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區[杭州市]

西湖區[杭州市]

西湖區位於杭州市區的西部,全區轄北山、西溪、靈隱、翠苑、古盪、文新6個街道,周浦、蔣村2個鄉和留下、龍塢、轉塘、袁浦、三墩5個鎮,是一個城鄉皆有、平原山水相依的區,是馳名中外的“龍井茶”盛產之地。境內匯聚了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文化團體、大中型企業,是高科技密集區,有世界聞名的西湖,誘人的湖光山色與悠久的歷史文化融於一體,是杭州風景旅遊和歷史文化的中心,是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所在地。

基本信息

區情概況

西湖區位於杭州市西南部,區總面積312.43平方千米,轄2個鎮、10個街道,有118個社區、54個行政村,常住人口66.75萬人。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杭州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江北區塊和浙江大學等近百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坐落區內。經濟社會實現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實力強勁,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建成開放,黃龍商務中心、城西商貿圈初具規模,文三路電子信息街區榮獲“中國特色商業街”稱號。科技型工業發展迅速,全區高科技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29.6%,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5家。都市農業特色鮮明,現有各類休閒觀光農業園33家。2007年實現財政總收入46.70億元,比上年增長32.4%。

歷史沿革

西湖區位於杭州市區的西部,全區轄北山、西溪、靈隱、翠苑、古盪、文新6個街道,周浦、蔣村2個鄉和留下、龍塢、轉塘、袁浦、三墩5個鎮,是一個城鄉皆有、平原山水相依的區,是馳名中外的“龍井茶”盛產之地。境內匯聚了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文化團體、大中型企業,是高科技密集區,有世界聞名的西湖,誘人的湖光山色與悠久的歷史文化融於一體,是杭州風景旅遊和歷史文化的中心,是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所在地。

西湖區自,屬錢塘縣(隋朝開皇九年改為杭州)。1912年即民國元年歸屬杭縣。1927年劃為杭州市第四區,1949年5月杭州市解放後改為西湖區。早在大革命時期的1927年7月,建立了中共杭州西湖區委員會,馬東林任區委書記,直屬省委領導。1927年9月,省委決定建立中共杭州縣委(又稱杭縣縣委),領導六個區委。從此,中共杭州西湖區委直屬杭州縣委領導,由縣委委員馬東林兼任區委書記。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5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杭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即派軍代表劉中牟西山李雲萍等接管了國民黨第四區公所。5月30日建立了西湖區人民政府,6月22日,經省委批准,建立了中共杭州市西湖區委員會。 1952年11月10日,建立古盪區。1955年5月撤銷古盪區建制,併入西湖區。

1958年4月市委決定,市園林管理局與西湖區人民委員會合署辦公。1961年3月,市委決定市園林管理局從西湖區(公社)劃出由市直接領導;並將錢塘聯社的上泗公社劃入西湖區。同年5月,餘杭留下公社的九個生產大隊和留下鎮劃入西湖區管轄。

1966年5月開展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很快波及到西湖區,使西湖區陷於“文革”十年動亂之中,區委及其工作機構受到嚴重衝擊。在這種情況下,1967年3月,由區人武部牽頭,成立了區生產辦公室,領導和組織全區的工農業生產。1968年5月,成立了西湖區革命委員會,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同年10月建立了區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領導小組。

1969年3月,撤銷西湖區建制,建立杭州市郊區,並建立了郊區革命委員會和黨的核心領導小組。

1972年12月,以市園林管理局為基礎重建了西湖區,建立了西湖區革命委員會和中共西湖區委,與市園林管理局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並與郊區同時並存。

1977年10月,西湖區與市園林管理局分開,郊區與西湖區合併,定名為西湖區,同時建立中共西湖區委。

1987年底,西湖區直轄四鄉、四鎮、五個街道,面積228.38平方公里,占杭州市區總面積的53.11%,全區人口301824人,其中農村人口114984人。

1988年1月至1993年12月,西湖區的區域與1987年相同,未發生變更,仍直轄西湖、龍塢、袁浦、周浦四個鄉,祥符、古盪、留下、轉塘四個鎮,北山、南山、靈隱、西溪、翠苑五個街道。

1996年12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設立杭州市濱江區,並對杭州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劃又作了調整,將西湖區的祥符鎮劃歸拱墅區管轄;將浦沿、長河、西興三鎮劃歸濱江區管轄。1996年12月30日,經浙江省民政廳批准,將蔣村辦事處改為鄉建制。

1997年6月19日,區委決定建立蔣村鄉籌建領導小組;同年9月23日,蔣村鄉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97年12月28日,又經省民政廳批准,將龍塢鄉改為鎮建制。全區轄北山、南山、西溪、靈隱、翠苑5個街道,西湖、周浦、蔣村3個鄉和古盪、留下、龍塢、轉塘、袁浦、三墩6個鎮,面積 312.91平方公里。

1998年8月19日,經杭州市民政局批准,同意將蔣村鄉的駱家莊、五聯村劃出,建立西湖區人民政府文新街道辦事處。是年底,全區人口434793人,其中農業人口127034人,是杭州市6個城區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

2002年9月19日,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調整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西湖區和杭州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管理體制,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與市園文局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將西湖區的西湖街道,靈隱街道金沙港社區,以及北山街道的棲霞嶺社區沿北山路以南部分包括孤山、蘇堤白堤,交由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託管。現屬西湖街道的珊瑚沙村,不隨西湖街道交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託管。至2002年末,西湖區轄2個鄉、5個鎮、6個街道,有83個行政村、93個居委會,總面積313.70平方公里,全區總人口49.22 萬。

地理位置

西湖區位於杭州市區西部,城鄉皆有,平原山水相依,是西湖龍井茶葉原產地,又是杭州規劃中的高新技術開發區所在地。區內大專院校眾多。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機關均集中設在西湖區。

西湖區山青水綠,風景秀麗,園林景觀眾多,有“西湖第一名園”之稱的劉莊,是毛澤東主席生前數十次來杭的居住地。西湖區內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建有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的陵墓、牌坊、陳列館 16處。多姿多彩的西湖就在轄區內,是杭州的遊覽中心。 

行政區劃

(圖)西湖區——區劃圖西湖區——區劃圖

西湖區轄10個街道、2個鎮:北山街道、靈隱街道、西溪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盪街道、西湖街道、轉塘街道、留下街道、蔣村街道、雙浦鎮、三墩鎮。其中,西湖街道委託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管理。

2000年,西湖區轄6個街道、6個鎮、3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593324人,其中:南山街道 9395人、北山街道 36810人、靈隱街道 54551人、西溪街道 91939人、翠苑街道 79168人、文新街道 43394人、古盪鎮 49545人、留下鎮 34198人、轉塘鎮 39155人、袁浦鎮 28849人、龍塢鎮 12589人、三墩鎮 52046人、西湖鄉 23292人、周浦鄉 21707人、蔣村鄉 15753人、之江度假區虛擬街道 933人。

2001年,西湖區村(居)調整情況:靈隱街道撤銷靈隱、東山小區第一、東山小區第二、曙光新村、玉泉、慶豐新村、高塘、道古橋、金沙港、茅家埠居民區及“117”醫院、浙大第一、浙大第二、浙大第三、浙大第四家屬委員會,新建“117”、金沙港、曙光、東山弄、玉泉、浙大求是、慶豐、黃龍社區;翠苑街道撤銷俞家圩第一、俞家圩第二、林家浜第一、林家浜第二、李家塘第一、李家塘第二、李家塘第三、金家浜第一、金家浜第二、九蓮新村第一、九蓮新村第二、花園南村、花園北村、花園西村、古盪灣、曲河、保亭新村、九蓮莊、東二居民區,新建保亭、花園、九蓮、黃菇山、翠苑一區翠苑二區翠苑三區、翠苑四區、古盪灣、曲河社區;南山街道撤銷淨寺、三台山、六和塔、王家山、九溪居民區,新建淨寺、三台山、九溪社區;文新街道撤銷紫金公寓、金都新城、金成花園、沁雅花園、丹楓新村、香樟公寓、華苑公寓、金田花園、高教新村、雅仕苑、中興公寓、康樂新村、物華、桃園春居居民區,新建金樂、星洲、新金都、競舟、府新、德加、香樟、桂花園、沁雅社區;西溪街道撤銷省委黨校、文一路、白盪海、鐵佛寺、香爐園、打索橋、石灰橋新村、教工路、上寧橋、下寧橋、文二新村求智巷、日暉、建工廳、郵電新村、沈塘新村、武林門新村、沈塘、天目、杭磁、文三新村、銅佛寺居民區,新建白盪海、文教、石灰橋、求智、下馬塍、花園亭、文天、上馬塍社區;古盪鎮撤銷古盪新村第一、古盪新村第三、古盪新村第五、古盪新村第六、古盪新村第八、古盪新村第十、古盪新村第十一、古盪、財神殿、黃龍、保亭、宋江、古盪灣居民區,新建古盪東區、古盪南區、古盪北區、蓮花、文華、古墩、益樂社區;三墩鎮撤銷廟西街、廟前街、范家灣居民區,新建廟前街居民區。

2001年,西湖區轄6個街道、6個鎮、3個鄉,55個社區、25個居民區、142個行政村。

2002年,西湖區轄7個街道、5個鎮、2個鄉,55個社區、18個居民區、140個行政村。

2003年,西湖區靈隱街道新建五雲、夢湖社區。龍塢鎮撤銷葉埠橋、葛衙莊行政村建制,轉塘鎮撤銷沈家弄、橫橋、凌家橋、石龍山、雙流、村口行政村建制,留下鎮撤銷小和山、屏峰、橫街行政村建制,蔣村鄉撤銷登雲圩行政村建制,分別新建葉埠橋、葛衙莊、沈家弄、橫橋、凌家橋、石龍山、雙流、村口、小和山、屏峰、橫街新村、橫街、登雲圩社區。蔣村鄉撤銷蔣村街居民區,新建蔣村街社區。三墩鎮撤銷望月橋、浦家橋社區,新建水月、望月、蘭里社區。留下鎮撤銷安樂、大街、西苑社區。2003年底,西湖區轄7個街道、5個鎮、2個鄉,110個社區、3個居民區、80個行政村:北山街道、靈隱街道、西湖街道、西溪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盪街道、留下鎮、轉塘鎮、三墩鎮、袁浦鎮、龍塢鎮、蔣村鄉、周浦鄉。

2004年,撤銷留下鎮東嶽村、楊家牌樓村、西穆塢行政村,花塢社區,新東嶽社區屏峰社區和屏峰新村社區,新建新東嶽社區、楊家牌樓社區、西穆塢社區、屏峰社區,調整楊家牌樓、金魚井社區範圍,調整東嶽社區範圍,調整小和山社區橫街社區範圍。撤銷蔣村鄉包建村、王家橋村、周家村、三深村、深潭口村蔣村村、龍章村、楊家埭村、雙龍村、合建村,新建包建社區、王家橋社區、周家社區、三深社區、深潭口社區、蔣村社區、龍章社區、楊家埭社區、雙龍社區、合建社區。撤銷翠苑街道曲河社區,調整黃姑山社區範圍。撤銷轉塘鎮桕聯村,新建桕聯社區。撤銷三墩鎮吉鴻村,新建吉鴻社區。撤銷龍塢鎮大清村,新建大清社區。2004年底,西湖區轄7個街道、5個鎮、2個鄉,122個社區、3個居民區、64個行政村。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西湖區轄7個街道、5個鎮、2個鄉:北山街道、靈隱街道、西溪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盪街道、西湖街道;轉塘鎮、留下鎮、袁浦鎮、三墩鎮、龍塢鎮;周浦鄉、蔣村鄉。共有122個社區、3個居民區、64個行政村。

2007年,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杭州市西湖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浙政函[2007]147號)和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西湖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杭政函[2007]188號)檔案精神,西湖區行政區划進行如下調整:

一、撤銷袁浦鎮、周浦鄉建制,合併設立雙浦鎮,並將轉塘鎮何家埠、回龍2個行政村劃歸雙浦鎮管轄。調整後,雙浦鎮轄2個社區、30個行政村,鎮政府暫駐袁浦街99號。

二、撤銷轉塘鎮、龍塢鎮建制,合併設立轉塘街道辦事處,並將靈隱街道辦事處珊瑚沙、五雲2個社區劃歸轉塘街道辦事處管轄。調整後,轉塘街道辦事處轄25個社區、16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暫駐轉塘直街7號。

三、靈隱街道辦事處劃出珊瑚沙、五雲2個社區,調整後,靈隱街道辦事處轄4個社區、9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靈隱路18-3號)。

四、蔣村鄉登雲圩社區劃歸文新街道辦事處管轄。調整後,文新街道辦事處轄12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文三西路428號)。

五、撤銷蔣村鄉建制,設立蔣村街道辦事處。調整後,蔣村街道辦事處下轄12個社區、1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文一西路788號)。

六、撤銷留下鎮建制,設立留下街道辦事處。調整後,留下街道辦事處下轄9個社區、2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留下街128號)。

調整後,西湖區由原先7個鄉鎮、6個街道調整為2個鎮、10個街道,分別是雙浦鎮、三墩鎮;轉塘街道、留下街道、蔣村街道、西湖街道、靈隱街道、西溪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盪街道、北山街道。西湖區原7個鄉鎮的轄區面積平均為32.92平方千米,人口3.18萬人。10月27日,雙浦鎮、轉塘街道正式掛牌成立。

城鄉建設

(圖)西湖區[杭州市]西湖區[杭州市]

為改善之江地區交通狀況,打造杭州市“一環三縱五橫”城市道路交通系統,提升之江地區綜合環境,改善和提高之江地區人民生活品質,計畫投資約7億元,2008年內基本完成杭富路、之江路、科海路道路綜合整治和雲河路建設,實施320國道西湖段改造。

杭富路、之江路、科海路三條道路綜合整治和雲河路建設工程已於2008年4月6日完成,創造了“之江速度”;320國道西湖段改造工程已與富陽市打包進行前期工作,省發改委已經批覆立項,水保、環評工作也已開始,兩側整治工程已完成初步設計批覆,並開始進行施工招標,8月底先行開工建設並與年內完成該實事項目。

為充分發揮西湖區群山景觀資源優勢,為居民休閒旅遊、健身鍛鍊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加快休閒旅遊經濟發展,計畫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完成全區90公里山體游步道建設。2008年計畫投資約1300萬元,完成調查和方案設計,基本完成一期20公里以上的游步道建設。

區游步道總體規劃為“兩帶、兩環、三連”,“兩帶”即十里龍脊景觀帶、百里如意景觀帶;“二環”即龍塢風景區環線、靈山風景區環線;“三連”即穆塢連線、龍塢連線和靈龍連線,游步道總長度約107.9公里。該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已完成施工圖設計,涉及建設的游步道已完成報批,已落實資金1300萬元用於游步道建設,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有序推進中。

名勝旅遊

雷峰夕照雷峰夕照

風景名勝

區域內有風景點40多處,其中有“西湖十景”中的雷峰夕照南屏晚鐘、花港觀魚、蘇堤春曉、曲院風荷、雙峰插雲、三潭印月、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西湖新十景”中的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以及元代“八景”中的葛嶺朝暾,清代十八景中的玉帶晴虹、蕉石鳴琴、湖山春社、梅林歸鶴、韜光觀海,“龍門八景”中的龍門飛瀑等。著名莊園和樓台亭閣有:劉莊、汪莊、蔣莊、郭莊,以及望湖樓、湖心亭。解放後重建、擴建和新建的有中山公園、少年宮廣場、靈峰探梅、杭州植物園、杭州動物園、杭州花圃、長橋公園和興建中的太子灣公園。全區高低峰嶺遍布,有南高峰、北高峰、十里琅擋嶺、桃源嶺、飛來峰、花家山、梅家塢、象山、定山、浮山等160多處。傳名已久的井泉有:玉泉、虎跑泉、龍井泉、免兒泉、六一泉、白沙泉和大方井、四眼井等19處。岩洞有黃龍洞、龍泓洞、玉乳洞、石屋洞、水樂洞、臥雲洞、香山洞、棲霞洞、蝙蝠洞、金鼓洞、風水洞、華嚴洞、紫來洞、紫雲洞、北觀音洞、泉山洞、仙橋洞、千人洞、靈山洞等19處。其中80年代重新開發的靈山洞,地處周浦鄉靈山村,距市區19公里,古代就是一個遊覽勝地,是定山“河埠十景”之一。白居易、蘇東坡、林逋等名人均有題詠。開發後取名“靈山幻境”,是杭州西湖一錢塘江一富春江一新安江一千島湖三江二湖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景點。已在規劃開發的還有地處龍塢鄉龍門坎村的白龍潭瀑布,它是杭州市區唯一的瀑布,形成於宋代,為“龍門八景”之一。

文物保護單位

飛來峰石造像飛來峰石造像

西湖區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岳飛墓、六和塔、飛來峰石窟造像。省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10處:靈隱寺、文瀾閣、煙霞洞造像、司馬光書《家人卦》刻石、西泠印社、于謙墓張蒼水墓、秋瑾墓、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保俶塔。

截止1985年底尚在審定.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衛匡國墓、郭莊、浙江圖書館孤山館舍、大麥嶺摩崖題記等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牛皋墓、舞鶴賦刻石、俞曲園墓、弘一法師舍利塔、西湖三潭、史量才墓陳文龍墓龔佳育墓忠義橋、雷峰塔遺址等10處。

古蹟遺址

秦纜石
位於寶石山。相傳秦始皇東遊泛海,繫舟於此。舊有大佛寺,現寺為民居。

如淨禪師
位於淨慈寺後右側。如淨法師是元代佛教大師,日本通元和尚拜他為師。如淨圓寂,葬於此。

俞 樓
位於孤山西。為清代學者俞樾講學著書之所。建於光緒四年(1878年),現為民宅。

中山紀念亭
位於孤山。民國18年(1929年)3月12日植樹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

風雨亭
位於跨虹橋東端,為紀念辛亥革命女烈士秋瑾而建。亭名來自秋瑾臨刑前所寫“秋風秋雨愁煞人”絕命詩。

西湖民俗

蔣村龍舟

據傳蔣村的龍舟勝會始於唐 , 興盛於南宋, 其名御封於乾隆游江南時。唐朝貞觀年間, 當時在西溪捕魚為生的漁家尚未在陸地定居 , 每年的端午節 , 漁民們用划船競渡紀念屈原。南宋紹興十年 , 各路將士奮勇抗金 , 收復大片失地 , 為慶祝勝利, 錢塘府民間和官府龍舟在西湖劃了三天。到了明朝正德年間 , 洪尚書 ( 洪鐘 ) 退居河渚 ( 現深潭口一帶), 建造了洪園, 深潭口潭寬、水深, 所以開始聚集在此賽龍舟。乾隆皇帝游江南時曾到河渚鎮看龍舟賽, 並問當地百姓為何賽龍舟 , 一老翁答道:“ 為了國泰民安, 風調雨順。”。乾隆皇帝聽後, 歡悅之餘欣然口諭:封河渚鎮龍舟賽為“ 龍舟勝會”。

蔣村龍舟賽千年來形成了其特有的傳統。這裡的龍舟一般十人划槳 , 一人踩 , 一人把舵 , 四人奏樂 , 共十六人。龍舟的種類很多 , 有滿天裝、半天裝、赤膊龍舟、拔水龍舟等。每年最早是農曆四月廿四開始划龍舟 , 俗稱劃“ 饞嘴龍舟”, 一直劃到五月初五端午節暫停 , 到五月十三小端午再劃一天結束。划龍舟期間 , 各村龍舟都可出來討餉 , 劃到之處 , 每戶人家都要給龍舟餉米、麥豆等, 此外 , 還有朝拜龍王菩薩、結親配龍的要披紅 ( 謝龍王 ) 等風俗。和別處一樣 , 端午節要吃棕子、五黃 ( 黃瓜、黃魚、黃鱔、雄黃豆、雄黃酒 ), 新結婚的 , 娘家要給夫家“ 載節”( 扇子、手帕、粽子、禮花 ), 每戶門框上面還要掛艾蒲葉、灰粽子、桃枝等避邪之物。

西湖物產

九曲紅梅茶

盛產於周浦鄉湖埠山區。這裡群山環繞 , 景色深函 , 盛產紅茶的六個村中尤以大塢的 “ 九曲紅梅 ”最得名。九曲紅梅茶彎曲細巧如魚鉤,色澤烏潤 , 香氣霞郁 , 滋味鮮醇 , 溝色紅亮如紅梅, 曾榮獲 1886 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1929 年 清明時節,靈山村茶農沈仕春從大塢盆地笠殼塘的18棵茶樹上採摘了一批又小又嫩的明前茶,精心加工成一公斤九曲紅梅茶送往杭州西湖博覽會參加評定,茶葉專家觀看了此茶後,覺得其非一般茶葉可比擬,便將其列入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1992 年,九曲紅梅茶又被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鑒評為功夫紅茶中的上等品。

蝦龍圩竹籃

蝦龍圩竹籃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 : 當年朱元璋、劉伯溫下江南 , 行至三墩蝦龍圩村時,劉伯溫 看“ 風水 ” 說這裡要出皇帝與大官。於是朱元璋下令在村邊開鑿河道 , 意是砍斷 “ 王龍 ” 背脊。同時,又下令建造二座橋,一座叫文星橋,一座叫武星橋,給千人踏萬人跨,破掉 “ 風 水 ”。問開通了,橋造好了,劉伯溫一看又不好,蝦龍圩就是 “ 龍蝦 ”,“ 龍蝦 ” 要順河水游掉, 也就是說村民要遭滅頂之災,村莊保不住。於是又下令村民們用竹編織收籠 ( 捉魚蝦的一種工具 ) 罩在河水通道口收住。從那時起, 村民們便乾起了竹編行業。三墩蝦龍圩竹籃是實用性竹籃。有絲籃、菜籃、 腰子籃、毛土大等四種。

茅家埠與西湖織錦

1926年的一個秋日, 中國的一幅唐伯虎古畫織錦《宮妃夜遊圖》在美國費城國際博覽會預展大廳獨領風騷 , 從此 , 人們把西湖織錦與它的製作者都錦生等同起來了。茅家埠這個小山村不僅是一代織錦巧匠都錦生的誕生地, 更是西湖織錦的發祥地和我國織錦文化的聖地。

西湖雙絕

龍井茶要用虎跑水來泡,那個香溢心扉的感覺能令每一位茶客心曠神怡。自古品茗講究好茶配好水,而且以好茶產地的好水尤為上上之佳,龍井茶虎跑水就被號稱為“西湖雙絕”。

龍井蝦仁

是一道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名菜。它選用的是當地江河中的鮮活大河蝦,配以清明節前後採摘的龍井新茶烹製而成。蝦仁肉白、鮮嫩,茶葉碧綠、清香,色澤雅麗,滋味獨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