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灰葉下珠

青灰葉下珠

青灰葉下珠屬於葉下珠屬,高達4米;枝條圓柱形,小枝細柔;全株無毛。葉片膜質,橢圓形或長圓形,長 2.5-5厘米,寬1.5 -2.5 厘米,頂端急尖,有小尖頭,基部鈍至圓,下面稍蒼白色;側脈每邊8-10條;葉柄長2-4毫米;托葉卵狀披針形,膜質,主要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青灰葉下珠青灰葉下珠
種中文名:青灰葉下珠
種拉丁名:PhyllanthusglaucusWall.exMuell.Arg
科中文名:大戟科
科拉丁名:Euphorbiaceae
屬中文名:葉下珠屬
屬拉丁名:Phyllanthus
海拔:200-1000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Linnaea32:14.1863]
中國植物志:44(1):085
形態特徵:落葉灌木
最低海拔:200
最高海拔:800
生境:山坡疏林中、林緣、溝邊灌叢中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嘉魚,蒲圻,通山,崇陽,陽新,羅田

形態特徵

青灰葉下珠青灰葉下珠

灌木,高達4米;枝條圓柱形,小枝細柔;全株無毛。葉片膜質,橢圓形或長圓形,長2.5-5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急尖,有小尖頭,基部鈍至圓,下面稍蒼白色;側脈每邊8-10條;葉柄長2-4毫米;托葉卵狀披針形,膜質。花直徑約3毫米,數朵簇生於葉腋;花梗絲狀,頂端稍粗;雄花:花梗長約8毫米;萼片6,卵形;花盤腺體6;雄蕊5,花絲分離,藥室縱裂;花粉粒圓球形,具3孔溝,溝細長,內孔圓形;雌花:通常1朵與數朵雄花同生於葉腋;花梗長約9毫米;萼片6,卵形;花盤環狀;子房卵圓形,3室,每室2顆胚珠,花柱3,基部合生。蒴果漿果狀,直徑約1厘米,紫黑色,基部有宿存的萼片;種子黃褐色。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灌木叢中或稀疏林下。

分布

產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等省區。分布於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等。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中醫藥用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大戟科植物
藥用部位:青灰葉下珠的根。
性味歸經:辛、甘,溫。入肝、脾二經。
功效主治:祛風除濕、健脾消食。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食積停滯、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內服:9~15克,水煎服。
參考出處:《浙江藥用植物志》。

大戟科·葉下珠屬

葉下珠屬(Phyllanthus L.),大戟科,約600種,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約30餘種,大部產長江以南各省,北部極少,其中如余甘子P. emblica L. 南部盛產,其果味甘酸,可生食或漬制,根有收斂止瀉作用,葉可治皮炎、濕疹,樹皮含單寧達22%,可為鞣料和染魚網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