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葉下珠(原變種)

沙地葉下珠(原變種)

沙地葉下珠(原變種),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沙地葉下珠,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或稍傾臥而後上升,高達30厘米,分布於越南以及中國廣東、海南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沙地葉下珠(原變種)PhyllanthusarenariusBeillevar.arenarius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4(1)卷||大戟科EUPHORBIACEAE||葉下珠屬PhyllanthusLinn.||葉下珠亞屬Subgen.Phyllanthus||珠子草組Sect.Phyllanthus||沙地葉下珠(原變種)PhyllanthusarenariusBeillevar.arenarius
15a.沙地葉下珠(原變種)圖版26:9-14 PhyllanthusarenariusBeillevar.arenarius

植物形態

沙地葉下珠(原變種)圖版26:9-14沙地葉下珠(原變種)圖版26:9-14
沙地葉下珠,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或稍傾臥而後上升,高達30厘米,基部木質化,帶紫紅色,全株無毛。葉片近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長3-9毫米,寬2.5-4.5毫米,頂端圓,有銳尖頭,基部寬楔形或鈍,有多少偏斜,乾後邊緣稍背卷;側脈每邊約3條;葉柄極短;托葉窄三角形,長不及1毫米,深紫色。花雌雄同株;雄花:雙生於小枝頂端,通常只1朵發育;花梗短基部有許多苞片;苞片膜質,卵形,頂端尖,褐色;萼片6,近相等,長圓形或倒卵形,長約0.5毫米,邊緣膜質;雄蕊3,花絲基部合生,藥室縱裂;花粉粒長球形,具4孔溝;花盤腺體6,小,與萼片互生;雌花:單生於小枝中下部葉腋內;花梗極短;萼片形狀與雄花的相似,長約0.7毫米,頂端鈍,紫紅色;花盤圓盤狀,邊緣全緣;子房圓球狀,3室,花柱分離,頂端2裂,裂片向外彎卷。蒴果球狀三棱形,直徑2.5-3毫米,成熟後開裂為3個具2瓣裂的分果爿,軸柱宿存;種子棕色,表面有顆粒狀小凸起。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產地分布

沙地葉下珠產於廣東和海南,生於海邊沙地上。越南也有。模式標本采自越南南部。

大戟科·葉下珠屬

葉下珠屬(Phyllanthus L.),大戟科,約600種,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約30餘種,大部產長江以南各省,北部極少,其中如余甘子P. emblica L. 南部盛產,其果味甘酸,可生食或漬制,根有收斂止瀉作用,葉可治皮炎、濕疹,樹皮含單寧達22%,可為鞣料和染魚網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