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紋

蓮花紋

蓮花紋是中國古代傳統紋飾之一。自南北朝後流行。元至清代,蓮花紋的變化較多,有纏枝蓮、把蓮等,並常於動物紋樣組合在一起。

簡介

蓮花紋寶座蓮花紋寶座

中國古代傳統紋飾之一。自南北朝後流行。多出現在瓷器上,作為裝飾。其變化豐富。有獨立紋樣,也有四方連續。南北朝至唐代,蓮花紋常作為瓷器的主題紋飾,碗、盞、缽、盤的外壁或內劃複線仰蓮,有的盤心還飾蓬萊紋,酷似盛開的蓮花。亦見雕刻成立體狀的蓮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蓮花尊,五代的蓮花形盞托等。宋代開始變為輔助紋飾。元至清代,蓮花紋的變化較多,有纏枝蓮把蓮等,並常於動物紋樣組合在一起,如:蓮池水禽、蓮池游魚等。

文化含義

蓮花,是我國傳統花卉。《爾雅》中有“荷,芙渠……其實蓮”的記載,古名芙渠或芙蓉,現稱荷花,盛開時花朵較大,結果時可觀賞,可食用,葉圓、形突,春秋戰國時曾用作飾紋。自佛教傳入我國,便以蓮花作為佛教標誌,代表“淨土”,象徵“純潔”,寓意“吉祥”。蓮花因此在佛教藝術中成了主要裝飾題材。

發展歷史

蓮花是我國傳統的裝飾紋樣之一,自春秋時期即已出現於青銅器裝飾上,到了六朝時期,隨著佛教的興盛,蓮花裝飾逐漸成為陶瓷產品的主要裝飾紋樣,直至如今,人們對於蓮花的喜愛程度不減當年。主要研究陶瓷裝飾中蓮花紋樣的傳承歷史,理清其發展脈絡。蓮花紋樣的來源蓮花,通稱荷花,又名芙蓉、芙蕖、水芝、水花、荷華等,早在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發現荷花的有關化石遺存,因此我國自古即有愛蓮花的習俗,歷代文人墨客多有稱頌,稱它為“君子”花,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佳句,周敦頤更是贊其“出淤泥而不染”。

演進及運用

傳統蓮花紋樣的文化意蘊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蓮被人們不斷賦予各種涵義,發展出豐富多彩的“蓮文化”。蓮花在佛教中常比喻為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蓮花在佛教中視為“淨土”的代表,同樣在佛教中,佛座為蓮座,佛眼稱為蓮眼,佛經也有《妙法蓮花經》等。在我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有“

明代黃花梨蓮花螭紋曲屏透雕明代黃花梨蓮花螭紋曲屏透雕

蓮宗”一說,是因為佛教淨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淨土。在佛教的傳播與淨土蓮宗的建立與發展中,魏晉南北朝時期對蓮花的崇拜形式,內容日益豐富多彩,佛教把蓮花的自然屬性與佛教的教義、規則、戒律相類比美化.逐漸形成了對蓮花的完美崇拜,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蓮為代表,可以說蓮即是佛,佛即是蓮。在古人來看,蓮花還象徵著“生殖崇拜”,如“魚戲蓮”。同時也有“蓮生貴子”之意。,在民間廣為流行,尤其多見於婚嫁的居室裝飾、器具裝飾、服飾用品等。二、蓮花紋樣的演進蓮花紋是中國古代傳統紋飾之一。自南北朝後流行。多出現在瓷器上,作為裝飾。其變化豐富。有獨立紋樣,也有四方連續。南北朝至唐代,蓮花紋常作為瓷器的主題紋飾,碗、盞、缽、盤的外壁或內劃複線仰蓮,有的盤心還飾蓬萊紋,酷似盛開的蓮花。在中國傳統的裝飾紋樣中,蓮花紋樣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有人認為蓮花圖紋是隨著佛教盛行由印度傳入中國的。其實,從相關文獻以及出土文物來看,早在上古時代,就有了關於蓮花的記載……,蓮花紋樣的套用同樣也早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便出現在了器皿、銅鏡、瓦當、建築上。

審美意義

荷花又稱蓮花,古代稱芙蓉、水芝,雅稱溪客。花開時稱芙蕖、未開時稱菡萏。最早起源於楚國,在《楚辭》中有“集芙蓉以為裳”,“因芙蓉而為媒”,“芙蓉”即指蓮花。在陶瓷裝飾上使用蓮花紋樣,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春秋時期即已出現於青銅器裝飾上。自東晉、北魏以後,隨著佛教藝術的盛行,用蓮花紋樣作為裝飾更是達到極盛。在瓷器裝飾上,蓮花、蓮實與蓮瓣紋成為主要題材,蓮瓣紋和以荷蓮、忍冬紋等組成的卷草紋,特徵鮮明,富於變化,成為魏晉南北朝陶瓷裝飾的時代特點,具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和欣賞價值。至隋唐五代,蓮花紋樣逐漸與中國的審美情趣相融合,逐漸脫離宗教的涵義,普遍為民間藝術所採用,成為優美的裝飾題材,具有獨特的審美意義,下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一、蓮花紋樣的裝飾性中國傳統蓮花紋樣的本質,在於它的審美意義。紋樣的出現都有一定的裝飾作用,人們用蓮花紋樣裝飾生活並賦予其象徵寓意,蓮花紋樣的裝飾性就自然成為紋樣審美意義的主要方面。

蓮花紋蓮花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