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大麥9號

莆大麥9號

莆大麥9號屬春性、二棱皮大麥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35天左右,比對照莆大麥5號遲熟5天;產量高;品質優;田間調查未發現白粉病和赤霉病,現場考察輕度感染赤霉病,不抗網斑病,抗倒性中等。適宜福建省冬季種植,栽培上後期應注意排水防漬、防倒伏,防治赤霉病、網斑病和蚜蟲。

基本信息

選育單位

:福建省莆田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四川150/莆868179

特徵特性

:該品種中早熟、春性、二棱皮大麥,全生育期平均135天左右,比對照莆大麥5號遲熟5天。幼苗直立,葉色濃綠;株型緊湊,整齊度好,分櫱力強;穗長芒有鋸齒,長方形,穗大粒大,籽粒飽滿,橢圓形,淡黃色,大小均勻,後期轉色好。株高79厘米左右,畝有效穗數31萬穗左右,每穗結實26粒左右,千粒重45克左右。品質優,籽粒粗蛋白質含量14.4%,澱粉含量59.2%。田間調查未發現白粉病和赤霉病,抗倒性中等。
產量表現:2004-2005年參加省大麥品種區試,平均畝產330.5公斤,比對照莆大麥5號增產12.22%,達極顯著水平;2005-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292.5公斤,比對照增產12.28%,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311.5公斤,比對照增產12.25%。

栽培技術要點

:11月中旬前後播種,全生育期掌握135天左右;畝播種8-10公斤,保證畝基本苗15萬以上;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抽穗前期視苗情酌施穗肥,確保大穗大粒,氮、磷、鉀比例1.0:0.8:0.8;採用大畦窄溝種植,播種後及時灌好出苗水,保證早出苗出全苗,孕穗期噴藥防蚜蟲一次,後期注意排水防漬、防倒伏,防治赤霉病、網斑病和蚜蟲。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意見:莆大麥9號屬春性、二棱皮大麥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35天左右,比對照莆大麥5號遲熟5天;產量高;品質優;田間調查未發現白粉病和赤霉病,現場考察輕度感染赤霉病,不抗網斑病,抗倒性中等。適宜福建省冬季種植,栽培上後期應注意排水防漬、防倒伏,防治赤霉病、網斑病和蚜蟲。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2011年優質種子11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