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閘

三河閘

三河閘水利風景區位於江蘇省洪澤縣境內,與三河閘、洪澤湖大堤等五座大型水利工程融為一體。三河閘景區宛如一顆明珠鑲嵌於洪澤湖畔,登上85米高的鐵塔俯視景區,水波泛泛、沙鷗翔集。

三河閘三河閘

概述

景區南側“月亮湖”原是清代鹹豐元年(1851年)洪水衝決禮壩形後封閉的河槽,水域清澈幽靜,設有水上遊樂世界和垂釣中心,加之環湖小徑、四季園、白鶴保護區等景點和漸入佳境的曲廊、湖心亭,置身其中,恍如畫境。洪澤湖大堤,古稱高家堰,始建於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完建於明清,加固於當今,現為國家必保四大堤防之一。古堰有108彎,古代減水壩(信壩完好保存)、周橋越堤險工段遺址、鎮水鐵牛、乾隆巡視大堤留下的詩文碑刻等景點,被稱為“水上長城”,是古代人民與洪水鬥爭的歷史見證。堤後森林參天拔地,蜿蜒曲折,不時出現的野雞、野兔讓人驚喜,人行其中倍感清爽,稱為“綠色長城”,順堤河旁葦草叢生、流水潺潺,可游可釣。大堤現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這個長閘、古堤風景區內,獨特的水文化品味和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景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賓客。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胡耀邦喬石溫家寶回良玉等同志曾先後到這裡視察、參觀。

為了提高三河閘的防洪標準,江蘇省水利廳於1968年、1970年兩次對該閘進行了加固,閘墩接長1.45m,增建工作橋、檢修門槽及浮箱式檢修門,加厚消力池底板,加固閘門等。1976年~1978年進行了抗震加固,對排架、門墩進行抗震加固,公路橋加橫向夾板。1992年~1994年又對三河閘進行全面加固,更新鋼閘門、加厚消力池、加寬公路橋、處理工作橋裂縫等。2001年新建了彩鋼板啟閉機房。2003年安裝了閘門自動監控系統,實現了水利工程管理自動化。
三河閘工程的建成,極大地減輕了淮河下游的防洪壓力,保證了蘇中里下河地區不再受到淮河洪水災害之苦,50年來,成功抗禦了1954年、1991年、2003年等特大洪水,充分發揮了骨幹水利工程的效益,2003年三河閘泄洪達600多億立方米,2006年三河閘泄洪歷時104天,共下泄洪水136億立方米,截止去年年底,已累計安全泄洪10657.39億立方米,保證了里下河地區3000萬畝農田和2000萬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三河閘攔蓄淮河上、中游來水,使洪澤湖成為一巨型平原水庫,為蘇中、蘇北地區的工農業、人民生活用水及航運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特點

洪澤湖出口處大型控制水閘之一。位於江蘇省洪澤縣入江水道進口處的三河口,是調洪蓄水,保障淮河下游地區133萬公頃農田及廣大居民防洪安全,發展灌溉、航運、水產養殖等的綜合利用工程。閘有63孔,每孔淨寬10米,高6.2米,連同閘墩總寬697.75米,閘底、閘頂高程各為7.5與17米,弧形閘門,閘基為黃崗土,未打基樁、板樁,閘頂設有7米寬公路橋,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泄洪流量8000立方米/秒。工程於1953年竣工。1954年淮河大洪水時,該閘實際通過洪水流量1.07萬立方米/秒。隨後通過加固,將臨湖面擋水高程提高為17.3米,設計與校核泄洪流量分別提高為1.2萬與1.3萬立方米/秒。

三河閘榮譽

三河閘景區分別於2003、2005年被水利部授予“國家水利風景區”,三河閘工程管理局被授予“國家一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稱號。

中國知名水利工程

中國的水利樞紐工程規模宏偉,綜合效益巨大,舉世矚目。但是,但凡水利樞紐都會或多或少對當地原始生態帶來一些影響,其負面影響與其巨大的正面效益孰重孰輕?讓我們在編輯與閱讀詞條中尋找答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