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葉下珠

越南葉下珠

越南葉下珠,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生於曠野、山坡灌叢、山谷疏林下或林緣。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越南葉下珠越南葉下珠
種中文名:越南葉下珠
種拉丁名:Phyllanthus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
科中文名:大戟科
科拉丁名:Euphorbiaceae
屬中文名:葉下珠屬
屬拉丁名:Phyllanthus
國內分布:產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省區。
國外分布:分布於印度、越南、高棉和寮國。
命名來源:(海南植物志)[Syst.Veg.3:21.1826]
中國植物志:44(1):096

形態特徵

越南葉下珠越南葉下珠

灌木,高達3米;莖皮黃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具棱,長10-30厘米,直徑1-2毫米,與葉柄幼時同被黃褐色短柔毛,老時變無毛。葉互生或3-5枚著生於小枝極短的凸起處,葉片革質,倒卵形、長倒卵形或匙形,長1-2厘米,寬0.6-1.3厘米,頂端鈍或圓,少數凹缺,基部漸窄,邊緣乾後略背卷;中脈兩面稍凸起,側脈不明顯;葉柄長1-2毫米;托葉褐紅色,卵狀三角形,長約2毫米,邊緣有睫毛。花雌雄異株,1-5朵著生於葉腋墊狀凸起處,凸起處的基部具有多數苞片;苞片乾膜質,黃褐色,邊緣撕裂狀;雄花:通常單生;花梗長約3毫米;萼片6,倒卵形或匙形,長約1.3毫米,寬1-1.2毫米,不相等,邊緣膜質,基部增厚;雄蕊3,花絲合生成柱,花葯3,頂部合生,下部叉開,藥室平行,縱裂;花粉粒球形或近球形,有6-10個散孔;花盤腺體6,倒圓錐形;雌花:單生或簇生,花梗長2-3毫毛;萼片6,外面3枚為卵形,內面3枚為卵狀菱?危?1.5-1.8毫米,寬1.5毫米,邊緣均為膜質,基部增厚;花盤近壇狀,包圍子房約2/3,表面有蜂窩狀小孔;子房圓球形,直徑約1.2毫米,3室,花柱3,長1.1毫米,下部合生成長約0.5毫米的柱,上部分離,下彎,頂端2裂,裂片線形。蒴果圓球形,直徑約5毫米,具3縱溝,成熟後開裂成3個2瓣裂的分果爿;種子長和寬約2毫米,外種皮膜質,橙紅色,易剝落,上面密被稍凸起的腺點。花果期6-12月。

產地分布

越南葉下珠越南葉下珠

產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省區,生於曠野、山坡灌叢、山谷疏林下或林緣。分布於印度、越南、高棉和寮國等。模式標本采自越南河內。

大戟科·葉下珠屬

葉下珠屬(Phyllanthus L.),大戟科,約600種,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約30餘種,大部產長江以南各省,北部極少,其中如余甘子P. emblica L. 南部盛產,其果味甘酸,可生食或漬制,根有收斂止瀉作用,葉可治皮炎、濕疹,樹皮含單寧達22%,可為鞣料和染魚網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