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地震紀念碑

邢台地震紀念碑

邢台地震紀念碑在1987年2月底邢台大地震20周年之際,在隆堯縣城東側竣工,1987年3月8日落成向社會開放。國家主席李先念為邢台地震紀念碑題字。邢台地震紀念碑場地占地16.8畝,南北長160米,東西寬70米,總建築面積達1120平方米。工程由邢台[河北省地級市]地區房產公司設計,隆堯縣建築公司施工,歷經5個月的時間竣工。2006年3月在紀念邢台地震40周年之際,中國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邢台市政府和隆堯縣政府共同投資重修,隸屬隆堯縣政府,由隆堯縣地震局負責具體管理。

基本信息

簡介

邢台地震紀念碑邢台地震紀念碑
邢台地震紀念碑,位於地震紀念碑北面,共占地5.02為。陳列館南北寬7米,東西長50米,總建築面積為350平方米。邢台地震資料陳列館為磚混結構,前面用水刷石處理,正門上方鑲嵌著國務委員方毅題的“邢台地震資料陳列館”9個鎦金大字。陳列館共分3廳2房,中廳正中央矗立著周恩來總理在慰問災區民眾大會上講話時的漢白玉雕像。從中廳到東耳房,展出地震圖片資料和實物,西側廳為來賓接待室,西耳房為資料庫和工作人員辦公室。地震資料陳列館展牆為木骨架纖維結構,高2.5米,展線長100米,全部貼上壁紙。展出形式以圖片資料為主,輔以文字說明和部分實物。共展出照片155幅,圖表29幅,字版面12塊。

展出內容共分6個部分:第一部分《邢台地震概況》。介紹了地震參數、地震序列和地震背景;第二部分《地震災害》。介紹了地面和公路、橋涵以及建築物被破壞情況;第三部分《黨和政府的關懷》。介紹了當時周恩來總理、李先念副總理、以內務部長曾山為團長的中央慰問團及省、地黨政領導同志到災區視察慰問和指揮抗震救災的情況;第四部分《抗震救災》。從救護、支援,軍民魚水情,安定生活四個方面介紹了解放軍奮力救災,全國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的情景;第五部分《發展生產,重建家園》。介紹了災區人民英勇奮鬥戰勝災害的情況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第六部分《加強地震監測,探索地震規律》。介紹了震後加強地震監測工作和測震網點的布設情況,介紹了中國地震科研事業的發展情況,介紹了1966年以來國內發生的9次大地震的預報成果,以及防震抗震基本知識。

隆堯碑刻

邢台地震紀念碑邢台地震紀念碑
群位於隆堯城關東隅,康莊路東段南側。1980年,縣文化局將分散於全縣各處能移動的文物集中到文物保管所東院,建成了碑刻群。同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刻群包括兩部分。北半部分陳列歷代碑刻和墓志銘58件,其中元代以前的20件。具有較高價值的首推北魏楊宣碑。南半部分石刻、造像、經幢,總計127件。其中元代以前的30件。年代最早的當數東漢的天錄辟邪二獸浮雕,造形生動古樸,雕工洗鍊。北朝的釋迦說法像,體態行秀,比例得體,融莊嚴、聖潔和優美於一身,實屬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刀法嫻熟,技藝精絕的唐塔飛天,逼真地表現了“吳世當風”的流動感。唐陵石獅為唐高祖李淵第三、第四代祖陵地之遺物,石獅雕於唐開元十三年(725年),距今已有1260年的歷史,肌肉豐滿,線條粗獷,挺胸端坐,昂首欲吼之雄姿,在古典獅刻中獨樹一幟,充分表達了開元盛世的時代風貌。碑刻、造像群集隆堯文物為一堂,成為大陸、堯山文化的歷史縮影,也為文物的妥善保管和發揮社會效益開拓了一條新途徑。

結構特點

邢台地震紀念碑邢台地震紀念碑

邢台地震紀念碑坐落在場地的南部,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柱筒體,由兩種顏色的泰山紅花崗岩板面,呈方形錐體,聳立在寬30米、長35米、高1.32米,用毛石砌築的基台上,碑高19.66米,象生著發生地震的1966年。碑的兩側有仿“人”字突邊,象片著災區人民“人定勝天”的堅強意志。碑的正面刻有李先念主席題的“邢台地震紀念碑”7個鎦金在字。碑的背面刻有周恩來總理來災區慰問期間提出的救災方針“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16個醒目的大字。碑座高1.4米,8.2米見方,四周鑲嵌草白玉石。正面刻有碑文,兩側和背面刻有《蒙難》 、《救援》、《重建》三組線雕。平台的正前方為10米寬台階,分為兩段,第一段三級,第二段八級,象徵著發生地震的1966年3月8日。其餘三面各有12級台階,象徵著四面八方的支援。

碑文

一九六六年三月八日五時二十九分及二十二日十六時十九分,該區隆堯縣白家寨、寧晉縣東汪先後發生六點八級和七點二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十公里左右,震中烈度為九度強和十度,波及百餘縣、市,尤以隆堯、寧晉、巨鹿、新河為烈。

震前,地光閃閃,地聲隆隆。隨後大地顛簸,地面驟裂,張合起伏,急劇抖動,噴黃沙、冒黑水。老幼驚呼,雞犬奔突。瞬間,五百餘萬間房屋夷為墟土,八千零六十四名同胞歿於瓦礫,三萬餘人罹傷致殘,農田工程、公路、橋樑悉遭損毀。災情之重實屬罕見,傷亡慘狀目不忍睹。

震後,周恩來總理冒餘震之險三次親臨現場,體察災情,面慰民眾,提出“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之救災方針。李先念副總理暨中央慰問團亦即趕來,撫民心,勵自救。黨中央、國務院之深切關懷,使災區人民沒齒難忘。省、地、縣黨政領導親臨現場指揮抗震救災,組織發展生產,幫助災民重建家園。

撫今追昔,倏已廿載。如今災區已是人笑年豐,地換新顏。然地震之慘痛教訓,親人之所遭不幸,終不能忘懷,黨予人民救命之恩情,民眾抗震卓絕之精神,永刻骨銘心。值此地震廿周年之際,特立此碑,以追懷亡者,激勵今人,垂教後人。

意義

邢台地震是中國災害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地震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邢台地震為中國抗震救災和地震預測預報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
為了銘記邢台地震的經驗教訓,追懷亡者,激勵後人,垂教後人,由地震震中所在的隆堯縣地震辦公室倡議,原國家地震局、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地震局、原邢台地區公署、隆堯縣人民政府及震區部分民眾集資50多萬元,於1987年3月8日在邢台地震的震中區隆堯縣縣城東建成了邢台地震資料館和邢台地震紀念碑,建成後至今共接待參觀者十餘萬人次。邢台地震紀念碑高19.66米,標誌著1966年,台基高2.4米,分為三層,每層八步台階,象徵3月8日。
撫今追昔,倏已廿載。如今災區已是人笑年豐,地換新顏。然地震之慘痛教訓,親人之所遭不幸,終不能忘懷,黨予人民救命之恩情,民眾抗震卓絕之精神,永刻骨銘心。值此地震廿周年之際,特立此碑,以追懷亡者,激勵今人,垂教後人。

紀念碑

紀念碑是為紀念已故人物或大事件而建立的石碑;抑或為慶祝戰爭勝利的紀念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