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步達岡之戰

護步達岡之戰

金收國元年(遼天慶五年,1115年),在金遼戰爭中,金軍追擊大敗遼軍主力於護步答岡(今黑龍江省五常西)的戰略決戰。此役,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此戰,阿骨打殲滅遼軍七十萬,遼國主力盡滅。

基本信息

經過

護步達岡之戰護步達岡之戰

天慶四年,女真完顏部都勃極烈完顏阿骨打率族眾奮起抗遼,轉戰寧江州(今吉林扶餘北伯都納古城)(參見寧江州之戰)、出河店(今黑龍江省肇源西南)(參見出河店之戰),連戰連捷。次年正月,完顏阿骨打稱帝(是為太祖),建大金國,爭得獨立。達魯古城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遼軍後,又攻占黃龍府(今吉林農安),勢氣愈戰愈盛。

九月,遼天祚帝耶律延禧聞知黃龍府陷落,甚為驚恐,決意親征,企圖一舉殲滅金軍。遂率蕃漢兵號70萬出長春路,命樞密使蕭奉先為御營都統,耶律章奴副之,領精兵2萬為先鋒.余分五部為正軍,諸大臣貴族子弟千餘人為硬軍,扈從百司為護衛軍;另以都點檢蕭胡靚姑為都統,樞密直學士柴士誼為副,率3萬漢軍步騎南出寧江州,攜數月糧,分道而進。十一月,天祚帝進至駝門,又遣附馬蕭特末,林牙蕭察剌等率5萬騎兵、40萬步卒趨斡鄰濼(今吉林省大安南查乾泡),欲以分進合擊獲勝。

金太祖聞訊,明知遼鋒難擋,仍銳意迎戰。十二月初,親率2萬騎兵進至爻刺,遣完顏迪古乃、完顏銀術可鎮達魯古城(今吉林省扶餘西北土城子),自留爻刺築壘待擊。初十,遼御營副都統耶律章奴率兵叛奔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預謀會耶律淳自立,天祚帝以內亂無心再戰,中途回撤。十二日,金太祖得知,遂乘怠督軍輕裝奔襲,及至護步答岡,集中兵力猛攻遼中軍,馳沖橫殺。遼軍大潰,死者甚眾,天祚帝棄軍而逃,一晝夜疾行500里,退回長春州(今吉林大安東南他虎城)。

評價

此役,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金太祖抓住有力戰機決戰,再創遼軍主力,是從抗遼轉向全面進攻、滅遼的關鍵一仗。

啟示

任何戰爭的勝利,都是以指揮者決策的正確為前提的;而正確決策的產生,又往往需要以實行軍事民主,做到集思廣益為重要條件。金朝立國不久,便在軍隊內部實行了被稱作“畫灰而議”和“會議而議”的樸素的軍事民主制,即每有戰事,軍官們便不分官職高低,“相圍而坐”,就著沙地上撒下的柴灰“隨畫隨議,備陳其策”,最後由最高指揮官擇善而定;然後便“同飲合舞,上下各無猜忌”。這次護步達崗戰役前,阿骨打同樣通過這種形式,廣泛聽取了將領們的看法,最後採納大將軍宗雄“強敵在前,如坐守防禦必被包圍”的意見,定下了集中兵力,主動出擊,“出其不意包抄遼軍中路主力”的決策,終於大獲全勝。

有了正確決策,還必須依靠部隊英勇作戰才能實現;要做到這一點,自然離不開對軍心的凝聚和官兵戰鬥精神的培養、激發。當時,由於敵強我弱,金軍中瀰漫著“畏戰”情緒。為此,阿骨打召集將士們做了一次頗有針對性的戰前動員。他聲淚俱下地說,“當初我帶領大家起兵,是為了咱們女真人不再受遼國的欺壓。但因為這一點,遼國派大軍討伐我們。現在出路有兩條,一是拚死一戰,轉危為安;一是把我抓起來獻給遼軍,或許也能轉禍為福”。這一番激勵和鼓動,由於聲情並茂、入情入理,使將士們“無不聞之泣下”,信心、勇氣倍增。正所謂哀兵必勝,再加上金軍本來就訓練有素,他們一衝進敵陣,便顯示出捨生忘死的戰鬥精神;遼軍號稱70萬,卻在金軍衝擊下如海水退潮一般節節潰敗。金軍編制的革新,也為這場戰役的勝利提供了組織保障。金軍剛建立時,仍沿用原來部族打獵時的組織形式,編制極不科學。後來,隨著戰爭實踐經驗的日益豐富,從金軍以騎兵為主的實際出發,他們逐步創建了“伍什進位”的實戰編制,即“伍什百皆有長:伍長擊柝(類似打更的梆子),什長執旗,百長挾鼓,千人將則旗鼓悉備。”同時,還制定了嚴厲的戰時獎懲制度。這種比較嚴密的編制和嚴格的獎懲機制,把能騎善射的女真騎兵組織成為了一支具有強大凝聚力、協調力和衝擊力的戰鬥群體,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爭奇觀

宋朝戰爭列表

北宋統一戰爭 | 荊湖之戰 | 宋滅後蜀之戰 | 劍門之戰 | 夔州之戰 | 宋滅南漢之戰 | 韶州之戰 | 宋滅南唐之戰 | 采石之戰 | 秦淮河之戰 | 皖口之戰 | 宋滅北漢之戰 | 宋遼戰爭 | 高梁河之戰 | 滿城之戰 | 雁門之戰 | 瓦橋關之戰 | 宋夏戰爭 | 岐溝關之戰 | 君子館之戰 | 代州之戰 | 徐河之戰 | 王小波、李順起義 | 河北之戰 | 澶州之戰 | 鄯州之戰 | 延州之戰 | 好水川之戰 | 定川寨之戰 | 河南、涼州之戰 | 崑崙關之戰 | 斷塢道之戰 | 宋收復河、岷等州之戰 | 定羌城之戰 | 宋越熙寧戰爭 | 靈州之戰 | 永樂城之戰 |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 金遼戰爭 | 寧江州之戰 | 出河店之戰 | 達魯古城之戰 | 護步達岡之戰 | 晏州之戰 | 宋江起義 | 方臘起義 | 幫源洞之戰 | 宋金戰爭 | 太原之戰[宋朝] | 金滅北宋東京之戰 | 邵興抗金起義 | 八字軍抗金起義 | 紅巾軍抗金起義 | 東京之戰 | 宋平丁進之戰 | 宋攻李成之戰 | 川陝之戰 | 鐘相、楊麼起義 | 黃天盪之戰 | 建州之戰 | 下沚江之戰 | 富平之戰 | 縮頭湖之戰 | 和尚原之戰 | 德安之戰 | 饒鳳關之戰 | 固石洞之戰 | 陽武口之戰 | 仙人關之戰 | 社木寨之戰 | 岳飛收復襄陽等六郡之戰 | 大儀之戰 | 洞庭湖之戰 | 順昌之戰 | 郾城之戰 | 柘皋之戰 | 剡家灣之戰 | 魏勝抗金起義 | 皂角林之戰 | 德順軍之戰 | 陳家島海戰 | 海州之戰 |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 | 十三翼之戰 | 闊亦田之戰 | 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 |韓侂胄攻金之戰 | 仆散揆攻宋之戰 |六合之戰 | 秦州之戰| 蒙金戰爭 | 邊堡寨之戰 | 野狐嶺會戰 | 紅襖巾抗金起義 | 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 | 中都之戰 | 北京之戰 | 潼關、南京之戰 | 蒙古攻西遼之戰 | 襄陽之戰 | 棗陽之戰 | 金軍三道攻宋之戰 | 蒙古第一次西征 | 河中之戰 | 春不花剌之戰 | 撒麻爾乾之戰 | 春玉龍赤傑之戰 | 仆散安貞攻宋之戰 | 你沙不兒之戰 | 范延堡之戰 | 申河之戰 | 塔里寒之戰 | 迦勒迦河之戰 | 三峰山之戰 | 蔡州之戰 |宋元戰爭 | 窩闊台攻宋之戰 | 沔州之戰 | 蒙古第二次西征 | 真州之戰 | 陽平關之戰 | 江陵之戰 | 黃州之戰 | 廬州之戰 | 京襄之戰 | 大埡寨之戰 | 乞瓦之戰 | 賽約河之戰 | 余玠防蜀之戰| 壽春之戰 | 蒙古第三次西征 | 蒙古滅大理之戰 | 蒙哥攻宋之戰 | 押赤城之戰 | 蒙古攻四川之戰 | 麥門底斯之戰| 蒙古攻安南之戰 | 底格里斯河之戰 | 巴格達之戰 | 鄂州之戰 | 釣魚城之戰 | 額弗拉特河之戰 | 阿勒頗城之戰 | 大馬士革之戰 | 蒙古平李璮之戰 |虎嘯山之戰 | 襄樊之戰 | 淮西之戰 | 郢州之戰 | 沙陽、新城之戰 | 嘉定之戰 | 丁家洲之戰 | 岳州之戰 | 焦山之戰 | 臨安之戰 | 常州之戰 | 重慶之戰 | 揚州之戰 | 潭州之戰 | 瀘州之戰 | 靜江之戰 | 文天祥反攻江西之戰 | 元平吉里之戰 | 芒市河之戰 | 厓山之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