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葉下珠

西南葉下珠

西南葉下珠,大戟目大戟科植物,生於海拔1500-4000米山地灌叢中或山坡疏林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西南葉下珠PhyllanthustsarongensisW.W.Smith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4(1)卷||大戟科EUPHORBIACEAE||葉下珠屬PhyllanthusLinn.||葉下珠亞屬Subgen.Phyllanthus||珠子草組Sect.Phyllanthus||西南葉下珠PhyllanthustsarongensisW.W.Smith
13.西南葉下珠(植物分類學報)鯉下子(雲南龍陵),察瓦龍葉下珠(植物分類學報)圖版28:1-6
PhyllanthustsarongensisW.W.SmithinNot.Roy.Bot.Gard.Edinb.13:177.1921;Hand.-Mazz.Symb.Sin.7:223.1931;P.T.LiinActaPhytotax.Sin.25:373.1987.——Phyllanthushookriauctt.,nonMuell.Arg.:Croiz.inJourn.Jap.Bot.16:652.1940;ChininActaPhytotax.Sin.19:346.1981.
西南葉下珠藥用,全草治尿道結石

產地分布

西南葉下珠產於四川、雲南和西藏等省區,印度也有。

形態特徵

西南葉下珠西南葉下珠

西南葉下珠,灌木,高達3米;枝條粗壯,灰褐色;小枝纖細,具棱,綠色,長5-10厘米,幼時被微毛,老時變無毛。葉片紙質至厚紙質,長圓形或披針形,著生在花枝上和小枝中部的葉較大,長達1厘米,寬達5毫米,而著生在小枝基部和頂部的葉較小,長2-5毫米,寬1-3毫米,頂端鈍,有短小尖頭,基部淺心形,兩面無毛,邊緣背卷,上面中脈和側脈扁平,下面凸起,側脈每邊5-6條;葉柄長0.5毫米;托葉線狀披針形,長約1毫米,宿存。花淡黃色,雌雄同株,4-6朵簇生於葉腋;花梗長約1毫米,基部有鱗片狀小苞片;雄花:萼片6,長圓形,長約1毫米,全緣;花盤腺體6,近圓形;雄蕊3,與萼片近等長,花絲合生成柱狀,花葯長圓形,藥室縱裂;雌花:萼片6,與雄花的相似;花盤盤狀,不分裂,稍肉質;子房扁球形,平滑,3室,花柱3,分離,頂端擴大,淺2裂,裂片外卷。蒴果扁球狀,長2.5毫米,寬3.5毫米,平滑;種子淡黃色,三棱形,長約1.5-2毫米,表面平滑。

生長習性

西南葉下珠生於海拔1500-4000米山地灌叢中或山坡疏林下。

大戟科·葉下珠屬

葉下珠屬(Phyllanthus L.),大戟科,約600種,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約30餘種,大部產長江以南各省,北部極少,其中如余甘子P. emblica L. 南部盛產,其果味甘酸,可生食或漬制,根有收斂止瀉作用,葉可治皮炎、濕疹,樹皮含單寧達22%,可為鞣料和染魚網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