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鐙

朝天鐙

朝天鐙,中國古典舞基本動作之一,戲曲舞台常見,左手朝上,左腳上蹬,如古代兵器“朝天鐙”象形,故名朝天鐙。

介紹

朝天鐙朝天鐙

朝天鐙:中國古典舞基本動作之一。是自己用手將一條腿架起做更高軟度的控制動作,對於進一步訓練腿的控制能力及軟度有相當作用;同時也是一種表演動作。分搬正朝天鐙和搬側朝天鐙兩種。

正朝天鐙:正步準備,動力腿吸起成前吸腿,然後用同一邊的手托住腳後跟往上搬直,在腿向上伸直的過程中腳面由繃勾起,腳尖正對眉梢,和頭的距離越近越好,另一手可扶把,離把時做單山膀或托掌。

搬正朝天鐙:演員站直身形,二目平視。左腿提起,腹部提氣,用左手握住左腳跟向上搬腿。左腳尖對準左肩,並向頭部靠近。右手拉山膀亮式。稱為搬正朝天鐙。

搬側朝天鐙:上身直立,站左丁字步。盤起左腿,小腿上提,用左手從其內側伸出,握緊腳跟,勾起腳尖,將左腿朝左耳邊搬去,腳尖對準頭部左側。兩腳交替進行。

京劇術語·表演程式

京劇的表演程式是在長期的舞台實踐和豐富紛繁的社會生活中高度提煉的表演語彙,它不僅使生活萬象舞蹈化、音樂化、節奏化,而且形成了規範不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