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多元化經營戰略

跨國多元化經營戰略

跨國公司已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核心力量,在尋求發展中跨國公司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重要的方面是由單一的經濟目標轉向了以經濟為核心目標的同時,確立了社會,環境,人文等多元目標,注重追求跨國公司的經濟力,環境力,聲譽力,和諧力。這種戰略稱為跨國多元化經營戰略。

戰略特點

跨國多元化經營戰略的顯著特點是業務經營的多樣性和國家市場的多樣性多元化經營跨國公司的經理們不僅不得不制訂和執行大量的戰略--每個行業至少一個,還要根據各國市場條件的需求進行調整變化——而且他們還面臨著另外的挑戰,即要尋求好的方法來協調公司跨行業和跨國界的戰略行動。這一努力比僅僅將公司的全部資源和生產能力用於在每一個國家市場和每一項經營中建立強大的競爭地位會帶來更大的好處。投資於跨過經營和跨國家的戰略合作機會可能使公司獲得僅在一個國家和一種經營中進行競爭所得不到的持續的競爭優勢。

隨著跨國經營的發展,競爭優勢的另一源泉開始出現:

利用相關多元化中戰略匹配帶來的優勢,同時在幾個相關的全球行業中建立更強的競爭地位。在全球性競爭行業中存在戰略匹配關係的情況下,成為一家多元化的跨國經營公司比成為一家單一經營的跨國公司將更具有競爭力。當一家擴國公司的某一項核心技術中的專門技能套用於不同的行業(其中至少一個具有全球性),並且這些行業發展相關經營組合會帶來重要的範圍經濟和品牌優勢時,相關的多元化被證明是最能產生競爭優勢的做法。

競爭優勢

跨國多元化經營戰略跨國多元化經營戰略
以相關多元化戰略進入全球性競爭為主的行業為或去競爭優勢指明了幾條途徑,而這是純粹的國內競爭者或單一經營的競爭者所無法採用的:

1、一個多元化的跨國公司可以將其在某項核心技術中的專長轉移到其他可因技術秘訣和能力獲利的業務經營中去,以實現競爭優勢。

2、一家在核心技術中擁有專長,並擁有一組使用這種技術的業務單元的多元化跨國公司可以通過協調的、戰略合作式的研究開發努力獲得競爭優勢、這種努力代表了可以視為一個集團的所有相關業務的利益。

3、一家多元化跨國公司如果擁有可以在全世界使用相同的分銷商和零售商的業務,那么,它就能夠:

(1)多元化進入以相對較少的費用使用相同的世界分銷能力的新業務中,並且這些新業務能夠利用銷售方面的範圍經濟作為與低程度多元化對競爭對手時獲取成本優勢的源泉;

(2)通過多元化進入某些新經營以進一步開發世界範圍內的分銷能力,這些新經營處於已經建立自己分銷能力的國家中,有著吸引人的銷售增長機會;

(3)增強與零售商討價還價的力量,以保證某些新業務和新產品處於最有吸引力的位置。因為隨著公司經營業務數量的增加,銷售對於零售商的重要性越來越大。

4、一家多元化的跨國公司能夠通過多元化進入可以使用其已經建立的品牌的其他業務來獲取範圍經濟和行銷方面的利益。

5、一家多元化跨國經營的公司能夠使用其在其他國家所擁有的財力和組織資源來幫助對僅在一國經營的競爭者的市場地位發動襲擊。

6、一家多元化跨國公司可以調動其他經營業務中的財力資源幫助發動對單一經營的跨國公司或者國內公司的攻擊。

通過引導公司的資源流向研究開發/技術方面的聯合努力,而不是讓每一項業務按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來運作資金和指導它的研究開發活動,多元化跨國經營公司可以在世界範圍內合併它的專長技能和各種力量以提高核心技術水平,尋求創建新業務的充滿希望的技術途徑,在其產品/經營內部和之間產生以技術為基礎的生產經濟性,促進現存業務中所有產品的改善,以及開發能夠補充和促進現存產品銷售新產品。另一方面,如果研究開發活動被分散置於每一業務單元,那么在研究開發/技術上的投資更加傾向於狹隘的集中於每項業務自己的產品和市場機會。分裂的研究開發的努力不可能象促進和探求公司整體技術專長發展的廣泛的、全公司的協作努力一樣產生足夠的寬度的戰略匹配利益。

一家相關多元化公司如果多元化進入有著分銷渠道和使用共同品牌機會的全球化行業,它就擁有了單一經營競爭者或者一國競爭者所缺少的重要的競爭優勢。當一家多元化經營的跨國公司決定在市場上建立長期穩固的競爭地位,並且願意為此接受短期的低利潤時,無論是與之對抗的單一經營的國內公司還是跨國公司,在保護自己的市場地位時都處於弱勢。一家單一經營的國內公司只有一家利潤中心--國內市場。一家單一經營的跨國公司可以在幾個國家市場中有利潤中心,但都處於同樣的經營領域。面對一家對他們的利潤中心發動戰略攻擊,通過降低價格或者在廣告上巨額支出以獲取市場的多元化跨國經營的公司,以上每種公司都很脆弱。

跨國多元化經營戰略跨國多元化經營戰略
一家多元化經營的跨國公司通過逐年的低家競爭擊敗競爭對手的能力反映了以下兩個方面:來自相關多元化戰略成本優勢和以其他國家市場中的利潤中心的盈利及其他業務的盈利來彌補該市場競爭的低利潤,甚至是虧損的願望。

有著多元化進入相關行業和這些行業進行全球競爭的戰略公司,可以憑藉這幾種競爭優勢中的某幾種,打敗只在國內經營的貨單一經營的競爭對手。一家多元化化跨國公司的最大的競爭優勢潛力來自於將其多元化的努力集中與有著技術共享和技術轉移機會的行業以及有著重要範圍經濟和品牌名稱利益的行業,一個公司的多元化戰略產生的這種戰略匹配關係越多,它就越會成為一名強有力的競爭者。它的利潤增長和業績也將可能會更好。依靠戰略匹配優勢超過競爭對手在本質上比求助於跨國、跨業務的資助更有吸引力。

雖然一家跨國經營的多元化公司可以採用跨國、跨業務資助的方法開拓出進入有吸引力的新市場的道路,或者超過某一個特別的競爭對手,但它使用這種方法的能力要受到保持客觀整體利潤需要的限制。偶爾使用現存業務的部分利潤和現金流量彌補合理的短期虧損以進入一項新經營的或者一個新的國家市場,或者資助對某一競爭對手的競爭性進攻是事情的一個方面。而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在新的領域發動競爭性的襲擊,從而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削弱了整體公司的業績則是另一個方面。一家多元化的跨國公司與其他公司一樣,處於通過其整個業務組合獲取連續的可接受的利潤壓力之下。在某些關頭,所進入的每項業務和每個市場都需要做出利潤貢獻或者成為一名被放棄的候選者。作為一般規律,跨國、跨業務的資助只有當存在這一美好的前景才是合理的、可行的,即對公司利潤的短期削弱會被長期的更強的競爭力和更好的整體業績所抵銷。

歷史發展

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從企業的原創地到投資東道國,從一方市場走向全球市場,跨國公司成了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核心力量。據世界投資報告提供的數字,全球的跨國公司已達到6萬餘家,擁有分支機構50萬家,企業遍及160多個國家地區,它們正以龐大的規模和雄厚的實力左右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其中,4。5萬家的跨國公司生產總值占西方已開發國家總產值的40%,囊括世界貿易總額的60%,控制著75%技術轉讓和90%的生產技術,支配著80%以上的對外直接投資。上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的發展產生了一系列新變化,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跨國公司的發展戰略目標選擇由單一的經濟目標發展為經濟與社會等多元目標,亦形成了發展目標多元化的態勢。這對於跨國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尤其在投資東道國的發展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跨國公司理論是研究和解釋跨國公司對外投資,開展全球化經營行為及其規律的理論學說。上世紀60年代以前,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的理論解釋是以要素稟賦論為基礎的國際資本流動理論。該理論認為,國際投資產生的原因在於各國間資本豐裕程度的差異,資本短缺國資本收益率較高,資本豐裕國收益率較低,收益率的差異導致了資本從豐裕國流向資本短缺國。

1960年,海默(S·Hymer)在《國內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對外直接投資的研究》中對傳統理論提出了挑戰。他對美國跨國公司進行實證分析後,以市場不完全作為理論基礎,將產業組織理論的壟斷原理用於對跨國公司的分析,形成了壟斷優勢理論。該理論認為,一國和國際市場的不完全導致了跨國企業在國內獲得壟斷優勢,並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方式來利用自身優勢。

跨國多元化經營戰略戰略研究之父麥可·波特
1996年5月美國經濟學家維農(R·Vernon)在其論文《產品周期中的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中提出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Internation Trade & Investlment the product life Cycletheory)。他把產品的生命周期分成創新成熟標準化等三個階段,將企業的壟斷優勢區位優勢相結合,動態地描繪了20世紀50~60年代美國製造業對外直接投資情況。1976年,英國學者巴克利(P·JBuckley),卡森(M·Casson)在其合作出版的《跨國公司的未來》中系統地提出了內部化優勢理論。1977年,英國瑞丁大學教授鄧寧(J·H·Dunning)提出了國際生產折衷理論。他提出的綜合性的理論,對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動因和條件作系統說明,認為有三項優勢,即所有權特定優勢(Ownership-Specific Advantag ds)內部化特定優勢(Internalization Specific-Advantagd-ds)和區位特定優勢(Location Specifc Advantag ds)。上世紀8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跨國公司理論的創新,並出現了以投資發展水平理論,開發中國家跨國公司理論,投資誘發要素組合理論和戰略管理理論等一系列有影響的理論流派,對早期的理論,以及折衷理論進一步發展和創新。特別是哈佛大學教授麥可·彼特(E·Porter)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提出的理論研究的核心是,國際競爭環境與跨國公司成因和跨國公司存在機制問題的研究,應該加強對跨國公司發展機制,尤其是對現有跨國公司的管理,國際競爭和戰略影響的研究。

跨國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所發生的新變化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跨國公司併購浪潮與國際戰略聯盟的國際化,企業制度和治理結構柔性化,網路化等等;二是跨國公司目標向多元化發展,包括經濟目標社會目標環境目標人文目標的目標體系;三是重視社會價值的取向,強烈關注跨國公司倫理形象。而且,在所有的變化中,都貫徹一個理念,那就是“人性化人文化”。比如,英國的殼牌公司是一家全球化的綜合性能源公司,在中國發展業務已有100多年。近年來,殼牌公司提出“在中國大陸的宗旨是提供長期可持續的清潔能源方案,並幫助中國減輕目前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殼牌公司所確定的價值觀,除了其核心政策指導業務經營方式,商業原則外,還提出可持續發展政策,即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承諾:“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必須考慮如何在經濟,社會和環境影響之間取得平衡,在短期需要和長期需要之間取得平衡,所有殼牌公司的計畫都必須以此為基礎”。提出健康,安全與環境的目標,其多元化目標,除了對股東,客戶,員工,與殼牌有業務往來者承擔責任外,也提出了對社會承擔責任。渣打銀行說:“對中國經濟而言,中小企業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渣打將致力於為中國的中小企業提供最先進的產品和服務”。這一戰略目標,即體現著渣打銀行開發市場,追求盈利的經濟目標,同時,也體現出符合中國經濟發展要求,適應中國政府在盡力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的政府目標。再如,索尼愛立信公司,福特公司,迪士尼公司都在投資東道國分別採取了“綠色夥伴計畫”,“企業是社會公民”,“員工權力以及利益的真實保護”等措施,以期在投資東道國和企業內部體現公司的社會價值。值得注意的是,從2005年開始,全球各大跨國公司幾乎不約而同地向外界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而這種日漸濃厚的社會責任新意識則為跨國公司的未來取得了更大的主動。

根據跨國公司的這些新變化,西方和中國的許多學者作出了新的理論概括,認為這是“跨國公司的道德革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有學者提出,用傳統的跨國公司理論——“經濟力”理論已難以解釋跨國公司的新變化,而提出了跨國公司“社會力”理論。該理論認為,要研究企業新的企業使命和多元目標下,贏得社會讚譽的能力,與社會協同一致,與環境和諧共生的能力,並解釋跨國公司社會和環境的目標競爭戰略與行為的理論體系。

根據上述對跨國公司理論發展與實踐趨勢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第一,跨國公司在發展中由單一目標發展為經濟,社會,環境,人文等多元目標,是跨國公司生存,壯大的必然趨勢,因為人類社會所追求的普世目標是經濟社會共同發展,如果跨國公司僅拘泥於傳統的單一經濟目標,就將與這種普世目標相脫節,在其競爭過程中就難以成功。第二,跨國公司發展的基本動因與核心價值觀仍然是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儘管10年來世界範圍的,主要是西方國家的跨國公司發生的“道德革命”,形成了社會責任的浪潮,但這並不意味著跨國公司經濟目標——利潤最大化的根本改變,只不過是跨國公司在實現發展中對經濟目標價值觀的豐富和完善。因為,從本質上說,資本就是要增值,跨國投資的目的,在本質上也是要獲得高額利潤。第三,跨國公司在價值目標和發展戰略上,只有以多元性為己任,即必須考慮投資東道國的經濟,社會,環境,人文等諸多因素,並實施多元目標戰略,才能使跨國公司獲得持久可持續的發展。

戰略原則

跨國多元化經營戰略跨國多元化經營戰略
從對跨國公司目標的理論與實踐發展的分析,可以看出三個最明顯的變化特徵,一是由對跨國公司發展的單一經濟因素(資源,市場等)發展為既對經濟因素又對社會,環境等因素進行分析,繼而在目標上由單一目標轉向了多元目標。二是由注重對企業內部環境的建構轉向了同時注重對企業外部經營環境的建構,即在投資東道國創造一個適應公司發展的戰略性多元環境。三是由對投資國一國的經濟,社會,環境,人文的依託,逐步轉向了對投資東道國的經濟社會環境,人文的依託和創建。因此,跨國公司需要從多重的角度對其發展選擇綜合性的戰略目標原則,最主要的原則有三個方面:

1、跨國公司應當將戰略性的經濟目標與社會等目標有機地融為一體。

傳統的跨國公司理論基本上是圍繞跨國公司的“利益中心”,“經濟目標”來闡述的,從現階段來看,跨國公司存在的價值不再僅僅是由經濟因素構成。正如管理大師德魯克指出的“企業不僅是經濟公民,還是社會公民”。這就是說,跨國公司的戰略目標不能局限於單一的經濟目標,而是應當考慮經濟,社會,環境,人文等多重的綜合性目標。這是決定一個跨國公司發展成敗的戰略選擇,因而任何一個跨國公司都應確立這樣一個多元目標或目標多元化的價值觀,其戰略發展趨向應當體現這樣一個價值觀。再做進一步考察分析,在這樣一個綜合性目標體系中,應當由多個目標結構框架,即核心目標,重點目標和基礎目標。首先,核心目標應當是經濟目標。理由在於:一是企業的性質是創造利潤,在生產和服務過程中要贏得市場化的經濟利益,以增加企業和社會的財富,推動本國家乃至世界的經濟成長經濟發展。二是企業的競爭力最根本的依然是經濟的競爭力,主要依託於企業產品,服務的經營和企業的規模實力。經濟目標實現不了,企業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其次,重點目標應當是社會,環境,人文發展目標。跨國公司的實踐與理論都展示了一個基本規律,就是在當今和未來發展中,跨國公司如果不關注和實施社會,環境,人文目標,其必將喪失發展的主動權和競爭力。經濟,社會,環境,人文密切聯繫,缺一不可。第三,基礎目標包括價值取向,企業新使命以及聲譽力,和諧力,即新型的具有道德倫理形象的目標體系。核心目標重點目標基礎目標是一個有內在邏輯的目標體系,其特徵是它是一個緊密關聯的目標體,它是一個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目標結構。作為跨國公司在其發展戰略上應當力求將多重目標統一起來,並體現到公司的所有計畫,所有部門的目標中,加以落實。

2、落實多元化目標體系要符合投資東道國的市場需求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環境,人文特點的需求。

鄧寧在他的折衷理論中指出,區位特定優勢是東道國擁有的優勢,企業只能適應和利用這些優勢。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東道國不可移動的特色稟賦所產生的優勢,如自然資源地理位置方便等。二是東道國的政治經濟制度,政策法規靈活形成的有利條件和良好的基礎設施等。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學家研究而形成投資誘發要素組合理論認為,任何類型的對外投資的產生都是由投資直接誘發和間接誘發要素產生的,間接誘發要素是指生產要素之外的政策和環境要素。例如,跨國公司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就必須充分考慮中國的經濟與非經濟因素優勢及特點。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實施對外開放政策以來,吸引了大批的跨國公司向中國投資,大多數跨國公司獲得了成功。其中,重要的因素在於,中國政府對國外投資給予多方面政策和條件支持,同時,這些跨國公司,如殼牌公司,渣打銀行等也充分考慮了符合中國能源和金融發展的需求和社會目標。因此,跨國公司在落實跨國投資目標戰略中,不僅要考察市場,還要十分重視考察中國的政策,法律,人文環境和社會,政治,文化因素,必須立足於符合投資東道國的多元需求來落實跨國公司的多元目標。而中國的跨國公司向外國投資,也同樣要堅持這樣一個原則。

3、跨國公司投資需要實施平等競爭戰略。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跨國公司以其所具有的壟斷優勢而產生的壟斷行為,即依託跨國公司自身的資本,技術,網路等優勢,對投資東道國,一般是落後的開發中國家進行壟斷性投資經營,獲取超額利潤。這樣做可以在短期內對跨國公司有利,然而,在跨國公司長遠的發展戰略目標選擇中,不應把競爭能力放在這樣一個基礎上。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人類文明追求平等,公正。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具有本能的保護意識,當壟斷行為危及到該國家民族經濟社會發展時,壟斷行為遲早要被淘汰,消滅,如果跨國公司對壟斷行為有所調整,而以平等互利的原則跨國投資經營,那么,跨國公司將會有長遠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實施方法

跨國多元化經營戰略跨國多元化經營戰略
管理是企業永恆的主題,傳統的跨國公司曾圍繞著投資經營的經濟目標以及與此相關的企業組織建設提供了系統的經驗。但是,在跨國公司的社會,環境,人文目標管理上,還處於理論與實踐的探索發展階段。麥可·彼特(E·Porter)在20世紀90年代初對跨國公司的各種職能作了用價值鏈構成的描述,這種描述主要是對跨國企業組織的管理生產過程中價值增值行為的方法,目前為止,對於跨國公司如何實現對社會,環境,人文的管理少有論及。要將多重目標統一起來,那么在管理層面上如何將多重目標統一起來,而在社會,環境,人文目標的管理上有何規律,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從現有理論與實踐情況看,跨國公司應當在三個主要方面實施管理:

1、要建立社會目標的研究和實施系統。

這個研究系統從組織結構上,應當在公司總部設立全球性社會目標研究機構,在分支機構即在不同東道國的投資管理機構設立分支的研究部門,分別研究全球性社會目標實施和投資東道國社會目標實施的問題。在分支機構的社會目標管理研究中,尤其要摸清楚投資東道國除了經濟因素外的社會諸多方面的因素。在摸清楚這些因素並作出戰略性的靜態和動態發展目標的基礎上,制定具體的對應策略,政策方案,並在微觀管理中推進貫徹。比如,目前有的跨國公司已經在原來經濟職能部門基礎上,增設了社會責任部,或社會環境部,或商業倫理部,或道德委員會等等,這些部門的權力在其他部門之上,這樣,跨國公司就把追求社會目標倫理形象和經營的目標在管理層面上加以實施。

2、要制定跨國公司實施社會目標的標準和考核指標。

實際上,近年來一些跨國公司已經定位並實施了公司社會責任標準,並以此作為跨國公司聯盟與合作基礎。比如,現在的一些跨國公司選擇合作夥伴時,不單是以產品,產量,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優勢來確定,而是把承擔社會責任狀況,企業倫理形象作為一個衡量標準。 《SA8000標準》作為第一個全球性的道德標準,在全球範圍內推行就可稱為一個顯著的例證。當跨國公司有了一個實施社會目標標準後,公司在其對部門,員工的考核體系中,就不僅僅只看經營收益等經濟指標,而且在社會目標的指標中也加以充分體現。比如,對社會目標要考核與當地社會和諧程度,公司長遠發展與代際持續的關係。對環境目標要考核公司內外生態協調(比如在金融領域的跨國公司要看公司金融業務與當地金融生態環境的協調一致關係等),這包括社會環境,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相容共生程度等等。對人文目標的考核主要是利益公平,即利益均衡,其中包括員工,股東,消費者,政府,競爭者等利益主體。保羅·薩謬爾森說:“我有一個道德經濟的夢,它有效率,同時也尊重個人自由。”當這些標準和考核的具體指標確定並實施了,跨國公司才能實現管理的最優。

跨國多元化經營戰略跨國多元化經營戰略
3、在管理的運行機制上應當體現出多元目標

管理的運行機制是任何一個組織及一個企業的“生命性”的制度安排。當跨國公司順應時代潮流而發展,選擇了多元目標來確保企業發展時,它就會形成一個包含多元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管理的運行機制。在這個管理機制中,應當形成經濟力環境力聲譽力和諧力四點構成的相互促進的制度。在這種新機制運行中,要形成與公司各級層的動因,獎勵,考核,規範等相一致,多重目標相統一的管理模式。特別是在這樣一個管理機制的作用下,能夠動員和激勵公司各級層的實現多元目標的創新行為,如殼牌公司等許多跨國公司在投資東道國進行了一系列體現社會目標,使企業獲得道德聲譽的,具有創意性的活動,大大提高了企業跨國經營的影響力。

總之,從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要研究跨國公司所出現的一系列新變化,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在理論上不斷作出新的概括,對跨國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實證的理論支持和指導。中國正處於引進投資和對外投資的高峰階段,深刻認識跨國公司的變化,並依此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戰略管理知識(一)

本任務主要針對企業戰略.詳細介紹企業的戰略,並實例說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