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以佐

江西興國人。1925年到廣州黃埔軍校工作,任準尉司書,後進軍校第四期政治大隊學習。在校期間加人中國共產黨。

基本信息

生平

(1907-1930) 1926年畢業後,回贛南領導工農運動,曾任中共興國縣委委員。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南下途中返回興國,到農民武裝“三點會”中從事革命活動,任中共贛縣臨時縣委委員。1928年春參加贛南農民起義。1929年後,任贛南紅軍第二十五縱隊黨代表,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團政委,第二十軍政治部主任。 1930年12月“富田事變”後,被定為“AB團分子”遇難。1945年平反昭雪。

事跡

蕭以佐,縣城東街蕭屋村人。1919年在贛州省立第四中學求學時,和胡燦等領導組織了贛州學生回響“五四”運動的遊行示威,並被選為代表參加贛州學生代表大會。會上,他慷慨陳詞,痛斥賣國求榮的軍閥政府。會後,他和胡燦等率領學生隊伍搜查日貨當眾焚毀。

1921年,中學畢業後回到家中,以制蚊香為業,在觀音閣成立“青年聯歡會”,借開展文娛活動,團結社會青年。1925年10月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學習,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7月提前畢業,以特派員身份,經潮州、汕頭、贛州回到興國。9月,在縣城赤墈國小當教員,秘密進行革命活動。中共興國縣支部幹事會成立後被選為妥員。1927年1月,調南昌軍官教導團任連指導員,參加打擊國民黨右派勢力的“四一”革命民眾運動。“八一”南昌起義後,回到興國進行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工作,先後參加了羊山會議和冰心洞會議,往來於高興、鼎龍、城岡等地,進行秘密的革命活動。1928年12月,任紅二團參謀,國民黨政府緝捕未獲就燒了他的房子。1929年8月,任紅二十五縱隊政委,游擊於興國、萬安、泰和邊境,參加了攻打泰和、吉安的戰鬥。1930年縱隊編入紅二十軍,仍任紅二十軍一縱隊政治委員,後改任軍參謀長。1931年6月,隨部隊參加黃陂肅反,被誣受害。

民國人物(六)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國民人物(二)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民國人物(二)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