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璉[明代軍事家]

胡璉(1469-1542)明代軍事家、政治家、抗葡英雄。字重器,又字南津,淮安府沭陽縣新河人,晚年告老還鄉後居淮安府城。

基本信息

簡介

胡璉(1469-1542)明代軍事家、政治家、抗葡英雄。字重器,又字南津,淮安府沭陽縣新河人,晚年告老還鄉後居淮安府城。胡璉為胡潭之子,自幼聰穎好學,飽讀詩書,秉成家學,工書法,善詩文,學習十分勤奮,年青時就名聞鄉里,被當地人尊為詩壇之首,史書稱其聰穎嗜學,喜交文友,名噪一時。胡璉於弘治乙卯(1495)科中舉人,乙丑(1505)科中進士,歷任南京刑部郎中、閩廣兵備道,累擢升巡撫、戶部右侍郎。胡璉博學多才,精通經史,兵備尤精,膽略過人,為我國學習和改進西方堅船利炮之先驅人物。晚年教授門徒,兼修國史,著有《南津詩集》行世,卒後贈太常少卿。

政治生涯

胡璉在閩廣兵備道任內,戰功卓著,名貫遐邇。當時葡萄牙人盤據在東南沿海島嶼,仗其火器先進,經常肆意騷擾我沿海居民生產生活,無惡不作。胡璉曾以精銳之師,出其不意給海匪以沉重的打擊,屢次獲勝,繳俘頗豐,蕩平南海之敵,國威大振。胡璉把繳獲的西洋火器稱其名為“弗郎機”,其殺傷力強,為害尤烈,胡璉命明朝神機營進行改進和仿製其火器,將火炮引入,後名為“神機炮”,用於武裝軍隊,對當時中國軍械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鑑作用。胡璉在閩任上剪除惡吏,執法如山,加強海防,政績卓著,閩人念其功德為其造像勒石,頌其功德。胡璉雖以文折桂,精四書五經,但是膽略過人,尤精兵備。征討安南(今越南)時,朝廷不顧當時胡璉年事已高,決定再次起用,委任督運糧餉,胡璉欣然領命,老當益壯,為國效力。胡璉告老還鄉後,潛心研究經史,教授生徒,鄒守益、程文德兩學者鈞在其指點而成名。奉政大夫,經筵講官,賜進士及第翰林院修撰呂柟先生,於胡璉致政時期為其寫敘,即《胡公致政還沭陽敘》,對其生世作了記載並作客觀公正評價。康熙己未年舉博學宏詞科翰林院檢討,山陽毅文張鴻烈拜贊胡璉像曰:“鯨波弗靖島寇,亂華火器猛迅,殺人如麻,厥器何名,弗郎機,牙誰其殪之封豕長蛇,胡公一怒,令肅風沙折馘授首如剚鰭鯊,奪其利器捷於鏌鋣,流傳中國機巧有加,文臣不封至今,嘆嗟。”亦對其功績作了記載並作客觀公正評價,應該可信,足以說明胡璉之歷史貢獻。

成就

胡璉家一門三進士、兩舉人,實為罕見,長子效才,正德丙子(1516)科舉人,丁丑(1517)科進士,文才出眾,才思縝密,授河南道御史,擢真定府知府;次子效忠,正德乙卯(1519)科舉人,授順天府治中,擢京府通判;三子效謨,蔭襲雲南澄江府知,效謨勤於政事,精通水利,著有《復閘舊制》,資料豐贍,頗多創見,為時人推重,胡渭、顧炎武等人著作中多次引用其文。效忠之子胡應徵,嘉靖丁未(1545)科舉人,舉經魁;胡應嘉,嘉靖壬子(1552)科舉人,丙辰(1556)科進士。授江西宜春縣知縣,擢吏科給事中,二遷都給事中。以耿直敢言而著稱。明代文學家吳承恩稱其為“長淮名門第一”。明萬曆《淮安府志》224頁和民國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及1996年《沭陽胡氏族譜》均有明確記載。

明代名人(一)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說亡於1683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復興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