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基拱壩

德基拱壩

德基拱壩(Deji Arch Dam) 中國台灣省大甲溪電力開發與公共供水的樞紐工程,是台灣重要的水庫之一。其開發過程頗為慎重,經歷30年的研究後決策,於1968年開工興建。

簡介

德基拱壩德基拱壩

德基拱壩(DejiArchDam)中國台灣省大甲溪電力開發與公共供水的樞紐工程,是台灣重要的水庫之一。其開發過程頗為慎重,經歷30年的研究後決策,於1968年開工興建。

壩址控制流域面積344km2,多年平均流量31m3/s,其正常蓄水位為1408m,水庫總庫容2.32億m3,調節庫容為1.75億m3。

規模

攔河壩為混凝土雙曲薄拱壩,壩高180m,壩頂高程141lm,壩頂弧長290m,頂部厚4.5m,底部厚20m,厚高比僅為0.11。大壩基岩以石英砂岩與黏板岩互層為主,左岸有數條大致平行於河谷方向的剪下帶互相交錯,形成一弱面。兩岸基岩都有卸荷裂隙存在,最大縫寬達0.5m,垂直深度可達40m~50m,水平長度約20m~70m。大壩軸線選擇及布置儘量避開這種弱面及卸荷裂隙,而建基於較寬厚的新鮮砂岩上。大壩設有基座塊及周邊縫,將壩體受力傳遞到基岩。在壩體承受水壓時,可使壩體發生微量位移,而自行調整壩體內的應力分布。設計以應力分析和結構模型試驗成果為主要依據。壩體應力分析考慮靜態和動態兩種情況,在壩體拉應力超過容許拉應力的部位;上下游面均為拉應力的部位;以及一面為拉應力,另一面為壓應力,而壓應力小於另一面拉應力4倍時,均在出現拉應力的一面布設鋼筋或鋼軌。在周邊縫處和孔口處均布設鋼筋,予以加強。1999年9月21日地震後,分析認為布設鋼筋對抗震有利。
大壩壩頂設表孔溢洪道5孔,孔口寬11m、高4.5m,安裝有弧形閘門,總泄量為1400m3/s。壩身有2條排沙管,安裝有平板閘門,寬4.3m、高6.3m,泄量為1600m3/s。為調節或緊急泄放下游用水,在壩身不同高程還設定2條直徑1.6m的放水管,安裝有錐形閥。在左岸還有一條龍抬頭式的泄洪洞,長約690m,斷面為馬蹄形,進口為圓弧喇叭形,裝置閘門5扇,泄量為3200m3/s。以上泄洪設施可滿足泄放設計洪水流量6400m3/s的需要。
發電站進水口設於大壩左岸靠近壩座處,包括攔污柵、取水閘門、閘門維護室及啟閉機房等。發電廠房設於左岸地下,長74.9m、寬17.5m、高37.6m,安裝3台單機容量為78MW的機組,總裝機容量234MW,多年平均發電量4.73億kW·h。控制室及開關站布置在1460m高程平台上,約200m高的豎井通向地下廠房,作為出線、電梯、通風之用。

中國知名水利工程

中國的水利樞紐工程規模宏偉,綜合效益巨大,舉世矚目。但是,但凡水利樞紐都會或多或少對當地原始生態帶來一些影響,其負面影響與其巨大的正面效益孰重孰輕?讓我們在編輯與閱讀詞條中尋找答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