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麻鳽

褐麻鳽

麻鳽屬的種類主要分布於溫帶地區,體大,兩外形相似;天,雄鳥的鳴聲低沉而響,很遠就可聽見;由雌鳥用植物材料在緊靠水面處築粗糙的巢;每窩產4∼6枚淡褐卵。該屬最大的種是大麻鳽(B. stellaris),體長達75公分(30吋),分布自不列顛群島到東南亞,亦見於南非。美洲麻鳽(B. lentiginosus)個體稍小。其他種類還有澳大利亞麻鳽(B. poiciloptilus,即褐麻鳽)和南美洲麻鳽(B. pinnatus,即長羽麻鳽)。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褐麻鳽[1]

褐麻鳽褐麻鳽

【中文別名】澳洲麻鳽
【拉丁學名】Botaurus poiciloptilus
【命名時間】Wagler, 1827
【英文名稱】Australasian Bittern[2]
【科屬分類】鳥綱鸛形目鷺科麻鳽屬

外形特徵

褐麻鳽是一種大型涉禽,身長75cm。具保護色,羽毛擬周圍的環境。額頂白色;上體斑駁褐色;下體具深褐色和淺黃色條紋,前頸和胸部具棕褐色縱紋。

褐麻鳽褐麻鳽

額、頭頂至後枕黑褐色,枕冠羽端淡皮黃色並具纖細黑色波形紋;後頸、肩、背黑色,羽緣皮黃色,眉紋、耳羽和頸側棕黃色;顎紋粗著,褐色;頦、喉淡棕白色、中央喉紋棕栗色;胸、腹皮黃色,前胸中央具棕栗色粗著縱紋;兩脅和腋羽皮黃白色,具褐色橫斑;肛周和尾下覆羽乳白色,具淡褐色縱紋。虹膜黃色;眼先裸露皮膚黃綠色;嘴黃褐色;腳和腿淡綠色,跗跖和趾黃綠色。嘴長而尖直,翅大而長,腳和趾均細長,脛部部分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後,中趾的爪上具梳狀櫛緣。雌雄同色。體形呈紡錘形,體羽疏鬆。

分布範圍

分布於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生活習性

褐麻鳽棲息於江湖濱岸及沼澤地帶,站立時嘴尖朝上,羽色模仿周圍的蘆葦和草,可避免被發覺。以尖利的喙捕捉魚、蛙、蜘蛛、昆蟲、蝸牛和濕地及沼澤地的小動物為食。

褐麻鳽褐麻鳽

生長繁殖

褐麻鳽繁殖期在蘆葦叢由雌鳥用植物材料在緊靠水面處築粗糙的巢,每巢產6橄欖褐色卵。雌雄共同孵卵。雛為晚成性。

保護等級

褐麻鳽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瀕危(EN)。

褐麻鳽褐麻鳽

鸛形目百科

鸛形目(Ciconiiformes) 鳥綱的1目,為中型涉禽。頸和腳均長,腳適於步行;嘴形側扁而直;眼先裸出;脛的下部裸出;後趾發達,與前趾同在一平面上。棲於水邊或近水地方。覓吃小魚、蟲類及其他小型動物。在高樹或岩崖上營巢。

鷺科的鳥類

鷺科Ardeidae有17屬62種。大、中型涉禽,體形呈紡錘形,胸前有飾羽,頭頂有的有冠羽,在繁殖期均是重要的炫耀特徵。具有“三長”的特點,即喙長、頸長、腿長。腿部被羽,脛部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後。沒有明顯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個食道都能儲存食物。飛時頭頸彎曲。主要活動於濕地及附近林地,它們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指示物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