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

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

由收藏家任虎成創辦的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成立於2010年4月,目前共展出2600多個品種3000多件藏品,是我國最大的以磚瓦為主題的民間博物館。博物館成立一年來已在西安、杭州等城市舉辦多場展出。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圖片

2010年4月28日,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西安南郊漢宣帝杜陵塬上正式落成,該館匯集了西周至明清各朝代的各種紋飾瓦當古磚3000餘塊,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座館藏瓦當品類和數量最多的專題性民營博物館。博物館占地100餘畝,共分六大展區,包括瓦當發展史展區、動物瓦當展區、雲紋瓦當展區、文字瓦當展區、磚區等。展品包括了自西周至明清各個時代、各種紋飾的瓦當和古磚2600個版別,3000餘塊,以秦漢瓦當為主,出土自陝西山西河南等多個省份。

館內藏品

西周瓦當西周瓦當

西周的瓦,因時代早晚的不同,其大小、形狀、厚薄各異,並有板瓦和筒瓦之分。據岐山縣鳳雛村和扶風縣召陳村西周建築遺址發掘得知,板瓦和筒瓦都分大、中、小三種。早期筒瓦似尚未帶瓦當。中後期以後開始出現了帶瓦當的小型筒瓦。從西周中期開始已出現半圓形瓦當,其紋樣有三種:大型半圓形瓦當,在邊輪內飾一周重環紋,中心又橫飾重環紋;中型半圓形瓦當,邊輪內是三周弦紋,再飾重環紋,中心為同心圓紋;小型半圓形瓦當皆為素麵。

春秋戰國瓦當西周中後期乃至戰國秦,瓦當開始由半圓形向圓形的過渡,這也為瓦當裝飾的多樣性提供了基礎,戰國瓦當主要以秦為主,戰國秦早期的圓形瓦當的動物紋,以鹿及各種鳥類為主要題材,晚期則出現少量的植物紋、雲山紋和屋形紋,但素麵較多。到中後期,素麵圓形瓦當數量極少。秦代圓形瓦當,其中圖像瓦當日趨減少,有魚紋、麋鹿紋、蘷龍紋等,而植物紋瓦當更是寥寥無幾,大量的是圖案紋樣瓦當,主要的還是羊角形雲紋、單雲紋、雙雲紋、蘑菇形雲紋、連雲紋等等,可見其仍承襲戰國晚期秦的風格。

西漢圓形瓦當的主要紋飾依然是各類雲紋,圖像圓形瓦當,有以四神為題材的,也有其他動物的瓦當,十分罕見。而西漢的文字瓦當卻開創了瓦當發展史上一個題材更加廣泛、內容成為豐富的新時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瓦當三國、兩晉、南北朝瓦當

三國時期瓦當的亮點主要是魏與吳,蜀瓦當在歷史記載中很少提起。自東漢的白馬馱經,佛教傳來以後,尤其是北魏王朝非常崇拜佛教,初期定都平城(山西大同),動用大批人力物力開山造像。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後,再次掀起新一輪崇佛高潮,成就了佛教思想傳入後又一盛事,蓮花是佛教尊崇的信物,於是蓮花瓦當開始全國盛行,文字瓦當驟減,雲紋瓦當走向衰敗,同時出現了獸面紋瓦當。蓮花紋瓦當的正中央花心處飾有凸起圓乳釘狀蓮實,花蕊,周邊有數片蓮花瓣,瓣葉寬肥,瓣葉間露出疊壓在下層的蓮瓣尖,形態逼真,如花開放。北魏晚期出現一種抽象的蓮花瓦當,其花心為蓮狀,花瓣形態較窄,線條圓潤,收斂大方。除以上兩種圖案外,當時還有一種極具藝術性的瓦當圖案。其圖案在蓮心上方,有一尊半身童子形狀的裸體化生,身後有背光,雙手合十。蓮瓣周圍繞有一圈佛珠,這種瓦當僅在北魏都城發現過,極其珍貴,獸面瓦當多採用浮雕方法或印模,圖案真實形象,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張嘴呲牙,透出一種真實與威猛,蓮花、獸面瓦當從北魏開始逐漸取代了東漢以來的雲紋圖案,為後人研發瓦當鋪了一條新路。
晉朝時期瓦當圖案稍有變化,但變幅不大,均以雲紋為主,與漢瓦當不同的是,在主題紋飾菇狀雲朵紋外,飾有一圈圓鋸齒紋或由小短斜線組成的圖帶。晉瓦當儘管循古為主,創新不足,但在瓦當的製作上還是比較講究的。他們注重模具精做。《禮記·禮運》中的“範金合土”便是指利用模具製作瓦當,模具與瓦當的關係,相當於母親與孩子,晉朝的模具系硬木雕刻而成,陰刻占多數,做者多是民間的能工巧匠,巧匠製作的模具,做出的瓦當定是精品,這是毫無疑問的。如大同平城故址出土的瓦當“富貴萬歲”“傳祚無窮”和2003-2004年大同市草場街新發現“皇魏萬歲”瓦當,字型介於隸楷之間,渾樸疏朗,敲擊有聲,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被考古學者視為珍品。
南北朝時期有特色、有名氣的瓦當要數洛陽瓦當和齊瓦當等幾大類型。齊瓦當的產地主要在山東臨淄一帶,當時該域人口眾多,城市規模宏大,經濟繁榮。所以瓦當製作、運用保存也很豐富。齊瓦當採用經過篩選的黃土做坯,高溫燒焙,質地細膩堅硬,色澤均勻,表里一致,呈藍灰色,齊瓦當的外型分為半圓形和圓形兩種。半圓瓦當形成於春秋,西漢後期逐步淘汰,圓瓦當起於春秋中期,比半圓瓦當稍晚一些,曾一度與半圓瓦當同時使用,東漢時期取代半圓瓦當。齊瓦當根據功能分為獸面瓦當、圖案瓦當、文字瓦當三種。齊瓦當圖紋十分豐富,富有時代特點。花紋又分為圖案畫、寫生畫、生活畫三類。圖案畫有套疊空心三角紋、乳釘雲紋、捲雲紋、圓圈紋、山形紋等。這些紋路受到了當時銅器紋飾的影響,變化萬千。寫生畫紋有樹木雙馬圖,樹木雙騎圖,樹木雙鳥圖或騎馬獵人圖,拼圖講究,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氣息,展現了大自然的風貌。齊瓦當最大的特點是圖案式生活畫,它取自自然,都以圖案的方式展示自然,有些畫面比較抽象。如樹木紋的樹枝筆直,成雙對稱,這在現實中是沒有的。除此以外,太陽紋、雲紋、獸紋、箭紋等也常常採用寫意的手法融入瓦當。齊瓦當的紋路設計既有現實也有神話,它把抽象與具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由於瓦當面積較小,多數是將文字分開印製,排列成句,所以我們見到的多是單字、二字的半規瓦和排有四字、多字的圓瓦當。
隋、唐、五代時期,蓮花紋成為瓦當最普通的一種紋飾,早期的蓮花紋突起,多雙瓣,晚期較低平,單瓣居多,到五代時蓮瓣變為長條狀,與菊花的花瓣相似。唐代蓮花瓦當除在黃河流域發現外,在新疆的一些地方與雲南南詔遺址中也有發現,文字瓦當到隋唐時期基本絕跡,只有長安保慶寺等遺存一些。唐代的瓦當主要有三種。即灰瓦當、黑瓦當、和琉璃瓦當三種。灰瓦當較為松疏,用於一般民宅,黑瓦當質地堅硬,經過打磨,瓦面光滑,多用在宮殿和寺廟上。琉璃瓦為彩色,特殊材料製作,裝飾性強,美觀華麗,多用於皇家宮殿,唐朝的大明宮、太極殿、興慶宮等均為琉璃瓦當。琉璃瓦當多為黃綠藍色為主,唐朝重要建築上除用琉璃瓦當外,常在屋頂用疊瓦脊和鴟尾,除此以外,還製作木瓦當外塗油漆,用銅鏤空做瓦當。以顯豪華氣派。唐代建築的屋頂坡度較緩,屋頂曲線適度,較重要的建築都用顏色鮮明的筒瓦,在屋脊上還配上不同顏色的瓦件,彰顯屋頂的輪廓,再加上雄偉的斗拱,深遠的出檐,素雅的外牆粉飾,便形成了大唐建築高貴富麗的形象。在唐遺址中發現的雙弦瓦當為八瓣蓮花,中心有七顆蓮實,花瓣與邊輪之間連珠與弦紋各一道,就裝飾手法而言,注意了疏密、點線的變化。從中可以看出隋唐佛教興盛和寺院建築的繁榮。唐中期,瓦當中的蓮瓣翹卷短壯,無居簇感,無論是單雙瓣,還是疊扣瓣,均飾有連珠紋,有些連珠紋內又置上弦紋,使瓦當的紋飾更具層次性。而同期佛教中的忍冬、菩提、寶相花形成了隋唐瓦當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隋唐曾經輝煌一時,宗教建築與紋飾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蕩然無存,今天我們只能通過遺留下來的瓦當領略當年寺廟的煊赫華麗,儘管隋唐的瓦當藝術不能與秦漢比美,但具有時代特色的蓮花、獸紋為主的瓦當藝術的確立,以及後來龍鳳紋瓦當的推出,足以證明隋唐時期的瓦當在中國歷史上有過輝煌。

宋、元、明、清瓦當宋、元、明、清瓦當

宋、元、明三代和唐代一樣,一般藝人、學士跟著皇帝走,皇帝喜歡什麼,就創作什麼,致使瓦當走入低谷;另外,從宋朝開始樓閣建築裝飾由過去的瓦當轉變為磚雕,石鏤、琉璃瓦等,沖淡了瓦當作為裝飾品的地位,瓦當無發展之地,於是漸漸停滯下來。但是元朝少數民族政權,在瓦當研究使用上繼承了漢代匈奴民族的技藝,在瓦當中採用雲龍紋為主,兼有家籬、獸紋等,文字瓦當沿襲漢代“單于和親”瓦當模式,字型以漢字小篆蒙古文為主,結構嚴謹,字型多變,用筆奔放,筆意與秦漢瓦當相仿。元代瓦當多發掘於元代古城,文字瓦當多為四字,以吉語為主,如“單于和親”、“常山長貴”,特別是“常山長貴”此枚瓦當,周邊寬闊,周緣為多變之邊,內圓為細線,正中有一個圓圈,內為素麵大黑點,字格呈長方形,在每一方格間有雲紋,圖案與文字相映成趣,別有一番風味。

瓦當發展到清代又出現了轉機,特別是康乾盛世時,繼承、回復前人的瓦當技藝,各種紋飾瓦當重新面試,花樣繁多、林林總總。這一時期的瓦當紋飾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大類,即獸面紋、蓮花紋、龍紋、文圖合一類等。清代繼承和發展了歷史上的瓦當技藝的基礎上,創造出許多更精美、更細膩的紋飾。在龍紋瓦當中,以琉璃龍紋瓦當為主體,這種瓦當圖案構圖新穎,種類繁多。同時挖掘了紅山文化玉豬龍造型,繼承了四種瓦當中青龍之形態,有龍首居中,龍身雖瓦當圓輪而伸展,成團龍狀;有的龍居上中,龍身呈“s”形,左右擺動;有的只突出龍首,龍身細小,呈遠來之勢;有的一改正面龍的造型,龍首呈俯視之態,龍在環圓中擺動,呈遠處奔來之態;又有的瓦當四龍盤攪狀,龍首龍尾難分,其意境讓人撲朔迷離。這一時期的龍紋琉璃瓦當建築物遺留不下幾十種,由此,可以看出康乾盛世瓦當的紋飾是多么豐富,多么輝煌,根據今日龍紋琉璃瓦當存在的現實表明,清代龍紋與瓦當藝術不論在構圖、造型等方面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是清以前各朝代無法比擬的。清代瓦當的蓮花紋是多樣的,其主要有以下兩類,一類是俯視圖,一類是側視圖。俯視的主要有寶相花和多瓣蓮花圖等。側視圖有六瓣、七瓣、八瓣、九瓣和多瓣蓮花表現形式。清代的蓮花紋瓦當構圖十分精細,一般以正面花瓣為中心,組成浮雕式蓮花紋飾,四周配有蔓草及小波紋,凸顯雍容華貴,五彩繽紛。這一時期的蓮花瓦當紋飾,相當豐富,據考證記載,近七十餘種,這個數字在歷代中是少有的。

典型藏品

長樂未央 漢代長樂未央 漢代

最罕見的瓦當要數出土自漢長安城遺址的“大飛鴻”、“蟾蜍玉兔”、“益延壽”瓦當,這三件瓦當分別代表“太陽、月亮、延壽”,寓意日月同輝、天人合一和益壽延年。據《史記》載,漢武帝晚年欲求延壽,按方士公孫卿所言在甘泉宮旁修建了與仙人會面的益延壽觀,這三件瓦當屬於該建築上的構件,是國內罕見的瓦當極品。
最珍貴的是漢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當,分別代表天上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星宿,為四方神獸,具有辟邪禳災、祈福承喜之“神力”。如今整套的“四神”瓦當已十分少見,而館內卻收集了五套不同版本的四神瓦當,令收藏愛好者大飽眼福。

漢代瓦當。面徑17.5厘米。《漢書·高帝紀》:五年後九月治長樂宮,七年二月治未央宮。秦有興樂宮在長安鄉,漢易名為長樂宮。或雲,此瓦乃長樂宮瓦。毛俊臣謂:“長樂未央系古人泛用吉語,不是專指長樂未央兩宮而言。長樂未央瓦當出土多種,一般皆圓形,中為乳丁紋,以單線或雙線十字分割,上書“長樂未央”四字,也有寫成“未央長樂”的,字型都處於篆隸之間,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秦磚漢瓦博物館內有個“瓦當王”,是秦代的夔龍紋大半瓦當,其面徑達6450厘米,同樣出自秦代的兩個夔鳳紋大半瓦當,直徑都在50厘米以上,巨大的板瓦通常被用於宮殿的大樑上,被稱作“遮朽”,瓦當越大,說明宮殿規模越大。
最具皇家氣象的磚是漢代御道磚,這些刻有“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踐此萬歲”字樣的方磚,只有在漢代舉行豐收大典時,供天子踩踏專用,一旦典禮結束,便要收起。而最具特色的,要數館內收藏的歷代32件佛像瓦當,有北魏造像紋瓦當、唐代飛天滴水瓦、佛像紋滴水瓦等,雕工細膩,精美絕倫。

交通情況

大飛鴻 漢代大飛鴻 漢代

在西安大雁塔東南,距大雁塔直線距離7公里。525路公交,到杜陵(漢宣帝陵)下。

門票價格

30元,車輛進門5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