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平紀念碑

新加坡和平紀念碑

新加坡和平紀念碑位於美芝路紀念公園,由四支70公尺的白色錐形石柱組成,象徵新加坡的四大文化,同時也悼念在二次大戰日軍占領新加坡期間死難的平民。

簡介

新加坡和平紀念碑位於美芝路紀念公園,由四支70公尺的白色錐形石柱組成,象徵新加坡的四大文化,同時也悼念在二次大戰日軍占領新加坡期間死難的平民。

介紹

新加坡淪陷

新加坡日治時期由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海峽殖民地政府投降起,至1945年9月12日在政府大廈舉行日軍投降儀式為止。日占時期是新加坡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日軍,尤其是憲兵隊,做出了諸多暴行。為了報復新加坡華人之前支持中國抗日和新加坡的義勇軍,在星洲淪陷以後,日軍對新加坡華裔展開大規模的屠殺行動(新加坡大屠殺)藉以泄恨。
珍珠港事件隔天,日軍在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峇魯登入。1942年1月31日,戰爭開始僅55天,日軍就占領了整個馬來亞半島。1942年2月15日(春節),白思華中將向日本陸軍的山下奉文將軍投降後,日本將新加坡改名為“昭南島”,行政上稱作“昭南特別市”。同年2月18日至25日,為報復星華義勇軍和先前支持中國抗日的新加坡華人,日軍開展了以“大檢證”為名的肅清行動。日軍當局在多個地方設立「甄別中心」。他們的計畫是甄別所有介於18至50歲的華裔男性,將所有的「反日分子」剷除。最後,日軍抓走約二萬多人,當中絕大多數都被帶到偏遠的海邊予以集體槍殺,剩下則被送到泰國做苦工建造“死亡鐵路”。

建立紀念碑

建立新加坡和平紀念碑 (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 的構想始於1962年。在這一年,在新加坡多個地方相繼發現日本占領時期被屠殺者的遺骸。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不忍讓這些骸骨散棄在荒郊野嶺,於是在2月28日成立了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遺骸善後委員會,負責探查、發掘和安葬等工作。紀念碑於1967年2月15日,在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主持下宣布落成揭幕。李光耀在致詞說,這座紀念碑標誌著一種經驗和教訓,它時刻提醒人們,當他們對未來的事物與發展毫無準備之時,什麼可怕的禍患都可能降臨。“只有我們痛定思痛,認真吸取歷史的教訓,明智而勇敢的鞏固我們的未來,我們許多死難的同胞才不至於白白地犧牲”。此後,每一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在這裡舉行悼念活動。 
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
遠處就能夠看到紀念碑那高達70米的碑身高聳入雲。四支錐形的白色石柱,組成一座巨大的錐形石塔,插入藍天,象徵新加坡的華裔馬來人、印度裔和歐亞裔所共同擔負的苦難和精神。紀念碑四周環繞著碧水,方形基座的南北兩面由石階分成四個面,分別由四種文字寫著“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 1942-1945”。沿石階而行,穿過水池,來到紀念碑的中心。在四支石柱上,各自有一面銘文,記錄著紀念碑建立的始末。而在整個建築的中央,有一尊半人高的方形石台,四面都有不同文字的銘文,中文部分這樣寫道:
“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八日,日軍占領新嘉坡,我平民無辜被殺者,其數不可勝計。越二十餘年始得收斂遺骨,重葬於此,並樹豐碑永志悲痛。”
紀念碑下埋葬的,正是上世紀60年代初在新加坡市郊山谷內發現的,被日軍殺害的數千具屍骨。新加坡後人把探查、發掘的骨骸安置在此處,讓亡魂得到永久的安息。

景點信息

地址:美芝路(Beach Road)
公共運輸
巴士:10、100、166、167、171、196號等
捷運:政府大廈捷運站或濱海中心捷運站 (Esplanade or City Hall station)

紀念碑

紀念碑是為紀念已故人物或大事件而建立的石碑;抑或為慶祝戰爭勝利的紀念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