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庸

李尚庸

李尚庸(1887-1966年),又名向榮,字永岑,號用勤,江西省樂平縣渡頭村人。與歐陽武、伍毓瑞、傅朝樞、龔師曾、彭程萬、王明選等人合稱“江西八老”。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李尚庸 李尚庸

李尚庸生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四月初一,20歲以前在家鄉讀私塾。1907年投考江西陸軍國小,1910年轉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辛亥革命期間,李尚庸一度在‘海容“號兵艦上任參謀,後又轉入南京鼓樓軍校就讀。翌年,李尚庸被舉薦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一期炮科,1913年10月第十期畢業,任江西第九混成旅見習官兼隨營學校教官。

此後歷任江西第九混成旅排長,滇軍十三支隊營副、贛軍伍毓瑞部軍部參謀,討袁軍江西總司令部參議。江西講武堂教官。粵軍陳德平部少校團附,東路討賊軍二旅營長,桂軍軍官學校教官等職。

1924年,李尚庸在廣州沙頭桂軍軍官學校任教官時,經保定軍校時的同學張治中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同年受委擔任黃埔軍校兵器教官兼虎門要塞威遠炮台總台長。不久,李尚庸升任黃埔軍校兵器主任教官兼長洲要塞司令部參謀長(司令為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兼任),鏇又代理司令之職。黃埔軍校成立國民黨特別黨部時,被推選為執行委員。鏇被擢升為黃埔軍校軍械處處長,專門負責接受蘇俄援助廣東革命政府的武器裝備。

參加北 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務局少將軍械處長。

1927年初國民黨中央委派方誌敏、劉九峰、鄧鶴鳴、李尚庸等八人為中央特派員,暫行國民黨江西省黨部職權並迅速組建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後任國民黨江西省黨部黨務委員、江西省政府委員,省建設廳廳長,後又任南昌市市政委員會主任委員(即市長,1927年4月—1928年1月)兼市公安局局長。1927年4月,李尚庸免南昌市公安局長兼職,同時,舉薦朱德接任。

“八一”起義之後,李尚庸在當局眼中,成了一個“準共產黨”, 1929年1月,在南京當局的授意下,江西省政府終於對李尚庸公開清算,以其對抗中央、破壞黨務的罪名著即撤職查辦。李尚庸聞風急忙潛住上海,在法租界徐家匯建業里隱居近兩年,從此脫離國民黨。

1931年,陳濟棠在兩廣公開樹幟反蔣,並且廣為收羅反蔣人士結成同盟。李尚庸與陳濟棠早在廣東時就是舊交,接到陳濟棠的電邀,李尚庸當即趕赴廣州,就任廣東省政府少將參議。1932年,任陳濟棠、余漢謀的駐贛代表,負責處理廣東省政府在贛的利益和事務。1934年,國民黨軍隊對蘇區進行了最後的“清剿”。李尚庸時任江西協剿委員會委員。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李尚庸於兵荒馬亂之中棄職回到家鄉樂平。家居兩年多。

1939年春,李尚庸應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第七戰區長官司令部司令余漢謀、副司令蔣光鼐之請,擔任他們的中將顧問,併兼任廣東省政府和第七戰區駐贛購糧處主任,常駐江西戰時省會泰和縣和贛州等地,為其籌劃撥運軍糧民食。後又兼任江西移民委員會副主任,協調贛粵兩省移民事宜,將廣東省東江地區大部分災民遷移到贛南各縣定居。1944年夏天,侵華日軍為打通大陸交通線,集中兵力,沿粵漢路同時溯贛江齊頭南進,以求最後一逞,泰和、贛州一片混亂,李尚庸又一次折返故里。

1949年4月,解放大軍渡江南下,李尚庸邀集其他七老等知名人士,組織“應變會”。利用他的舊部等關係,首先打算掌握公安機關武裝和其他私人武裝,籌措款項和大米,策應解放軍南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李尚庸一直受到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應有的尊重和對待。1950年5月,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委員、省民政廳副廳長,中國救濟總會江西分會副秘書長,並被邀請擔任江西省人民代表1952年3月,由龔師曾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歷任民革南昌市委委員,民革江西省委委員,民革中央團結委員。自1954年至1963年,連續當選為江西省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省人民委員會委員,同時任省民政廳副廳長。

文革中遭迫害,1966年9月1日,自殺,終年七十有八。

歷史平反

1979年,中共江西省民政廳黨組根據中共中央的有關規定和中共江西省委的指示,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和有錯必糾的原則,撤銷了文化大革命中強加給李尚庸的一切誣陷不實之詞,在南昌市召開追悼大會,給予公開平反,恢復名譽。

民國人物(六)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