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戰略能力

動態戰略能力

企業動態戰略能力是指對於一個企業的整體發展過程及其形成能力來說,並隨著市場環境不斷變化或在動態環境下,企業能夠創造高於市場價值的戰略,獲得持續競爭優勢;而其他任何現有和潛在的競爭對手都無法在短期內成功地實施這些戰略,這種戰略能力它具有獨到的、短期內不可模仿或複製性,就可以認為該企業具有動態戰略能力。

理論釋義

彼得·德魯克說:“競爭戰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企業經營目標的唯一有效的定義就是顧客。” 也就是說,企業之間的競爭,關鍵是能力競爭。最終要想在競爭中勝於對手,則應從企業擁有的資源和能力出發,而且要把戰略和能力有效地結合。企業動態戰略能力是企業成長過程中積累性學識,包括技術管理機制資源能力等很多方面,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企業最高管理層的洞察力和貫徹力。洞察力和貫徹力,通俗地講就是眼光和行動。眼光包括理念、視野和判斷,即對未來的發展能看多遠、多寬、多深。行動

動態戰略能力理論創始人彼得·德魯克
是對目標的規劃和追求、百折不撓的韌性和持之以恆的努力。動態戰略能力決定因素或者說主要來源是形成這種能力累積資源的重要途徑,動態變化是新經濟時代主要特徵,是企業動態戰略能力獲得與保持的決定因素。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取勝,就需要不斷培養企業家戰略能力、動態能力、持續創新及其不斷學習並轉化為企業內部“核能”,企業最終持續發展。所以說,研究動態戰略能力的來源或決定因素,對企業在動態環境下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GE的韋爾奇和IBM的郭士納提供了最佳案例,這兩人的相同之處在於,都是在公司內靠運用動態戰略能力,把正在走下坡路的大公司重新變成世界最具競爭力的一流公司。所以說,企業成敗的關鍵在於動態戰略能力培育或運用水平的高低,是否能將這種戰略能力以動態的模式實施。

可以把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看作近期能力,把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看作遠期能力,並且遠期能力則關係著企業的持續發展。因為以往的積累形成現在的能力,而對現在能力的不斷改進與創新,則必須以動態能力(是指企業保持或改變其作為戰略能力基礎能力的能力)的方式進行管理,才能形成動態戰略能力。

創始人物

彼得·德魯克(PeterF.Drucker),當代最著名的企業管理顧問,由於他在管理學上的偉大成就,被尊稱為“管理學之父”。他終身以教書、著書和諮詢為業,至今已出版超過30本書籍,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傳播及130多個國家。他提出了很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管理概念,並且很多都在實踐中被論證,他對企業管理的貢獻如今被絕大多數企業家和經理人所認可和推崇,他也由此被推舉為當代最為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

戰略作用

動態戰略能力公司上下齊心可使能力最大化
企業動態戰略能力決定了它對企業經營戰略管理的作用:

第一,動態戰略能力超越了具體的產品和服務以及企業內部所有的業務單元,將企業之間的競爭直接升華為企業整體實力之間的競爭,所以,關注企業戰略能力比局限於企業具體產品和業務單元的發展戰略,能更準確地反映企業長遠發展的客觀需要,使企業避免目光短淺所導致的戰略性誤區;

第二,動態戰略能力可以增強企業在相關產品市場上的競爭地位;

第三,動態戰略能力的構建更多的是依靠資源、能力、經驗、知識與技能的積累,其關注的是整個公司的生存和發展,而這個方面的明確追求可以促使公司決策層與高級管理者超越部門利益的局限,更多地從企業整體戰略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而公司上下齊心,目標一致,能夠迅速有效地跨部門整合和最佳化企業資源和能力,使資源和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和利用。

決定因素

在動態環境下,企業必須培育或擁有動態戰略能力。而企業動態戰略能力決定因素主要是由動態環境、企業家戰略能力、動態能力、學習力等要素組成。下面主要針對以上因素進行闡述

1、動態環境

動態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巨觀經濟環境(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產業環境、企業內部環境等隨著時間的變化、市場競爭在形式、內容上所表現出來的差異,這些環境是處在動態變化或不確定性的一種複雜多變的狀態,其主要特徵是動態變化。在企業經營環境變得更加動態化和複雜化的情況下,企業戰略制定、選擇與管理的問題也就相應成為非常關鍵的問題。首先,動態環境使企業戰略內容(包括經營範圍、資源分配、競爭優勢)的變化;其次,企業戰略變化也會導致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

動態戰略能力動態環境下企業必須培育或擁有動態戰略能力

因為企業總是身處於競爭激烈與動態經濟環境中,企業所處動態環境對於競爭優勢的獲得、發展及其動態戰略能力的形成具有比較明顯的影響。第一,企業發展的環境發生了重要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源自某種突發性的社會經濟技術變革,這種變革打破了原先市場的平衡;第二,企業外部環境本身並無任何變化,但企業對環境特點的認識產生了變化或企業自身的經營條件與能力發生了變化;第三,上述兩者的結合。戰略管理本身就是對動態環境下各種環境變化時應採取對策的管理和通過變化進行動態的戰略管理。由於環境的動態、多變性,產業環境對企業戰略能力的獲得和維持的影響力取決於他本身的變動性,不同產業環境之間的變動性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不同的產業環境狀態對戰略能力的影響及其作用方式也不相同。一般來說,每一個企業都身處在外部動態環境之中,巨觀環境主要通過產業環境對企業產生影響力。產業環境相對於巨觀環境而言,對個體企業具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響,這是由於巨觀環境一般不直接影響個體企業的決策與經營績效,而是通過產業環境產生間接影響或發展作用。由此,企業所處的動態環境是企業動態戰略能力形成的外在條件。

2、企業家戰略能力

企業家是企業的異質性資源,同時企業面對的是資源稀缺的競爭環境。企業家這種資源所具有的功能恰恰能有效地對資源進行整合,使有限的資源為企業創造最大的價值。企業家能力所表現出來的直接結果就是一種從未存在的稀缺性資源,通常就是通過對現有資產、技能和能力的整合。企業家能力在資源生成模式中先於其他模組,具有起因的作用。企業擁有的資產、技能和能力本身並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潤,企業家能力將這些因素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從未存在的稀缺性資源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家還必須具有戰略能力。簡單地說,企業家戰略能力就是企業家把握與處理全局性、根本性、長遠性問題的能力。只有具備戰略能力,企業家才能在領導活動中有效把握全局,運籌帷幄,才能使企業持續發展。具體來說,企業家應具有的戰略能力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戰略思維能力。戰略思維就是在戰略觀念的指導下,運用多種思維方式對戰略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找出解決問題辦法的過程,是企業家能力的思想基礎。

第二,預測能力。企業家是作為企業戰略規劃與實施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企業家必須具有較強的預測能力且運用準確、科學地預測進行有效的戰略規劃。

第三,創新能力。創新能力表現為企業家善於敏銳地洞察舊事物的缺陷,準確地捕捉新事物的萌芽,提出大膽新穎的構想,繼而進行周密的論證,拿出可行的方案來付諸實施。

第四,戰略規劃能力。戰略規劃能力就是企業家把握全局,為組織確定方向,指明道路,制定組織發展戰略的本領和水平。戰略規劃是企業家的第一大事,每個企業家必須明確自己的角色,知道自己的職責,其心中就是須有一個組織發展的清晰藍圖,知道組織應該向何處去,怎么去。

只有明確了發展的方向與目標,具有了強烈的責任感與全局意識,才能進行科學的戰略規劃

3、動態能力

動態戰略能力動態戰略能力讓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動態能力,是指企業保持或改變其作為戰略能力基礎能力的能力。動態能力這一嶄新的概念被提出來,其理論隨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Teece等學者認為,具有有限動態能力的企業,不能培養戰略能力、競爭優勢並使戰略能力的來源適應時間的發展,企業最終會失去其生存的基礎。而具備很強動態能力的企業,能夠使它們的資源和能力隨時間變化而改變,並且能利用新的市場機會來創造戰略能力的新源泉。動態能力理論是改變企業能力的能力,從本質上分析,企業動態能力是一種開拓性的能力,強調以開拓性動力克服能力中的慣性。它更加關注企業的動態效率。開拓性動力通過促進創新和創造新的規則與能力為企業的戰略能力提供了長期基礎。在動盪的環境中,動態能力崇尚建立開拓性學習能力。開拓性學習能力是為了在長時間內向企業提供新的戰略觀念而進行的側重於變革的學習。其顯示了對路徑的較少依賴,也顯示了以試錯法為基礎和以建立新能力、新規則為特徵的研究過程。企業動態能力作為企業內部學識、吸收性學識或引進性學識有機結合的產物,強調建立從外部途徑吸納知識(包括資源能力機會的特殊能力)。吸收性知識在企業內部和外部資源與能力之間起到了橋樑作用。動態能力通過其開放性而獲得靈活性,從而減少了能力中的剛性。從本質上分析,動態能力表現出一種動態的非均衡狀態。在一個變化無常的超競爭環境中,能力持續不斷地培養開發運用、維護和揚棄,這正是動態能力本質之所在,即通過不斷的創新而獲得一連串短暫的戰略能力,從而從整體上體現出企業的持續戰略能力。

4、學習力

學習力是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的總和,企業員工必須具有較強的學習力,才能比競爭對手學得更快,才能獲得惟一持久的競爭力。因為企業惟一持久的戰略能力,就是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企業動態戰略能力的形成離不開知識的創新、積累、轉移和共享,這就要求企業應該成為一個學習型企業和知識型企業,在不斷修煉中增加企業的專用性資產和隱性的不可模仿性知識等。在新的競爭時代,光靠雄厚的資源和強大的規模並不能保證企業能夠在市場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學習的能力才是突破生存不利格局、實現永續發展的根本,只有重視學習、用心學習,企業才能適應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的市場,才能獲得持續戰略能力

在一個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動態環境中,企業獲得戰略能力的關鍵在於如何利用所擁有的知識和以多快的速度獲取新知識。現實企業如此短命的原因是企業在學習能力上有缺陷,這種缺陷使企業在環境改變時不能迅速應變,從而嚴重影響了組織的生存與發展。而有效的企業學習是在一定背景環境下發生及持續的,如何培育一個知識共享、創造和使用的背景環境?則是建立學習力的企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第一,創造共同的願景。共同的願景是對組織未來的構想和憧憬,也反映了組織內全體成員利益的共同性。共同的願景不僅能集中企業資源、統一企業意志、振奮企業精神,更能指引、激勵企業取得出色的業績。因此,共同願景是組織中個人強烈學習欲望的源泉。

第二,建立組織學習機制。建立組織學習機制,就是說應該通過制度化的結構或程式安排來促進組織學習。組織學習機制的精髓是激勵學習和保證學習的有效性。

動態戰略能力構建開放性的綜合信息網路
第三,培育信任文化。培育信任文化取決於一種信任、關懷、坦誠公開、平等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在知識集約過程和知識交流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且在員工間實現知識共享。知識共享是知識發展和創新的關鍵,是使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途徑,它直接制約著知識的生成和交流,更關係到知識的管理和效果。要著力於實現知識的共享,就要求組織內部形成相互信賴的關係和統一的價值觀。信任是使信息在組織內部得以流動和傳播的潤滑劑。知識和信息可以在不斷變化的、廣闊的範圍內自由流動,並能更加放任的學習。

第四,提供知識獲取、共享及交流的平台。組織的信息網路是知識共享與交流的平台。應構建敞開的、無障礙的、人性化的開放性的綜合信息網路。通過將內部和外部各種所有套用數據用統一的界面集成到一個信息管理平台之上,使得企業與內部員工戶、供應商分銷商合作夥伴之間的信息流得到暢通、高效的處理。這樣,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知識獲取、共享及交流,就不僅是局限於內部,而且和外部市場緊密相聯,這個平台已經超出了傳統的管理信息系統的內涵,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與電子商務兩大套用的結合,並為組織學習的動態性和知識有效性、精確性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極大的加強企業面對複雜而動盪的外部環境快速應變的能力。所以說,真正能夠笑到最後的企業必將是那些能夠想方設法使組織內所有人員全身心投入並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 企業動態能力的形成機理

形成機理 

動態戰略能力為企業適應動態環境變化的需要,以組織和管理過程、特定資產和發展路徑這三個關鍵要素來形成企業動態戰略能力的機理。

(一)組織和管理過程

企業持續競爭優勢如何有賴於企業組織和管理過程的狀況,可以從該過程的三個主要作用來加以認識:協調和整合的作用。管理層在企業內組織營運的方式是導致企業在各個領域出現勝任差異的基本原因,而勝任能力是嵌入在獨特的協調和組合方式之中的,當一個企業的組織過程具有高度一致性和獨特性時,便難以複製。學習的作用。學習是通過重複和試驗而能更好和更快地完成任務的過程,它還能幫助企業發現新的機會。組織學習包括學習個人和組織的技能,具有社會集體的性質。由集體學習所產生的組織知識在於新的活動範式中,存在於“慣例”或新的組織邏輯之中。重構轉變的作用。在迅速變化的環境中,不斷發覺重構企業資產結構。這要求企業對市場和技術有一定的警覺和採用最佳實踐的意願。在這方面,標桿競爭作為實現這些目標的組織手段是極具價值的。重構和轉變的能力本身就是學習而來的組織技能。

動態戰略能力動態戰略能力
(二)資產特點

企業進行怎樣的戰略及採用什麼樣的戰略內涵,不僅取決於其組織過程,而且還取決於其特定的有形無形資產,包括技術資產互補資產財務資產聲譽資產制度資產市場資產等。從總體上來講,這些資源的戰略意義在於其特定性,即這些資產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企業內生的,是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積累起來的。

(三)發展路徑

路徑影響企業能力發展的作用是通過路徑依賴來實現的。企業能夠向何處去,受制於它目前的位置和前方的路徑,而它目前的位置又是由它走過的路徑所塑造的。換句話說,一個企業以前的投資和它所儲存的慣例制約著它的未來行為。這是因為學習是局部的,是一個不斷反饋和不斷評估的過程,所以學習的進行往往圍繞著企業正在從事的活動,即學習的機會特定於企業已經從事的活動。由於路徑依賴的作用,企業投資行為就會影響企業學習和能力發展的方向。

戰略管理知識(一)

本任務主要針對企業戰略.詳細介紹企業的戰略,並實例說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