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世斌[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鍾世斌[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鍾世斌[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鍾世斌(1905-1935) , 江西興國人。出生於貧苦長工家庭,少時參加勞動。1905年出生,興國縣高興鎮石子陂人,年幼喪母,跟父親學做竹笠。鍾世斌從4歲起,就在父親編雨笠時幫忙打下手。後來,父親節衣縮食,攢了一點錢送他讀了兩年書。因無學費而被迫輟學後,鍾世斌一門心思劈竹剖篾編起了雨笠。每當看到父親因操勞過度而日漸乾枯衰老的面容時,鍾世斌的心頭總會泛起一股連自己也就不清的苦澀。這時,他就一個勁地編雨笠,做家務。不管颳風下雨,每逢圩日,他都要早早地起床,將雨笠挑到離村20里外的高興圩去賣。農忙季節,跟著父親一塊下田勞作,泥里水裡,儘管他時常累得腰酸背痛,卻總是暗自咬緊牙關,從未向父親說過一聲苦,叫過一聲累,默默地為父親分擔著家庭生活的重擔。少年時代的辛酸經歷,鍛鍊了鍾世斌的筋骨,養成了他不屈不撓、不畏艱難困苦的個性。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鍾世斌(1905-1935) , 江西興國人。出生於貧苦長工家庭,少時參加勞動。讀幾年私塾後,13歲輟學隨父學編竹笠、種田。1928年冬加入贛南工農革命軍第七縱隊,同年12月20日參加興國武裝暴動。1929年2月任山石鄉農民協會主席。參加創建贛南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夏任興國縣高興區蘇維埃政府財政部部長。1932年春被選為興國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參與領導全縣深入土地革命,發展農業生產,擴大紅軍2727人,使興國獲得江西“全省總錦標”,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著名的“模範縣”。1933年4月調任閩贛省革命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土地部部長。8月改任粵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參與領導全省各項建設,大力發展工農業生產,籌集大批糧食、物資,支援紅軍反“圍剿”作戰。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各次反“圍剿”鬥爭。1934年1月出席了全國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大會主席團委員。2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8月調任贛南省蘇維埃政府主席。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奉命留在原地堅持鬥爭。不久任由贛南省黨政軍機關組成的贛南團副團長,兼第二支隊政治委員,發動民眾,開展游擊戰爭。1935年2月間,在信豐、安康、贛縣邊境遭到國民黨軍重兵包圍,在突圍時被俘。雖然受到嚴刑拷打,但立場堅定,嚴守機密。同年5月被叛徒出賣,慘遭殺害。

人物生平

鍾世斌,高興鄉石子陂人,出生貧農家庭。年幼喪母,跟父親學做雨笠。後來,父親節衣縮食,送他讀了兩年書。1928年參加革命,在東固紅軍第七縱隊做偵察工作。1929年回鄉任鄉農協主席。1930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3l年,由高興區蘇維埃政府主席調縣蘇維埃政府財政部長。1932年選為縣蘇維埃政府主席。1933年春,參加了贛東北蘇區巡視參觀團赴弋陽等地參觀學習後,調任閩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1934年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9月,粵贛省改為贛南省,任贛南省蘇維埃政府主席。10月,主力紅軍長征後,幫命留在地方堅持革命鬥爭。他將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省軍區工作人員及於都、會昌等地的地方幹部和獨立營共300餘人組成贛南獨立團。1935年2月12日,獨立團從於都禾豐出發,在閩、粵、贛三省交界的亂石、羅畝、寒峰、熱嶺一帶與國民黨政府軍激戰七晝夜。在這最艱苦的鬥爭時刻,他鼓勵戰友們說:“我們要打開一條血路,到油山去會合項英、陳毅。大家不要怕流血犧牲,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我們只要有一口氣,就不能投降,只要還有一顆子彈,就要打擊敵人,為了黨為了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終因彈盡糧絕,受包圍被俘,被送至吉安別動二十四大隊。他巧妙地隱瞞了自己的身份,不久被釋放。3月初,他往湖南尋找部隊,在泰和遇叛徒告密,被敵人追捕殺害。

人物事跡

鍾世斌:領袖面前立誓言

父親節衣縮食,送他讀了四年半私塾。1928年參加革命,先後任鄉農協主席,區蘇維埃政府財政部部長,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閩贛省肅反委員會主任兼土地部長,粵贛省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主席等職。在1934年1月召開的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34年4月下旬,毛澤東策馬來到會昌縣文武壩視察中央蘇區南線。鍾世斌陪同毛澤東視察。毛澤東問他:“喝過幾年墨水?”鍾世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主席,我唯讀了四年半私塾。”毛澤東爽朗地笑著說:“四年半,不錯嘛。有人說山間出馬列主義,我還要說,山間出省主席,出狀元郎。了不得啊!”鍾世斌謙虛地說:“主席過獎了,我豈能與毛主席相比!”

視察結束後,毛澤東思緒萬千,揮毫寫下了著名的《清平樂·會昌》:“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詩中描繪的蓬蓬勃勃的動人景象,就是稱讚鍾世斌等粵贛省黨政軍幹部和民眾創造的大好革命形勢。

長征前夕,毛澤東住在於都縣北門何屋,得了病。鍾世斌與毛澤東同住一個屋子。那時,醫療條件很差,鍾世斌心急如焚,到處求醫問藥,主動協助衛生員鍾福昌(即鍾光,興國人)熬藥燒水,悉心照料,使毛澤東很快恢復了健康。隨著形勢的變化,毛澤東曾借用唐代詩人羅隱“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的詩句,告誡鍾世斌要作好留守蘇區嚴酷鬥爭環境的精神準備。鍾世斌當即表示:“任憑東西南北風,世斌不做擺頭翁。”並在毛澤東面前立下了錚錚誓言:“生是革命人,死做革命鬼”,決不因環境變化而失節。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於都河開始長征,鍾世斌被留在蘇區打游擊。同年12月,中共贛南省委在於都小溪召開會議。根據贛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蘇區分局書記項英的指示,贛南省委、省蘇合併,組成贛南團。吳蘭甫任團長,鍾世斌任副團長兼第二支隊政委。會後,鍾世斌率部赴信豐、南康、贛縣邊境開展游擊鬥爭。1935年2月,第二支隊陷入敵人重圍,血戰七天七夜,當部隊轉移到金雞野豬窩時,遭敵人伏擊,鍾世斌不幸被俘。

鍾世斌被捕後,被押解到吉安監獄,與周愛民在牢房裡相會,兩人不勝驚喜。鍾世斌對周愛民說:“老周,我在毛主席面前發過誓,生是革命人,死做革命鬼,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戰鬥到底。”鍾世斌說到做到,雖多次身受酷刑,但寧死不屈,從不吐露真情,只承認自己是名普通戰士。敵人抓不到證據,只好把他押送回興國。途中他伺機潛逃成功,又隻身踏上了去湖南尋找長征隊伍的征途。不幸在泰和縣嚴興渡口與叛徒袁澄清相遇,被其出賣而再次被捕,落入殘暴的地方還鄉團手裡,當即遭到殺害,時年30歲。

國民人物(二)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民國人物(二)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