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麻爾乾之戰

撒麻爾乾之戰是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五月,在河中之戰中,蒙古軍在撒麻耳乾(亦稱尋思乾、薛迷思乾,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城)擊敗花剌子模軍的一次戰鬥。

簡介

撒麻爾乾位於利水(今澤拉夫姜河)上,距不花剌五日程,是花剌子模王國的新都。北面為基吉爾庫姆沙漠,南憑鐵門關(今烏茲別克斯坦南部傑爾賓特西)天險,再遠北有錫爾河、南有阿姆河,地勢天成,又當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摩訶末為了抵抗蒙古軍的進攻,並為在此進行決戰,修築了工程浩大的城防工事,命阿爾潑汗統帥由康里、塔吉克等部族兵組成的11萬軍隊。(一說6萬)駐守。十五年五月,成吉思汗自不花剌,驅簽軍東進,行五日,騎兵先至撒麻耳干城下,他自結營於郊外的庫克撒來。一、三路軍前來會師。成吉思汗先分軍掃清撒麻耳乾外圍,令阿剌黑、畢速爾率兵一部攻占鐵門關、塔里寒,以切斷其外援。成吉思汗獲知摩訶末已離開撒麻耳乾,立即派出哲別、速不台和脫忽察兒三將,率軍3萬人,追擊摩訶末。隨後,蒙古軍開始包圍撒麻耳干城,守將阿爾潑汗、匈赤汗、巴郎汗三人乘蒙古軍合圍未成,尚在展開之機出擊,以善戰的塔吉克兵為先鋒,被蒙古軍設伏殲滅。康里兵自以與蒙古同族,事亟則降,故不支援,城人為之奪氣。蒙古軍攻城兩日,康里兵紛紛投降。接著城內宗教領袖亦到成吉思汗軍營投降。成吉思汗均善遇之。越日,城內軍民停止抵抗,開城投降。蒙古軍進入城內,全殲內堡的守軍。拆毀城堡,填平戰壕,盡屠3萬康里兵,只有阿爾潑汗率乾人,乘夜潛逃。撒麻耳干城陷後,成吉思汗乃命太師國公耶律阿海,組建軍政府,以降官巴克曷勒篾里克、牙剌瓦赤等主收賦稅,兼轄降長。選取工匠3萬人,分給各營,選拔壯丁3萬人為簽軍,補充攻城隊。

點評

是役,成吉思汗採取除翼孤首的戰法,攻克重鎮撒麻耳乾,保證了蒙古軍繼續向縱深發展。

到公元1220年,蒙古的大軍逼近了“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麻爾乾”。

西域的名城: “撒麻爾乾”位於今烏茲別克境內,漢文澤作“撒馬爾罕”。即耶律楚材的西流錄中記述的“尋思乾”城,(《元史》中作“薛迷思乾”,《元朝秘史》中作“薛米思堅”)也就是在金庸的名著《射鵰英 雄傳》中郭晴乘風箏攻破的那座城池。

“撒麻爾乾”這個城名就是“肥沃的城池”的意思,原本是“西遼”的國都,因為城池建立在“札拉扶桑河”畔,也被稱為河中府。到“摩訶末”同“屈出律”瓜分“西遼”後,河中一帶成為“花剌子模”的領地,“撒麻爾乾”也成為“花剌子模”的新都。 “撒麻爾乾”城是當時中亞地區的名城、文 化 中 心,在很長的時期內被視為中亞文 化的發源地之一。

學者志費尼曾說“論幅員,它是算端諸州中最大的一個;論土地,它是諸州中最肥沃的一個;而且眾所公認,在四個伊甸園中,它是人世間最美的天 堂。”(《世界的 征 服 者》)

“花剌子模”戰前的準備: 為了保衛“撒麻爾乾”“花剌子模”做了精心的準備。調派了由“算端”的舅父“禿孩汗”率領的六萬康里人(突厥人)及五萬大食人(突厥對伊朗人的稱呼)組成的軍隊,這些軍隊都是“花剌子模”的精銳之師,並且還在城中配備了戰象部隊。加高了城牆,挖掘了很深的城壕,在城牆周圍築起了斜坡,城的外圍壘起了護牆。為了保證守城,“摩訶末”還提前徵收了三年的賦稅,囤積了大量糧食。

其它

看上去兵力充足,城防堅固的“撒麻爾乾”城似乎是牢不可破的,但是作為國王的“摩訶末”卻沒任何勝利的信心。他在視察修城壕的工程時,居然說“前來進攻的軍隊,只要每人扔下自己的鞭子,就能把這條壕填平了”(《史集》)當蒙古軍進入河中地區時,這位國王居然還沒看到敵 人,就帶上一部分親信和軍隊逃 走了。整個城中還沒作戰就陷入了士 氣 低 落,人 心 惶 惶的地步。

蒙古軍的戰前準備。 公元1220年5月底,蒙古軍的前鋒來到“撒麻爾乾”,(此時“摩訶末”已經逃 走)6月5日成吉思汗的中軍來到城下,蒙古軍開始包圍“撒麻爾乾”城。在此之前數月的作戰中,已經掃平了周圍地區的各路蒙古軍,集結全軍包圍了“撒麻爾乾”, 蒙古軍從已攻占地區征 收和掠 奪了大量的糧食、財物,並且從各被攻占的城市驅 趕來大量俘虜組成的“哈沙兒”隊。成吉思汗命令這些戰俘每十人為一隊,每一隊舉一面旗幟,來到城下“其人數超過沙粒和雨滴,他們把城池團團包圍”(《世界 征 服 者》)漫山遍野都是蒙古軍隊的軍旗,給城中的守軍以極大的壓 力。

宋朝戰爭列表

北宋統一戰爭 | 荊湖之戰 | 宋滅後蜀之戰 | 劍門之戰 | 夔州之戰 | 宋滅南漢之戰 | 韶州之戰 | 宋滅南唐之戰 | 采石之戰 | 秦淮河之戰 | 皖口之戰 | 宋滅北漢之戰 | 宋遼戰爭 | 高梁河之戰 | 滿城之戰 | 雁門之戰 | 瓦橋關之戰 | 宋夏戰爭 | 岐溝關之戰 | 君子館之戰 | 代州之戰 | 徐河之戰 | 王小波、李順起義 | 河北之戰 | 澶州之戰 | 鄯州之戰 | 延州之戰 | 好水川之戰 | 定川寨之戰 | 河南、涼州之戰 | 崑崙關之戰 | 斷塢道之戰 | 宋收復河、岷等州之戰 | 定羌城之戰 | 宋越熙寧戰爭 | 靈州之戰 | 永樂城之戰 |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 金遼戰爭 | 寧江州之戰 | 出河店之戰 | 達魯古城之戰 | 護步達岡之戰 | 晏州之戰 | 宋江起義 | 方臘起義 | 幫源洞之戰 | 宋金戰爭 | 太原之戰[宋朝] | 金滅北宋東京之戰 | 邵興抗金起義 | 八字軍抗金起義 | 紅巾軍抗金起義 | 東京之戰 | 宋平丁進之戰 | 宋攻李成之戰 | 川陝之戰 | 鐘相、楊麼起義 | 黃天盪之戰 | 建州之戰 | 下沚江之戰 | 富平之戰 | 縮頭湖之戰 | 和尚原之戰 | 德安之戰 | 饒鳳關之戰 | 固石洞之戰 | 陽武口之戰 | 仙人關之戰 | 社木寨之戰 | 岳飛收復襄陽等六郡之戰 | 大儀之戰 | 洞庭湖之戰 | 順昌之戰 | 郾城之戰 | 柘皋之戰 | 剡家灣之戰 | 魏勝抗金起義 | 皂角林之戰 | 德順軍之戰 | 陳家島海戰 | 海州之戰 |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 | 十三翼之戰 | 闊亦田之戰 | 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 |韓侂胄攻金之戰 | 仆散揆攻宋之戰 |六合之戰 | 秦州之戰| 蒙金戰爭 | 邊堡寨之戰 | 野狐嶺會戰 | 紅襖巾抗金起義 | 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 | 中都之戰 | 北京之戰 | 潼關、南京之戰 | 蒙古攻西遼之戰 | 襄陽之戰 | 棗陽之戰 | 金軍三道攻宋之戰 | 蒙古第一次西征 | 河中之戰 | 春不花剌之戰 | 撒麻爾乾之戰 | 春玉龍赤傑之戰 | 仆散安貞攻宋之戰 | 你沙不兒之戰 | 范延堡之戰 | 申河之戰 | 塔里寒之戰 | 迦勒迦河之戰 | 三峰山之戰 | 蔡州之戰 |宋元戰爭 | 窩闊台攻宋之戰 | 沔州之戰 | 蒙古第二次西征 | 真州之戰 | 陽平關之戰 | 江陵之戰 | 黃州之戰 | 廬州之戰 | 京襄之戰 | 大埡寨之戰 | 乞瓦之戰 | 賽約河之戰 | 余玠防蜀之戰| 壽春之戰 | 蒙古第三次西征 | 蒙古滅大理之戰 | 蒙哥攻宋之戰 | 押赤城之戰 | 蒙古攻四川之戰 | 麥門底斯之戰| 蒙古攻安南之戰 | 底格里斯河之戰 | 巴格達之戰 | 鄂州之戰 | 釣魚城之戰 | 額弗拉特河之戰 | 阿勒頗城之戰 | 大馬士革之戰 | 蒙古平李璮之戰 |虎嘯山之戰 | 襄樊之戰 | 淮西之戰 | 郢州之戰 | 沙陽、新城之戰 | 嘉定之戰 | 丁家洲之戰 | 岳州之戰 | 焦山之戰 | 臨安之戰 | 常州之戰 | 重慶之戰 | 揚州之戰 | 潭州之戰 | 瀘州之戰 | 靜江之戰 | 文天祥反攻江西之戰 | 元平吉里之戰 | 芒市河之戰 | 厓山之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