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花829

泉花9號屬珍珠豆型花生品種,春播全生育期125天左右;產量較高、穩產性較好;中感葉斑病,中抗鏽病,感青枯病。適宜福建省春花生產區種植,栽培上注意防治葉斑病、青枯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基本信息

品種類別: 花生

品種名稱: 泉花9號(泉花829)

審定編號: 閩認油2009001

品種來源: 福建省泉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泉花327/粵油92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珍珠豆型,株型直立,較緊湊,長勢中上,主莖高47.3厘米,側枝長53.3厘米,葉片大小中等,葉色濃綠,花黃色。單株總分枝數5.5條,結果枝數4.8條,單株結果數16.3個,莢果繭形,飽果率81.5%,雙仁果率73.8%,莢果較整齊,大小中等,百果重179.5克,百仁重68.3克,公斤果數700個,公斤仁數1588個,出仁率70.6%,種皮粉紅色。兩年省區試田間調查葉斑病0-6級,平均2.3級,綜合評定中感葉斑病;鏽病0-5級,平均2.3級,綜合評定中抗鏽病;抗旱性中上、抗倒性較強、耐澇性中上;2006、2007年青枯病室內人工接菌鑑定平均發病率分別29.63%、68.89%,綜合評定為感病。經福建省糧油中心檢驗站測定,蛋白質含量24.5%,含油量52.5%,油酸含量50.6%,亞油酸含量31.2%,油酸/亞油酸比值1.62。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25天,與泉花10號相當。

產量表現

2006年參加省春花生新品種區域試驗,莢果平均畝產250.27公斤,比對照泉花10號增產7.21%,增產極顯著;籽仁畝產175.65公斤,比泉花10號增產9.41%,增產極顯著。2007年續試,莢果平均畝產274.54公斤,比泉花10號增產3.77%,增產不顯著;籽仁畝產183.24公斤,比泉花10號增產4.09%,增產不顯著。兩年平均莢果畝產262.40公斤,比泉花10號增產5.38%,籽仁畝產179.45公斤,比泉花10號增產6.63%。

栽培要點

春植以3月上旬至4月上旬為宜,南早北遲,秋植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北早南遲;適期內早播有利高產。

在中等肥力田塊,春植每畝種植1.0萬穴左右,秋植每畝種植1.1-1.2萬穴,雙粒穴播。施肥上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酌施花肥,後期視苗情根外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注意氮、磷、肥配合施用,適當增施磷、鈣、硼肥。水分管理方面掌握蹲苗、乾花、濕針、潤果的原則,遇旱及時灌水,在雨水較多的季節和低洼田塊,應及時排水。

生育期間注意及時中耕除草,清溝培土。注意防治病蟲害,春植應注意防治小地老虎、蠐螬及葉斑病危害,秋植注意防治斜紋夜蛾、甜菜夜蛾、小綠葉蟬、鏽病和葉斑病等的危害。

2011年優質種子11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