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明代官吏]

劉陽,男,漢族,生於1496年,安福縣人,代表作《三五先生洞語》《晚程記》。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少時受業於彭簪,後好王守仁之學。嘉靖四年(1525)中舉人,任安徽碭山知縣。

當時碭山“盜賊”甚多,為穩定社會秩序,劉陽將王守仁在贛州首創的“破山中賊”、“破心中賊”的做法移植過來,首先擒獲了“盜賊”首領並將其正法,然後“表孝子”、“祭節婦”,宣揚傳統的封建道德規範。公務之餘,深入鄉村召集鄉民,親自給他們講學,講述國家與民眾的關係,勸說民眾要遵守國家法度。與此同時,率民眾興修水利、預防洪澇。發生河患時,親自“禱於河神”,當地民眾大受感動。幾年後碭山社會穩定,民眾生活改善。由於政績顯著被召人京,為福建道監察御史。為官正直,不阿權貴。世宗想改建萬壽宮為永禧仙宮,官員們紛紛上疏附和,劉陽毅然說:“此當諫,不當賀也。”權臣嚴嵩以光祿少卿的職位對其進行拉攏,劉陽稱病歸隱,與同鄉在故鄉築雲霞洞研講經學。

曾在復真書院等處講學30年,病逝後,鄉人為其立祠刻碑以為紀念。

學術成就

治學嚴謹,倡實事求是,曾說:“為學不務行,恐無救,虛於高而無實,非學也;務行不研幾,恐無救,行於直而罔覺,非行也。”又常述王守仁語:“人能甘至貧至賤者,斯可為大儒;義利之辨,最為學者大關頭,吾輩不可不慎思此言。”著《三五先生洞語》《晚程記》《人倫外史》《吉州正氣錄》《論學要語》《接善編》,大部分收入《三五劉先生集》15卷中。

明代名人(一)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說亡於1683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復興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