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紀念碑

鄧小平紀念碑

2010年11月14日,新加坡河畔,華燈初上。蔥蘢的雨樹下,新落成的鄧小平紀念碑,同落日、波光交相輝映。剛剛踏上這片土地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和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親切會談後,一起來到河畔,出席紀念碑揭幕儀式。

簡介

鄧小平紀念碑鄧小平紀念碑

新加坡文物局主席許通美是中新建交的親歷者,他深情介紹了紀念碑的由來。他說,我們在為誰修建紀念碑上有嚴格的標準,一要看他對本民族的貢獻,二要看其國際知名度,三要看他與新加坡的淵源。我們之所以通過修建鄧小平這座偉人的紀念碑來慶祝新中建交20周年,是因為小平先生既深受中國人民愛戴並廣受國際社會尊重,同時也是新中關係的奠基人。

李光耀說,90年前,鄧小平先生前往法國勤工儉學時,曾踏上新加坡這塊土地,停留了兩天,從此與新加坡結下淵源。時光荏苒。32年前,鄧小平再次踏上新加坡的土地,開始了一段載入史冊的訪問。


許通美介紹說,鄧小平紀念碑半身像由中國著名雕塑家李象群製作,半身像下有鄧小平的簽名,紀念碑後刻有鄧小平的一句名言:“發展才是硬道理”。紀念碑碑文獲得兩國政府同意,內容涵蓋鄧小平生平、他與中國改革的關係,以及他在兩國關係中扮演的特殊角色。碑文提到:“鄧小平在著名的1992年南方談話中曾談到新加坡管理得好,社會秩序井然。此後許多中國官員被派到新加坡培訓。多年來,兩國高層互訪頻繁,經濟合作不斷加強,人文交流日益擴大,雙邊關係進一步深化。”

連結

新加坡貴賓廊道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有一個樹立紀念碑的工作項目,褒揚極少數曾到訪新加坡的客人。他們必須是受到自己國民尊崇的人物,對自身的國家有傑出貢獻,同時也與新加坡有所聯繫。自2004年至今,新加坡文物局在新加坡河畔開展“新加坡貴賓廊道”項目,在鄧小平紀念碑之前,這條廊道已樹立了三位貴賓的紀念碑。他們分別是波蘭裔英國大作家約瑟夫·康拉德、越南之父胡志明和菲律賓民族英雄黎剎。

鄧小平鄧小平

雕像作者簡介

“紅色雕塑家” 李象群 鄧小平紀念碑半身像是由中國著名雕塑家李象群製作的。
李象群,1961年生於哈爾濱市。1982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並留校任教,1990年獲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碩士學位。1990—2000年任職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2000年至今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1991年,李象群的石雕作品《等待太陽的升起》獲日本91大子希望雕刻之森優秀獎。1993年,李象群的雕塑作品《永恆的運轉》被送往《第三屆全國體育美展》展出,國際奧運會主席薩馬蘭奇參觀展覽時,被深深地感動了,他評價極高,該作品獲得展覽最高獎——特等獎,並被奧林匹克博物館收藏。1994年,李象群相繼獲得了第二屆全國城市雕塑作品優秀獎、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獎。1997年,在第四屆全國體育美展上,他的雕塑《接力者》獲一等獎,再次被薩馬蘭奇看中並收藏。
不管是延安時期的《毛澤東》,還是北京世紀壇里的《郭沫若》、哈爾濱的《楊靖宇》,人們發現,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革命者,於是有人評論說,李象群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紅色雕塑家。
其實,李象群的雕塑題材十分廣泛,主要作品有:《上兵伐謀》、《接力者》、《浮》、《寄生》、《融》、《巴金》、《山秀》、《爭霸春秋》等。

紀念碑

紀念碑是為紀念已故人物或大事件而建立的石碑;抑或為慶祝戰爭勝利的紀念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