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閣碾壓混凝土壩

觀音閣碾壓混凝土壩

觀音閣水庫溢流壩段長192m,壩體為金包銀式碾壓混凝土壩,施工中不同部位採用不同的模板施工工藝:溢流壩反弧段採用軸向液壓滑模和圓弧懸臂鋼模板相結合的施工工藝,直線段採用壩體下游平面懸臂鋼模板施工,上部曲線段採用木模板施工,這種施工法使溢流面常態混凝土與壩體碾壓混凝土同步升程,從而取消了溢流面與壩體間的施工縫,既縮短了工期,提高了工效,且保證了工程質量。

簡介

觀音閣碾壓混凝土壩觀音閣碾壓混凝土壩

遼寧觀音閣水庫工程為遼寧省“七五”、“八五”期間重點工程,是使用日本政府貸款和採用碾壓混凝土築壩技術的中日合作項目。觀音閣水庫位乾遼寧省太子河幹流上、距本溪市上游40km處,壩址控制流域面積2795km2,水庫總庫容21.68億m3。觀音閣水庫是以城市、工業供水和防洪為主,兼有灌溉、發電、養殖等效益為大型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

大壩特點

觀音閣碾壓混凝土壩觀音閣碾壓混凝土壩

(1)該壩是中國第一座採用RCD工法建設的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大壩斷面為“金包銀”形式,外部和基礎為常態混凝土,內部為碾壓混凝土。常態混凝土上游防滲層厚3m,下游保護層厚2.5m,基礎墊層厚2m,壩體剖面見圖2。碾壓混凝土設計指標:
抗壓C15、抗滲W2、抗凍F50。壩址多年最低月平均溫度-21℃,屬嚴寒地區,且施工期中有5個冬季,冰凍嚴重。配合比為:膠凝材料總量130kg/m,水泥91kg/m,粉煤灰39kg/m(占膠凝材料總量的30%)。骨料為天然河卵石,四級配,最大骨料粒徑120mm。單位用水量為75kg/m,控制出機稠度VC值為15s±5s。碾壓層厚81cm,分3層攤鋪,一次碾壓,壓實層厚75cm。層間間歇3d~5d,層間結合鋪2cm砂漿。碾壓混凝土與其周圍的常態混凝土同時升高。施工機械化程度高,人均機械裝備率0.14台件,平均混凝土澆築速度187m/h,最高日強度5300m,最高月強度10.7萬m,最高年強度50.48萬m。(2)壩址位於喀斯特發育區,壩基及右岸近壩山體透水性強,防滲帷幕工程量大。設計防滲帷幕線全長1627m,其中河床段長1036m,帷幕灌漿總進尺20.5萬m,防滲面積18萬m。設計防滲標準為1Lu。防滲帷幕灌漿孔距2m,排距1.2m,局部為3排孔,多數為2排孔,最大孔深131m,灌漿壓力5MPa。施工方法採用小口徑鑽孔,自上而下逐段鑽灌,孔口封閉,孔內循環,不待凝高壓灌漿工藝。在中國率先全面使用灌漿自動記錄儀,排除人為因素干擾,及時、準確地對灌漿過程進行監測,有效地控制了帷幕灌漿的質量。

主體結構

觀音閣水庫大壩樞紐由擋水壩段,溢流壩段和電站壩段組成。水庫攔河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長1040m。壩頂寬10m,共分65個壩段。擋水壩段48個,最大壩高82m;溢流壩段設有12個溢流孔,每孔淨寬12m,電站壩段設3條直徑為2.2m、間距為8m的引水鋼管,電站廠房設在壩後,主廠房尺寸為36.74m×12.12m。觀音閣水庫大壩採用碾壓混凝土(RCD)築壩技術,壩體剖面採用“金包銀”形式,即上游3m防滲層、下游2.5m保護層和2m基礎墊層為常態混凝土,廊道周圍採用1m厚鋼筋混凝土。其餘為含粉煤灰30%的低貧碾壓混凝土。

施工特點

觀音閣碾壓混凝土壩觀音閣碾壓混凝土壩

觀音閣水庫大壩為碾壓混凝土壩,其施工特,點是機械化程度較高.為了滿足碾壓混凝土壩快速施工的要求,建立了完整的施工人員責任體制、原材料供應系統及合理的施工布局.混凝土的拌和、運輸、攤鋪及碾壓施工具有較強的連續性.由於大壩地處北方寒冷地區,對混凝土的養護採取了在振實的混凝土表面及時覆蓋編織布和盛夏日曬時灑水及流水養護等措施

工程設計

工程初設概算總投資15.93億元(1989年)。經批准調整概算總投資22.5億元。其中引用日本海外經濟協力基金(OECF)貸款l82.25億日元。總工期為6年。水庫建成後可使流域內的防洪標準大大提高(本溪市從50年一遇提高到500年一遇,遼陽市從百年一遇提高到500一遇,農田防洪標準也將由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它在建設期間就成功地攔蓄了遼寧省“95.7”,大洪水.為下游減災8.6億元;水庫多年平均年調節水量9.47億m3,與下游參窩、湯河水庫聯合運用可增加供水量11.73億m3,使本溪、遼陽、鞍山、營口供水緊張狀況得以緩解;可改良鹽鹼地發展水田2.67萬hm2發電裝機2.075萬kw。利用水庫水面養殖。每年可向社會提供商品魚71萬kg。

中國知名水利工程

中國的水利樞紐工程規模宏偉,綜合效益巨大,舉世矚目。但是,但凡水利樞紐都會或多或少對當地原始生態帶來一些影響,其負面影響與其巨大的正面效益孰重孰輕?讓我們在編輯與閱讀詞條中尋找答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