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E-2C預警機

美國E-2C預警機

美國E-2C預警機是美國海軍唯一的預警機,並為多國空海軍採用。E-2C,1971年1月初次試飛,73年12月開始服役。美國海軍總計定購了166架,71年開始產生,96年全部交貨。從外型上看,E-2C與E-2B以下區別:為了容納ALR-59雷達,機首加長了33cm,機頭雷達罩一般漆成黑色,E-2B通常是與機體一致的白灰色;E-2B在機首正中有兩個著陸燈;E-2C則安裝在機鼻下方;機腹新增加的線路使得右舷處多出一個凸出長條;為適應ALR-59雷達的尺寸,平尾一直延伸到位於外端的兩個垂尾外面大約12cm的地方。E-2C最大的改進在於新型的機載雷達和電子設備,另外發動機推力也有較大提高。

性能介紹

美國E-2C預警機美國E-2C預警機
由於雷達和主計算機的改進,E-2C可以同時追蹤兩千個以上的目標及指揮對其中40個目標的攔截。E-2C使用了AN/APS-138雷達取代B型的125型雷達,到87年全部84架E-2B都改裝成了C型。AN/APS-138雷達是125型的改進型,據稱可以探測到270千米外的巡航飛彈。其組成部分包括一個新的全發射孔徑控制天線,以便減少旁瓣,可對付日益嚴重的干擾威脅。該雷達能探測1250萬立方千米監視包線內任何地方的空中目標,同時監視海上交通情況。AN/APS-138的工作頻率在420MHz左右,需要約十五分鐘預熱才能達到額定功率,所以一般在起飛時雷達已經通電預熱。因為此雷達的平均功率很高,美海軍嚴禁在1600米以下高度使用該雷達,否則可能會引起地面金屬物體感應產生火花,危及油庫等設施安全。到了88年,AN/APS-139型雷達面世,139型雷達有更好的對地搜尋性能,並且將追蹤的目標數目增加到2400個。1990年145新型雷達研製成功,其對地搜尋性能更勝一籌。該雷達對飛機目標的探測和確認距離為556千米以上。雷達的掃描包線為6百萬立方英里,同樣能同時監視海上艦船。由於新的雷達系統實現了遠距探測、自動目標跟蹤和高速處理的一體化,E-2C獲得了自動實時對2000個目標進行跟蹤,並控制40多個空中截擊任務的能力。

機型特點

美國E-2C預警機美國E-2C預警機
E-2C的主雷達罩直徑8米、高0.75米、重750千克,罩內雷達轉速為每分鐘五至六轉。雷達及敵我識別器(IFF)天線共有十二組,也裝在這個天線罩。E-2C裝備的ALR-59是一種被動輻射探測裝置,能在主雷達關閉的情況下依靠敵目標輻射進行探測。該系統的有效探測距離比主雷達要遠兩倍。目前這一系統正被AN/ALR-73所換裝。
對於任何作戰飛機來說,光有好的雷達,而沒有完善的電子系統也是不行的。E-2C裝有利頓公司的OL-77/ASQ中央數據處理機,由兩台L-304計算機組成,儲存器容量8×8192字,可擴大為10×8192字,備有供顯示用4096字再生儲存器。該計算機實時計算與控制來自雷達、通信、導航與電子對抗系統的數據,並做出相應決策。整個處理機系統可完成監視、探測、截獲、測高、識別、分類、跟蹤、數據顯示,威脅估計、航跡截獲、武器選擇、截擊導引、數據傳送、導航、飛機性能監視與控制等不同功能。處理機裝有先進的輸出輸入裝置,其數據顯示控制台由3個AN/APA-172數據顯示控制台組成,採用25.4厘米(10英寸)主顯示器顯示目標平面位置、速度向量和有關數據,採用12.7厘米(5英寸)輔助顯示器作文字顯示。控制台備有光筆與控制鍵盤。通信系統包括柯林斯無線電公司的AN/ARC-51A雙向超高頻電台,AN/ARQ-158超高頻電台,Link4、Link11數據鏈,AN/ARQ-34高頻數據鏈和AN/AIC-14A機內通話設備;其中Link11用於向母艦及其它預警機傳送數據,Link4用於向其它飛機傳送數據或由地面向中央處理機傳送指令。導航與導引系統包括利頓公司的AN/ASW-92艦載機用慣導平台,AN/APN-153都卜勒導航儀,CP1085/AS大氣計算機、塔康導航儀等設備。

飛行操作

美國E-2C預警機美國E-2C預警機
E-2C機組五人,正副飛行員各一,電子設備操作手三名,負責指揮;ACO的主要任務是指揮空中攔截任務;第三名是FT/RO雷達操作員,兼機上維護工程師。由於ACO的任務繁重,而E-2故障少,美國海軍已把FT/RO取消,換成第二名FT/RO。FT/RO在前、Cico居中、ACO在最後,各有專職,但也可以分擔他人的任務。三人排排側坐,背對機窗,起降時則將座椅轉90度面對機首。每人的操縱台上方安裝有一個十英寸單色雷達螢光幕,下方是一個五英寸的字幕。為防止反光影響觀看螢幕,窗簾通常都會拉上。由於現代戰場目標繁多、交戰區域呈非線性、電子對抗技術不斷進步,電子設備操作手的工作強度非常大。E-2C乘員不僅要應付高強度的作戰任務,還要和機內惡劣環境對抗。飛機發動機發出巨大的噪音,電子儀器產生高頻率(400cps)噪音,冷氣機也有噪音,機身震動劇烈。
E-2C不但能監視威脅航母戰鬥群的各種目標、指揮艦載戰鬥機作戰,還能與地面部隊、普通戰艦直接通過數據鏈、兩部短波、六部以上的超短波UHF無線電交換信息,使得E-2C被賦予了更多、更重要的任務,當然這與電子技術的飛躍發展是不可分的。數據鏈路還使得其他飛機無需打開雷達,就可以根據數據鏈路傳來的信息發起對敵機的攻擊,自身的隱蔽性大大增強。E-2C的通訊天線滿布整個機腹下方,機身上方有一根可拉至機尾的短波天線,此外還有一根長達50米的可收放拖曳短波天線。如果降落時飛行員忘記將此天線收回,只要尾鉤一放下,天線立即會被自動切斷,以確保全全。該天線的收放由雷達員依靠兩個按鈕控制:一個收,一個放,兩個一齊按即可將天線切斷。

為了確保眾多電子設備的供電,機上裝有兩台由發動機驅動的發電機,每部功率是60000千瓦;另有一個油壓驅動備用發電機,功率是5000千瓦。機上某些電子儀器還使用真空管。
E-2繁多的電子設備會發出大量熱量,因此在主雷達罩前有一個很大的冷卻空氣入口,另外在右發動機與機身之間還有一個專為主雷達用的冷卻空氣入氣口。機艙內則裝有空調。E-2C巡邏時間長,因此裝有兩個小便器,一個在副駕駛員座位下,另一個在後艙,但終究不像地面方便,因此乘員執勤前通常儘量少喝水。後艙還有一個應急的化學劑馬桶(chemicaltoilet)。E-2沒有自動降落駕駛裝置,這是因為美國海軍艦載機的自動駕駛軟體都是為噴氣機設計,因此E-2無法套用。

使用範圍

美國E-2C預警機美國E-2C預警機
E-2C作為預警機,並不需要直接執行戰鬥任務,而且電子干擾能力極強,因此沒有安裝任何武器。而蘇聯及俄羅斯空軍沒有超過450千米射程的空空飛彈,因此任何飛機想攻擊E-2C之前,都會被E-2C的雷達首先探測到。但俄羅斯目前正發展超遠程的空空飛彈,由於衝壓發動機的發展,射程達600千米的空空飛彈已被提上日程,將來有可能對E-2C造成巨大威脅。其實美海軍曾經在E-2上試裝過空空飛彈,但可能是需求不大,加上不想增加維護費用,此試驗並無任何結果。E-2維護簡編,通常飛行1小時,需要18至20個工時(Man-hour)的保養。上述工時包括全部的例行定期檢查,也包括發動機每使用50及100小時的定期檢查。E-2C的機身結構大修年限為3000小時,由於艦載飛機要承受彈射和攔阻降落的衝擊(E-2彈射使過載為4g),大修年限較短。
由於E-2C性能優越,又能在航母上搭載使用,因此它在美海軍中的作用舉足輕重。美國海軍的E-2C中隊編制一般為五架飛機,其中一架常作為備用機。通常情況下僅有一架升空為艦隊執行預警任務,只有特殊狀況時才用兩架同時執勤。E-2C中隊成員約一百二十名,包括飛行、地勤、和行政人員

聲名顯赫

美國E-2C預警機美國E-2C預警機
1982年6月9日,以色列敘利亞在貝卡谷地展開了一場“中東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空戰”。這天,以色列首先派出兩架E-2C“鷹眼”預警機飛到黎巴嫩西海岸上空,在9000米高空死死盯住敘利亞的飛彈陣地和空軍基地的動靜。敘利亞的飛機一起飛,馬上就進入“鷹眼”的“視線”。“鷹眼”從容不迫地將敘利亞飛機的型號、速度高度、航向等數據,源源不斷地通報給早已等候在空中的F-15和F-16戰鬥機,並向其提供最佳的截擊方案。F-15和F-16接令後,立即“拍馬出陣”。相反,敘利亞的飛機因沒有預警機提供信息,好似盲人瞎馬,自然敵不過以色列的飛機。因此,一戰下來,敘利亞損兵折將,連續被擊落81架飛機,而以色列空軍竟秋毫無損。空戰打成了81:0,這在現代空戰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敘以貝卡谷地之戰後,“鷹眼”因其戰績而聲譽鵲起。
E-2從未被敵方擊落,僅在海灣戰爭結束後損失了一架。當時是一架E-2C起火,飛行員跳傘後飛機仍繼續向前飛行,為保密起見美海軍F/A-18戰鬥機擊落了這架無人的E-2C。E-2C預計在2010年開始淘汰,後續機型將是CSA(CommonSupportAircraft,通用支援飛機),目前處於概念階段。CSA用來取代E-2C、EA-6B及S3,據稱將使用大量先進技術,例如智慧型蒙皮等。此外E-2C本身也將不斷改進,下圖中的E-2C改進計畫就是換裝先進發動機和八片大傾角螺鏇槳,改進飛行性能和航程。

外銷情況

美國E-2C預警機美國E-2C預警機
E-2外銷量超過30架,包括以色列4架,日本11架,埃及6架,新加坡6架,泰國3架,除台灣外,上述均為C型。法國為使“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能夠有更好的戰鬥力,也不惜暫時放下獨立自主的傳統,定購了E-2C。到2004年3月法國已經擁有3架E-2C。
值得留意的是台灣也購買了E-2機。93年美國批准出售四架E-2T給台灣,95年9月交貨。上述飛機是美國空軍從阿利桑納飛機墳場(boneyard)中抽調了四架E-2B,改裝達到E-2C的標準,賣給了台灣,但主雷達為略落後的AN/APS-138。但四架E-2不足以實現24小時的空中預警,按備份一架、維護一架來算,最低限度需要六架,八架較為理想。有訊息說台灣已續訂四架E-2T。
E-2T的服役使得台灣空軍有了相對理想的空中預警能力,但並不能改變台灣孤島地利條件對於防禦作戰的種種劣勢。美海軍的E-2通常前進到航母編隊前360千米處巡邏,確保儘早發現敵目標,在遠離編隊的地方就消滅敵人。而台灣海峽太窄,高速戰鬥機十幾分鐘就可以飛越,因此E-2T根本不能前進,就連在台灣上空巡邏,也要格外小心解放軍戰鬥機的突襲。假如在東海岸飛行則較為安全,但早期預警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E-2C預警機在70年代配裝APS-120雷達,90年代換裝改進型雷達APS-145,但仍達不到較高精度要求。美國海軍期望在2010年具備海上協同接敵能力(CEC),即多架預警機雷達聯網,使其探測空域遠遠超出地球曲率對單一雷達的作用距離的限制。為此需要對現有的APS-145雷達進行大幅度的改進。在保留原來360度全方位的機械掃描能力的同時,增加了在方位±60度或小於±60度的電掃描能力。目前美國海軍已對此立項研究,計畫擬於2003年開始,2009年前開始投產,2010年可以裝備一個中隊服役。
美國E-2C預警機美國E-2C預警機
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於2001年10月20日向海軍交付了首架更先進的改型E-2C“鷹眼-2000”。該改型具有更加強大的計算機技術和先進控制指示器工作站。該機具有協同作戰能力(CEC)和集成的衛星通信系統。計畫中的所有21架“鷹眼-2000”價值14億美元。該機將在2004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據稱該公司還在為法國和台灣製造“鷹眼-2000”,同時為埃及和日本將原有的E-2C機隊升級到這一標準。

最近裝備了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的監視紅外搜尋與跟蹤(SIRST)感測器原型機的E-2C飛機進行了飛行試驗。飛機探測和跟蹤了一個從白沙瓦飛彈靶場發射的戰區彈道飛彈(TMD)。SIRST是一個角跟蹤器,不具有固有的測距能力。然而它能利用同步雷達探測的數據完成飛彈發射和著落點的實時計算。最終生產型IRST將結合數據鏈路,希望能為航母和艦艇提供高度精確的三維定位和跟蹤信息。SIRST項目是使E-2具有探測彈道飛彈的能力,在艦隊戰場早期預警和指揮控制功能方面將更具意義,該計畫命名為“高級鷹眼”。核心設備為一台使用先進處理技術的新型電子掃描UHF雷達。新的雷達增益有望達到20dB,能在電磁雜波和干擾環境下工作。該雷達通過Link16和協同作戰能力(CEC)與其他設備和感測器結合。除了SIRST和RMP之外,“高級鷹眼”計畫還將改進E-2C的ESM、模組化通信、戰術駕艙升級、多源感測器綜合及精確打擊和跟蹤能力。該計畫具體工作在2002財年開始,大約在2003財年開始試驗。

美國E-2C預警機美國E-2C預警機
2002年9月阿聯計畫購買5架改進型E-2C,總值高達4億美元。E-2C共有定貨164架,除美國海軍外,以色列定貨4架,日本13架,埃及11架,新加坡4架。到1990年初已交貨130架。
2003年8月美國海軍授予諾斯羅普•格魯門系統公司總額19億美元的契約,啟動E-2先進“鷹眼”(AHE)計畫的研製階段。為期10年的系統研製與驗證(SDD)階段包括升級2架“鷹眼”2000飛機,並取得AHE合格證。該現代化計畫在設計上要為E-2提供飛彈跟蹤能力。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計畫在4年內向海軍交付首架AHE發展型飛機,2013年完成SDD階段。該項SDD契約是繼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2002年1月以來所領導的、總額4900萬美元的降低風險工作之後。預SDD階段使該公司建立了AHE任務系統的物理體系結構、擬訂了規範,並提出了整個項目計畫。

美國艦載飛機列表

艦載飛機是以航空母艦或艦船為起降基地的軍用飛機。按用途可分為艦載殲擊機、艦載強擊機、艦載反潛機、艦載偵察機和預警機等。它們的主要任務是為艦隊護航、奪取海上或海岸制空權、制海權,攻擊敵方艦隊和陸上目標、支援登入和抗登入作戰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