷程,閃耀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象徵著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這篇課文生動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作者語言樸實,像講故事一樣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娓娓敘述,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切懷念。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為了使學生了解體會到忠於革命、捨己為人的雷鋒精神的崇高品質,二是為了進一步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教學的難點是理解“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本文已被收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15課、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

原文欣賞

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許多同志因此得了腸胃病。我和兩個小同志病得實在趕不上隊伍了,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讓我們走在後面。

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因為全連數他歲數大,對大家又特別親,大夥都叫他“老班長”。

三個病號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來里路。一路上,老班長帶我們走一陣歇一陣。到了宿營地,他就到處去找野菜,和著青稞面給我們做飯。不到半個月,兩袋青稞面吃完了。飢餓威脅著我們。老班長到處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這些東西怎么行呢?老班長看我們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其實,這些天他比我們瘦得還厲害呢!

一天,他在一個水塘邊給我們洗衣裳,忽然看見一條魚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取出一根縫衣針,燒紅了,彎成個釣魚鉤。這天夜裡,我們就吃到了新鮮的魚湯。儘管沒加作料,可我們覺得沒有比這魚湯更鮮美的了,端起碗來吃了個精光。

以後,老班長儘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營,把我們安頓好,就帶著魚鉤出去了。第二天,他總能端著熱氣騰騰的鮮魚野菜湯給我們吃。我們雖然還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來畢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長自己呢,我從來沒見他吃過一點兒魚。

有一次,我禁不住問他:“老班長,你為什麼不吃魚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說:“吃過了。我一起鍋就吃,比你們還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著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裡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么……”

老班長猛抬起頭,看見我目不轉睛地看著他手裡的搪瓷碗,就支吾著說:“我,我早就吃過了。看到碗裡還沒吃乾淨,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斷了他的話。

老班長轉身朝兩個小同志睡覺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摟到身邊,輕聲說:“小聲點兒,小梁!咱們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訴別人。”

“可是,你也要愛惜自己啊!”

“不要緊,我身體還結實!”他抬起頭,望著夜色瀰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聲音說,“指導員把你們三個人交給我,他臨走的時候說:‘他們年輕。一路上,你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員,無論多么艱苦,也要把他們帶出草地。’小梁, 你看這草地,無邊無涯,沒個盡頭。我估計,還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過這二十天不簡單啊!眼看你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東西,說不定就會起不來,真有個三長兩短,我怎么去向黨報告呢?難道我能說,‘指導員,我把同志們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難出來啦’?”

“可是,你總該跟我們一起吃一點兒呀!”

“不行,太少啦。”他輕輕地搖搖頭,“小梁,說真的,弄點兒吃的不容易啊!有時候等了半夜,也不見魚上鉤。為了弄一點兒魚餌,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條蚯蚓……還有,我的眼睛壞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搶著說:“老班長,以後我幫你一起找,我看得見。”

“不,咱們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嗎?再說,你的病也不輕,不好好休息會支持不住的。”

我還堅持我的意見。老班長忽然嚴厲地說:“小梁同志,共產黨員要服從黨的分配。你的任務是堅持走路,安定兩個小同志的情緒,增強他們的信心!”

望著他那十分嚴峻的臉,我一句話也說不上來,竟撲倒在他懷裡哭了。

第二天,老班長端來的魚湯特別少,每個搪瓷碗裡只有小半條貓魚,上面漂著一丁點兒野菜。他笑著說:“吃吧,就是少了點兒。唉!一條好大的魚已經上了鉤,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兩個小同志不知道為什麼,也端著碗不往嘴邊送。老班長看到這情況,收斂了笑容,眉頭擰成了疙瘩。他說:“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們就走不出這草地。同志們,為了革命,你們必須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後這句話是嚴厲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邊,淚珠大顆大顆地落在熱氣騰騰的魚湯里。我悄悄背轉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著魚湯。老班長看著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可是我的心裡好像塞了鉛塊似的,沉重極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漸漸接近草地的邊了,我們的病卻越來越重。我還能勉強挺著走路,那兩個小同志連直起腰來的力氣也沒有了。老班長雖然瘦得只剩皮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還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著我們。我們就這樣扶一段,攙一段,終於走到草地邊上,遠處,重重疊疊的山峰已經看得見了。

這天上午,老班長快活地說:“同志們,咱們在這兒停一下,好好弄點兒吃的,鼓一鼓勁,一口氣走出草地去。”說罷,他就拿起魚鉤找水塘去了。

我們的精神特別好,四處去找野菜,拾乾草,好像過節似的。但是過了好久,還不見老班長回來。我們四面尋找,最後在一個水塘旁邊找到了他,他已經昏迷不醒了。

我們都著慌了。過雪山的時候有過不少這樣的例子,戰士用驚人的毅力支持著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要挽救老班長,最好的辦法是讓他趕快吃些東西。我們立即分了工,我去釣魚,剩下的一個人照料老班長,一個人生火。

我蹲在水邊,心裡不停地念叨:“魚啊!快些來吧!這是挽救一個革命戰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魚越不上鉤。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蘆稈動了一下,趕緊扯起釣竿,總算釣上來一條兩三寸長的小魚。

當我俯下身子,把魚湯送到老班長嘴邊的時候,老班長已經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睜開眼睛,看見我端著的魚湯,頭一句話就說:“小梁,別浪費東西了。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長,你吃啊!我們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幾乎要哭出來了!

“不,你們吃吧。你們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見著指導員,告訴他,我沒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沒把你們照顧好。看,你們都瘦得……”

老班長用粗糙的手撫摸我的頭。突然間,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長!老班長!”我們叫起來。但是老班長,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閉上了。

我們撲在老班長身上,抽噎著,很久很久。

擦乾了眼淚,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包起來,放在貼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勝利以後,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來瞻仰它。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本文背景

本文的發生地是在松潘草原,是紅軍長征“翻雪山,過草地”中的草原.

自川主寺西行出關上尕尼台,即進入大草原。這裡草場廣闊、牧草茂盛,畜牧業十分發達,形成了川西

北獨特的草原遊牧風光。這裡屬安多藏族(牧區藏族)聚居區,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遍布著大大小小莊嚴神秘的寺院廟宇,有著眾多虔誠善良的佛教信徒,充滿著濃厚的藏傳佛教文化氛圍。同時,該旅遊區也是紅軍長征途經之地,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天然基地。 松潘草原四周山地海拔4000多公尺,草原平均海拔3400公尺,丘崗相對高度50~60公尺,谷地寬闊。 白河、黑河北流入黃河。黑河流域泥炭沼澤連片,中下游沼澤率多達20~30%,沼澤總面積3,000平方公里。草本泥炭沼澤的泥炭層有2、3公尺厚,最厚可達9~10公尺。氣候寒冷,常年無夏,無絕對無霜期。丘崗地生長嵩草、驢蹄草等,丘間以苔草為主。在熱量條件較好的盆地可栽培耐寒青稞、燕麥,也可培育貝母、大黃等藥材。由於人類活動影響,沼澤截止至2013年為止還有退化跡象。此文已經收入到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

詞句解析

理解句義

①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

當“我”知道魚來之不易,以及老班長把僅有的一點兒東西都給三個傷病員吃,自己卻硬咽草根、用魚骨充飢時,“我”的內心極為沉重。“我”實在不忍心喝下這少之又少的魚湯,實在不願意看著老班長忍飢挨餓,也實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長的身體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覺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

②擦乾了眼淚,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包起來,放在貼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勝利以後,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來瞻仰它。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這是課文的最後一段話,揭示了課文的主題。“我”把魚鉤小心地包起來,不僅表達了“我”永遠向老班長學習的決心,也是為了留下這個讓子孫後代瞻仰革命前輩的遺物,學習他們為了革命事業的成功、為了戰友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高貴品質。魚鉤雖然長滿了紅銹,但它記錄著老班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閃爍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昭示著老班長關心同志、捨己為人、忠於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③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的跟著他。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呆住了。他坐在那裡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著眉頭硬咽下去。

從“皺緊”、“硬咽”可以看出骨刺難以下咽。可是老班長卻自己吃魚骨頭充飢,表現了老班長讓戰友吃魚的這種捨己為人的品質。

④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么……”

表現老班長硬咽魚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這種場景是內心的難受程度。朗誦時,喊的話語速宜快,“怎么”後戛然而止,氣存不送,給人造成一種心理上的“等待”。切忌延長。

詞語理解

支吾:說話含混躲閃;用含混的話語搪塞。

瀰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

魚餌:釣魚用的誘餌。

收斂:(笑容、光線等)逐漸減弱或消失,本課是指老班長的笑容消失。

宿營地:軍隊在行軍或戰鬥後住宿的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氣息微弱,臨近死亡。

無邊無涯:沒有邊際。涯:水邊。近義詞是“無邊無際”。

回味:回想食物吃過後留在口腔中的餘味。

嚴峻:嚴厲;嚴肅。

舒展:不蜷縮;不皺。近義詞是“舒張”。

顴骨:顴骨位於眼眶的外下方,菱形,形成面頰部的骨性突起。

瞻仰:恭敬地仰慕。

作者簡介

陸定一(1906~1996)

陸定一陸定一

1906年6月9日生於江蘇無錫。青年時期受進步思想影響,1925年在上海南洋大學(交通大學前身)讀書時參加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五卅運動”。1925年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冬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任共青團南洋大學支部書記及上海法南區團委書記。同年秋調團中央宣傳部工作,編輯《中國青年》。

1927年4月下旬,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同年5月在共青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團中央候補委員,任團中央宣傳部部長。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努力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他具有高度的黨性,顧全大局,一切服從黨的安排,把畢生精力奉獻給黨的宣傳思想和教育文化事業。他尊重知識,愛惜人才,對知識分子熱情關懷,對黨外民主人士坦誠相待。他擔任兩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為人民政協事業和黨的愛國統一戰線做出了貢獻。他作為早期從事青年工作的老同志,始終十分關注共青團的工作,對青年一代寄予了無限期望。

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整。

關於長征

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以南各革命根據地向陝甘革命根據地的戰略轉移。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山地的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離開原有根據地開始長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1936年6月,第二、六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同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合,結束了長征。其中紅一方面軍長征歷時一年,轉戰十一個省,最遠行程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從1934年10月16日紅軍在江西渡過於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到陝北,歷時兩年整,行程上萬里,其間經過無數次激烈的戰鬥。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路上行軍一共368天,餘下來的100天大多都在戰鬥中渡過。據美國著名記者統計: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占領過60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此外還打敗或躲過追擊的中央軍。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一支大軍及它的輜重要在一個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說近乎奇蹟。

相關詩歌

 清平樂·六盤山

——毛澤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兩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七律·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