翎子功

翎子功

翎子功是戲曲表演基本功之一。

翎子功

正文

戲曲表演基本功之一。翎子,是插在盔頭上的兩根約五、六尺長的雉雞翎,除起裝飾作用外,還通過舞動翎子,作出許多優美的身段動作,藉以表現人物的心情、神態。翎子功,即舞動翎子的技巧、功夫,俗稱“耍翎子”。各行腳色都用,小生用得最多,故有“雉尾生”(“翎子生”)一行。插戴翎子的多為英武(如周瑜穆桂英)、勇猛(如楊七郎)、慓悍(如典韋)或暴戾(如屠岸賈)的人物。按舊例,草莽英雄如《九龍山》的楊再興、《盜御馬》的竇爾墩,舊時的外邦君主將帥如《挑滑車》的金兀朮、《蘇武牧羊》中的單于王等都戴翎子,同時加戴狐尾。神怪妖魔如《青石山》中的周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等也多插翎子和加戴狐尾。耍翎子的技巧有單掏翎、雙掏翎、單銜翎、雙銜翎,以及繞翎、涮翎、抖翎、擺翎等多種,可以表達喜悅、得意、氣急、驚恐、沉思、憂慮等各種感情。蒲劇晉劇梆子劇種的翎子功尤為出色,並有許多特技,如《小宴》中呂布的耍翎子特技,在刻畫人物性格和表達人物感情上,有突出的戲劇效果。

配圖

翎子功

相關連線

京劇術語·表演程式

京劇的表演程式是在長期的舞台實踐和豐富紛繁的社會生活中高度提煉的表演語彙,它不僅使生活萬象舞蹈化、音樂化、節奏化,而且形成了規範不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