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18“大黃蜂”戰鬥機

F/A-18戰機麥道/波音/諾斯洛普公司為美國海軍所發展一種專門針對航空母艦起降而開發的對空/對地全天候多功能艦載機,共生產的1458架。該型戰機是美國軍方第一架同時擁有戰鬥機與攻擊機身份的機種,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艦載機。F/A-18戰機1978年11月18日首飛,1983年1月7日正式服役。主要有以下型號:A型,第一種生產型單座戰鬥機;B型,由A型改進的雙座教練機;C型, A型改進型;D型,由C型改進的雙座教練機;E/F型,在C/D型的基礎上研發的高端升級版本,C為單座型D為雙座型。F/A-18系列戰機目前除裝備美國外,還出口到澳大利亞、瑞士、芬蘭與加拿大等國。

基本信息

__PLACE_0_HOLDER__ 1974年正當美國空軍提出“輕型戰鬥機”計畫,並開始研製原型機的時候,美國海軍也提出了研製多用途戰鬥機的要求.當時稱之為VFAX計畫,後來改稱海軍空戰戰鬥機計畫。1974年諾斯羅普公司YF-17在與YF-16的競爭中失敗,幸運的是諾斯羅普的工作沒有白做,1975年他們的YF-17被海軍選中,這就是F/A-18的原型機。
1976年1月美國海軍又與麥道公司簽定契約並以麥道公司(現已併入波音公司,稱波麥公司)為主與諾斯羅普公司一起聯合研製F/A-18“大黃蜂”。後經過進一步的原型機試飛,生產型製造、試飛,到1983年1月初步形成作戰能力。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共訂購1366架,此外,加拿大訂購138架,澳大利亞訂購75架,西班牙訂購84架,均已部分交付使用。
F-18A大黃蜂是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攻擊機。有YF/A-18A/B、F/A-18A、RF-18A、F/A-18B、F/A-18C和F/A-18D等6種型別,共生產了1137架,其中150架是雙座教練型,112架是偵察型。
F-18A是第1種生產型,主要用於艦隊防空和艦載攻擊機的護艦,也用於執行空對面攻擊任務。主要的火力控制設備包括AN/AVQ-28平視顯示器、AN/AYK-14中央任務計算機(2台)、AN/APG-65脈衝都卜勒雷達、多功能顯示器、外掛物管理裝置、AN/AWG-21反輻射飛彈(AGM-78)控制器等。執行空對地攻擊的機型座艙中的顯示器有些變化,並裝備有前視紅外(FLIR)和雷射光點跟蹤器(LST)。
F/A-18E/F是最新改型,其主要特點是增大了航程、每側機翼處增加1個外掛架,而且機翼內側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提高到2400kg,增加了載彈量和提高了作戰能力。其電子系統中約有90%與F/A-18C/D通用,雷達選用了AN/APG-73(AN/APG-65的改型)。
F-18A戰鬥機的武器控制系統包括攻擊顯示分系統、數據處理分系統、參數測量(感測器)分系統和外掛物管理/控制分系統等4個主要部分。
攻擊顯示分系統包括AN/AVQ-28平視顯示器和3個完全一樣的陰極射線管下視顯示器-多功能顯示器(MFD)、主監控顯示器(Master Monitor Display-MMD)和水平情況顯示器(Horizontal Situation Display-HSD)。主監控顯示器顯示所有飛機系統的告警信息和資詢信息。它也是多功能顯示器的備用設備,能顯示前視紅外信息。水平情況顯示器是主要的導航顯示器。數據處理分系統包括大小30餘個計算機,如AN/AYK-14中央任務計算機(2台並行工作)、雷達信號處理機、雷達數據處理機、外掛物管理計算機、顯示計算機、飛行控制計算機和大氣數據計算機等,全部程式大約有779K。表3.1列出了主要幾種可程式和ROM計算機的CPU和存儲容量。
參數測分系統包括AN/APG-65雷達、AN/ASN-130慣導裝置、AN/AAS-38前視紅外裝置、AN/ASQ-173雷射照射/測距器和大氣數據感測器等。
外掛物管理和控制分系統包括AN/AYQ-9外掛物管理系統和AN/AWG-21飛彈控制器等。
F/A-18採用單座雙發後掠翼和雙立尾的總體布局.機翼為懸臂式的中單翼,後掠角不大,前緣裝有全翼展機動襟翼,後緣有襟翼和副冀,前後緣襟翼的偏轉均由計 算機控制.停降在艦上時,外翼段可以摺疊(副翼位於外冀後緣).翼根前緣是一對大邊條,一直前伸 到座艙兩側,據說因此可使飛機能在60度的迎角下飛行.機身採用半硬殼結構,後機身下部裝有著艦用的攔阻鉤。尾翼也採用懸臂式結構,平後和垂尾均有後掠角,平尾低於機翼,使飛機大迎角飛行時具有良好的縱向穩定性;略向外傾的 雙立尾位於全動平尾和機冀之間的機身兩側.起落架為前三點式,前起落架上有供彈射起飛用的牽引把.座艙採用氣密、空調,內裝馬丁?貝克公司的彈射座椅,風擋和座艙蓋分別向前、後開啟.F/A-18裝兩台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F404-OE-400低涵比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71.2千牛.進氣道位於翼根下的機身兩側.機內可帶4990千克燃油,機頭右側上方還裝有可收藏的空中加油管。
F/A-18是主要特點是可靠性和維護性好,生存能力強,大迎角飛行性能好以及武器投射精度高。據介紹,該機的機體是按6000飛行小時的使用壽命設計的,機載電於設備的平均故障間隔為30飛行小時,雷達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為100小時,電子設備和消耗器材中有98%有自檢能力.到目前為止,F/A-18共有9個型別,有單座的,也有雙座的。出口加拿大的編號為CF-18A,澳大利亞的有F/A-18A/B,西班牙的編號為EF一18,還有一種供出口用的多用途岸基型為F/A-18L型.F/A-18A為基本型,是一種單座戰鬥/攻擊機,主要用於護航和 艦隊防空;如果換裝部分武器後即為攻擊機,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主要武器有1門20毫米機炮,備彈570發.共有9個外掛架,兩個翼尖掛架各可接1枚.AIM-9L“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兩個外翼掛架可帶空對地或空對空武器,包括AIM-7“麻雀”和AIM一9“響尾蛇”飛彈;兩個內翼掛架可帶副油箱或空對地武器;位於發動機短艙下的兩個接架可帶“麻雀”飛彈或馬丁·馬麗埃塔公司的AN/ASQ一173雷射跟蹤器、攻擊效果照相機和紅外探測系統吊艙等;位於機身中心線的掛架可技副油箱或武器。
F/A-18C和D型是1986財政年度起購買的單座和雙座型。F/A-1BC和D型還可帶先進中距空對空飛彈和“幼畜”(又稱小牛)空對地飛彈。採用機載自衛干擾機、偵察設備、新的“空中通用救生系統”彈射座椅、新型機載計算機、飛行故障記錄儀和監視系統等。C型於1986年作首次試飛,1987年9月開始交付。從1989年10月以後交付的C/D型,可攜帶供全天候夜間攻擊飛行任務使用的設備,包括前視紅外探測系統導航吊艙,新的平視顯示器和飛行員夜視鏡。
RF-18是F/A-18的簡化偵察型,1984年首飛。早期型號是由F/A-18A改裝成,後由F/A-18D改裝成,裝有先進機載戰術偵察系統(ATARS),可攜帶裝有側視雷達和紅外感測器的偵察吊艙。偵察到的信息可通過數據鏈實時傳輸。美國海軍計畫使83架F/A-18D具有這種偵察能力,以接替將要退役的RF-4B。
AF-18A則是皇家澳大利亞空軍的型號。1981年10月20日澳大利亞宣布了採購75架F/A-18的決定,其中57架單座型,18架雙座型。部分於澳大利亞生產。1990年5月16日,75架飛機全部交付完畢。所能攜帶的武器主要包括AIM-9L、AGM-88、AGM-84等空空/空地飛彈。從1990年起,這些飛機還將裝備F/A-18C/D型的機載電子設備並可攜帶AN/AAS-38紅外跟蹤和雷射指示吊艙。EF-18A/B是F/A-18A/B的西班牙空軍型。1985年12月4日,第一架EF-18首飛,1986年7月10日開始交付,1987年初12架雙座型交付完畢,1990年72架飛機全部交付完畢。
F/A-18L是為出口而考慮發展的多用途岸基型。該型與艦載型90%的部件通用,空機重量減輕1000多千克。飛機作戰性能得到提高,起飛滑跑距離縮短到351米,爬升率提高到305米/秒,最大速度達M2,攜帶最大油量時空中轉場航程大於4630公里,在11個掛架上最多可攜帶9072千克外掛物。未批生產。
F-18E/F“超黃蜂”艦載戰鬥機是美國海軍最新型的戰鬥攻擊機,由F-18C/D發展而來,由包括波音、諾斯普羅-格魯曼、通用電氣和雷神公司在內的“大黃蜂”項目組研製生產的。E型為單座,F型雙座。

主要改進

採用了隱身外形設計,包括原來的圓形進氣道改為方形進氣道,塗漆含有吸收雷達輻射的材料等;
改換更大推力的發動機;
前機身延長0.86米,翼展加寬1.31米,機翼翼面增大9.29平方米,因此翼載減小;水平尾翼也有所增大,後掠角減小;機翼前緣邊條面積增大了34%;機翼及機身的改進令空氣動力性能有極大改善;
最大起飛重量提高27%,達到30000公斤;因此載重量也有提高,內部燃油增加33%,達到6560千克;如果加上三個副油箱,載油量達到11000千克;
2004年5月,美海軍表示計畫為F/A-18E/F開發一種新的先進任務計算機(AMC)。這種計算機作為集成的信息處理系統,可提供全面的硬體和軟體解決方案,是組成“網路中心戰”能力的新一代技術中的一部分。原本超級大黃蜂已經採用II型AMC計算機,其技術水平按照現有技術來看已處於落後水平。為此F/A-18項目辦公室組建了一個工作小組來研究開發更先進的III型AMC。要求該小組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完成從方案探索到產品交付的過程。波音公司、通用動力公司、霍尼韋爾公司以及在中國湖的“F/A-18先進武器實驗室”等參與了該系統的設計,設計過程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設計中考慮了降低未來完備性成本的問題。III型AMC的處理速度將更快,總處理能力將更大,具有在座艙內截獲並觀看數字和模擬錄像的能力;可為EA-18G電子戰飛機和“21世紀海上力量”能力的開發提供基礎。III型AMC採用了商業貨架(COTS)技術,非開發的元件產品及已證明的技能。該AMC將採用的第四代“更高級語言(HOL)軟體架構配置(SCS)”目前正在開發,將具有按模組化設計軟體的能力,並顯著降低系統測試和維護所需時間。III型AMC定於從2007年開始在已進入服役的飛機上安裝。
ANPG73雷達的空對地作戰模式給人以深刻印象。該雷達採用了合成孔徑技術,可產生三種不同平面的擴展顯示。每個平面的擴展,都可將較小的面積域擴展為較大的顯示形式,就好像加了個放大鏡一樣。而多功能彩色顯示器上採用了活動地圖模式。在搜尋跟蹤地面目標的過程中,飛行員只需觀察彩色多功能顯示器上動態刷新的敵目標標誌即可,而不需要在雷達顯示器查看敵坐標。飛行員還可以通過彩色多功能顯示器周邊上的一個按鍵,將目標所在區域的雷達成像信號進行合成孔徑圖像放大處理。而且,雷達每重複一次掃描,都會與之前得到的信息疊加改善成像效果。試飛中通過該雷達的合成孔徑圖像,飛行員在距離目標37千米以遠處能清楚分辨地面上的跑道、滑行道和機庫等。據介紹美國波音和雷神公司目前正在為F/A-18E/F飛機研製新型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屆時探測距離將增大,且搜尋跟蹤過程將更加迅速快捷。
雷神公司還為F/A-18E/F飛機研製了先進戰術前視紅外吊艙(ATFLIR),該吊艙將被用來取代原有的導航和目標指示紅外感測器,使得該機在惡劣氣象和電磁干擾條件下的探測和攻擊能力有較大提高。2001年5月,波音已經向雷神公司外包了上述項目的小批量試生產15個吊艙及其配件的契約,契約額為6230萬美元。ATFLIR是第三代光電瞄準吊艙,性能有了極大提高,能探測、識別和跟蹤空對空飛彈與空對地飛彈和自動投放現有雷射制導武器與防區外武器。F/A-18E將是第一種採用該吊艙的作戰飛機。
雷神公司在2002年5月21日正式把第一套生產型ATFLIR吊艙交付給美國海軍,並將在6至8年期間交付574套ATFLIR,總費用約為10億美元。吊艙代號ASQ-228,被認為是現有最強大而經濟實惠的瞄準系統,據信比以往的系統,如LANTIRN等效能提高兩、三倍,能夠更有效地使用諸如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等武器。該吊艙能使得飛行員分辨出坦克和卡車。目前裝備試驗定於2002年10月進行,初步作戰能力計畫到2003年形成。
此外,由洛克希德·馬丁導彈與火力控制公司和以色列艾爾塔電子公司所組成的集團,於2001年6月從美國海軍獲得一份關於為F/A-18E/F提供合成孔徑雷達SAR的契約。該項計畫的目的是分析近期把戰術全天候採集和遠程合成孔徑雷達(TACLSAR)系統的功能綜合到海軍F/A-18E/F的可能性,以加強全天候偵察和精確空對地瞄準能力。TACLSAR的工作是高度自動化的,在作戰過程中能減輕駕駛員的工作負擔。在能見度不佳的條件下,如煙霧、雲層和各種偽裝,能保持其良好的探測性能。
由於氣動外形的改進,該機短距起降性能得到大大改善。當在14.4千米/小時的迎頭風速下起飛時,飛行員可迅速將油門手柄推至“最大”推力狀態;待發動機轉速穩定後,再迅速將手柄推致“全加力”狀態位置,同時解除機輪剎車。這時,總重16噸的F/A-18E/F能很快加速到約225千米/小時的離地速度。實際試驗表明從鬆開剎車到起飛離地,僅需13秒,起飛滑跑距離僅365米。F/A-18E/F在爬升過程中飛行狀態很穩定,且在爬升時收起落架和襟翼對於飛機的俯仰姿態影響也不大,俯仰和滾轉操縱回響也很理想。從起飛到爬升至5800米高度,耗時約3分鐘,耗油約680千克。由於載油量增加,作戰半徑也大大增加,比原來的C型增加了約26%。
通過種種措施,F/A-18E/F首次具有了某些超常規機動能力。這和增大翼面積、加長邊條、改進飛行控制系統設計、改進發動機等有直接關係。試飛中飛行員操縱飛機以M0.84的速度、3810米/分的爬升率爬升至7620米的高度,再改平,將收油門到慢車位置,作減速飛行。當速度減至480千米/小時時,打開減速板,飛機即可迅速減速。和以往大多數戰鬥機不同,F/A-18E/F沒有專門的減速板,而是通過飛行控制系統驅動各個翼面進行協調的偏轉(包括副翼和阻流板),從而達到增阻減速的目的。這種虛擬“減速板”的綜合效能優於傳統的減速板,且減速中除俯仰方向上稍有變化外,飛行姿態基本不受影響。
F/A-18E/F在飛行迎角為35°時,飛機仍具有良好的操縱性,飛機迎角可控精度在1°以內。飛行控制系統還能自動取消飛行員在大迎角飛行時可能導致飛機失控的錯誤操作。飛行員還可以使迎角迅速增大到59°、俯仰姿態角增大到45°,此時飛機仍能很好的操縱。這在近距格鬥空戰中將是十分有用的,也說明美軍在下了-番功夫後,也使得自己的戰鬥機獲得了近似Su-27做“普加喬夫眼鏡蛇”動作的能力。
該機飛行控制系統還採用了偏航角速度反饋,確保機頭的指向始終向前。在45°坡度、偏航角速度為6.25°/秒的極端條件下,飛行員仍可精確控制飛機的航向。要大迎角狀戀中改出也比較簡單,只要將駕駛桿前推到底,可使飛機很快形成17°/秒的低頭角速度,在數秒時間內就可恢復到正常飛行迎角以內。F/A-18E/F的倒飛大迎角狀態同樣也十分穩定,在試飛過程中順利地完成了在-1g過載、迎角為-32°的試飛。
F/A-18E/F還能輕鬆地在縱向垂直的情況下改出大迎角機動。在鏇轉機動方面表現也相當好。F/A-18E/F在攜帶空空作戰武器的情況下,其飛控系統限制的最大滾轉角速度為225°/秒;而在帶外掛副油箱或空地作戰武器時,其角速度限制為150°/秒。“空空”情況中,在4770米高度上飛行員分別以450千米/小時、670千米/小時的速度,進行全壓桿機動飛行,飛機都能在不到2秒時間內完成360°滾轉機動。
和以往相比,基本型的F-18A/B飛機曾因為邊條失速使飛機失控墜毀。若E/F在任何飛行狀態條件下,其飛行控制系統都能確保完成任何急劇的機動飛行動作,而不必顧忌飛行的錶速或迎角條件。這種良好的抗失速能力使得E/F型的格鬥性能大大提高。
機動性的改進除了氣動性能的改進外,飛行控制系統也必須與之配套。F-18E/F的前座飛行員在低空突防時,主要從平顯上讀取雷達高度數據,F型的後艙飛行員則通過其左側的數字式顯示器讀取。F/A-18E/F在進行低空大錶速飛行時,能以150米高度、860千米/小時的錶速飛行(這時,對應的燃油流量為5100千克/小時)。在低空突防到達目標之前,飛行員可在任務系統的預先編程中設定到達目標的時間預定值。這時,平顯左下角顯示經風速修正的飛行速度;同時,還給出能令飛機準時到達目標上空的導航信息。機上的慣導系統還能不間斷的依次自動給出各個航路點之間的導航信息。
2004年,波音公司確定由漢尼威爾公司為 F/A-18E-F生產新型先進精確導航設備。後者已經為軍用航空客戶提供了1萬多套導航系統。為F/A-18E/F選中H-764嵌入式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慣導系統(INS)。該系統可在GPS受到干擾的環境下為軍用飛機飛行員提供精確的任務信息。
F/A-18E/F有兩種方式增強對飛行員的高度告警。一種是編程控制,利用雷達高度表所提供的信息,當飛行高度低於所設定高度的10%,就會自動發出告警。例如,設定高度為150米,而當實際高度低於135米時,就會發出音響告警信號,並在平顯上顯示告警信息。另-種是經改進的接地告警系統,該系統同樣也能產生告警音響和顯示信息,以防飛機撞地。目前F/A-18E/F還只有雷達高度表這種唯-的高度信息源。在陡峭地形環境中,可能無法及時提供恰當的高度告警信息。將來準備利用機上數字式地圖和GPS系統補充其高度告警系統,確保在任何地形環境下,也能及時準確的做出高度告警。
在武器方面,除了已有的M61六管20mm加特林機關炮外,增加了兩個掛架,使得掛架總數達到11個;可攜帶各種武器8噸;可攜帶最新的SLAM空地飛彈改進型、JDAM、JSOW等。
SLAM及其改型SLAM-ER是F/A-18當前的對地攻擊利器,是在魚叉彈體基礎上發展的對地攻擊飛彈。該彈曾在海灣戰爭中創造了後一發彈由前一發彈的穿孔中穿入爆炸的高精度記錄。現已有超過300枚SLAM系列投入使用。2002年9月波音公司已完成SLAM-ER的自動目標截獲(ATA)能力使用試驗與鑑定,使得SLAM-ER更加自動化,命中率提高。ATA試驗中,飛彈加裝了一個任務計算模組,可根據來自飛彈紅外導引頭的信息對目標進行識別,從而將其他一些小目標隔離開來,使飛彈飛向所瞄準的目標。此外,該飛彈還可以利用來自GPS的信息瞄準目標。波音公司正為美國海軍生產該飛彈,總數為376枚。預計裝有ATA模組的SLAM-ER飛彈明年服役,已經服役的早期型號將加裝ATA模組。
此外 AGM-88E 先進反輻射飛彈將被用於F/A-18 E/F。該彈還將進一步改裝新型發動機,以便使飛彈長度縮小,從而能夠裝在 F-35 戰機的武器艙內部。除此之外,還將進行多方面的改進,使其能由壓制敵對防空( SEAD )轉變為摧毀敵對防空( DEAD )。該飛彈採用AGM-88的彈體,結構上僅改變了頭部和控制艙,採用了雙模式制導頭和“快銷”(Quick Bolt)數據鏈。該雙模式制導頭中的被動反輻射接受設備的工作頻段比AGM-88要寬得多,並增加了毫米波主動雷達制導技術用於末段精確導引,能準確擊中關機狀態的雷達目標。“快銷”( Quick Bolt )通訊數據鏈能從載機之外的感測器獲得威脅目標的更多信息,同時直到飛彈命中目標之前,都能將目標所處狀態發回己方用於戰鬥毀傷評定。該飛彈的中段導引採用全球定位系統 / 慣性導引系統,從而可避免出現高速反輻射飛彈因敵方雷達關機而偏離該雷達目標的問題。此外可編制禁止攻擊區域,飛彈即可避開這些不允許攻擊的區域,減小誤傷。
在試飛中已經進行了F/A-18E/F對地攻擊作戰的試驗。試飛科目為向模擬目標投放450千克炸彈。試驗中,距目標5千米時,飛行員在飛行控制系統中選擇了以左盤鏇拉起的投彈方式。隨後飛行員通過平顯操縱飛機,保持平顯上的目標框覆蓋在目標上。在即將到達目標上空600米的高度時,操縱飛機進入滾轉倒飛狀態,繼而以4g的過載向目標方向拉起。緊接著藉助於平顯目標導引系統,以20度俯衝角滾轉改平。這時打開駕駛桿上的投彈按鈕保險,在大約460米的高度上完成模擬投彈。之後飛機以突防機動飛行方式脫離目標區。整個過程中,飛行員無需忙於從不同顯示裝置上讀取各種不同信息。只需要在攻擊前設定好模式,然後注意力就只需要集中在目標、平顯和操縱桿這三者上了。而以往的戰鬥機飛行員要兼顧過多的儀器和操作,如要低頭看高度表、拉油門,往往影響攻擊的準確性。
而F-18E/F的自衛系統也有大的改善。在攻擊後的脫離過程中,飛行員只需要通過油門桿上的拇指開關,就可以操縱機上所有電子對抗系統,並投放箔條和紅外干擾彈。試驗中也試飛了躲避地空飛彈攻擊的科目。在發現飛彈襲擊後,飛行員立即收油門至慢車位置,並施放箔條、紅外彈,同時向左急劇壓桿,使飛機以6g的過載向左急轉。在轉過l80°時操縱飛機滾轉改平,當錶速減小到580千米/小時,再將油門迅速推至軍用推力狀態,儘快脫離。為了使飛機能儘快脫離戰區,往往開全加力。
F-18E/F戰鬥力比較以往的F-18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也引來非議,主要是有人認為應該發展全新的F-22海軍型,而不應該下那么大力氣去改進那些舊飛機。但美軍認為在JSF服役前,很需要F-18E/F填補時間上的空缺,同時其性能足以應付大多數情況下的需要。其本身也有不足之處,如在亞、跨音速段的加速性偏低,最大飛行速度也較小等。
目前F-18E/F計畫進展順利。美海軍第-個“超黃蜂”飛行中隊--VFA-122中隊在美國加州的Lemoore海軍飛行基地,接收了首批7架F-18E/F。該中隊還將在未來2年中裝備多於34架的F-18E/F“超黃蜂”戰鬥機。這批戰鬥機剛結束了海軍戰機測試中心進行的性能評估。實驗表明飛機的性能優良,已基本解決了目前發現的所有問題,因而正式裝備VFA-122飛行中隊,為大規模服役做進-步的飛行訓練和測試。VFA-122飛行中隊是在今年1月15日成立的,目前共有165人,計畫隨著飛機的增加,人數也將達到500人左右。海軍的目標是到2001年初,VFA-122中隊及其F-18E/F戰鬥機達到-級訓練水平。
F-18E/F的改進工作也在不斷進行。其中最重要的是EF-18計畫,目的在於為F-18E/F增加更強大的電子戰能力,擔當“野鼬鼠”任務,目前該計畫進展順利。另外英國航天航空公司將為F-18E/F提供定向紅外對抗(TADIRCM)系統。目前在美國海軍中國湖靶場進行測試。TADIRCM是海軍研究實驗室主導的一項高級技術演示項目,系統基於使用雷射直接干擾飛彈紅外引導頭的原理。該系統包括6個雙色紅外感測器,一個信號處理器,一個紅外雷射調製器和兩個指示/跟蹤器。另外海軍在2001年底開始計畫為現役F/A-18E/F加裝高級目標定位前視紅外(ATFLIR)“終結者”系統功能。主要承包商估計為雷聲公司。計畫於2005年開始裝備。
上圖為F-18E/F在地面機場降落,飛機後面的發動機噴氣和擾動的空氣形成了巨大的渦流;中圖為在航空母艦上做彈射起飛試驗;下圖是-架瑞士空軍F-18在山谷中做高速飛行,翼面上擾動的高速氣流形成了-團白霧。最下圖為非常先進、有多個彩色液晶顯示器的F-18E/F座艙。
2002年11月雷聲公司為改進F/A-18E/F研製的APG-79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正式完成設計工作。AESA雷達比其前輩(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功能更加強大,也更加靈敏。它由成百上千個非常小的收/發(T/R)模組組成,其端面尺寸小到1/2平方英寸(3.23平方厘米),長度僅為1/4英寸(0.64厘米)。這些模組通過各種組合可以實現對目標的搜尋、跟蹤、識別或者釋放雜波對目標感測器進行電子干擾。通過把雷達中部分T/R模組的輸出功率聚焦到空域中的一部分,可以延伸雷達的作用距離。事實上,這是第一次使美國戰鬥機可以在AIM-120 的射程以外跟蹤定位目標,並給飛彈留有進行戰術機動的時間。因為雷達可以蒐集確認遠距目標特徵(身份)的信息,所以美空軍已經具有在視距外作戰和摧毀敵方飛機的能力。通過對F-15C和F/A-18E/F進行AESA雷達改裝,以及本身裝備AESA雷達的F/A-22與最新型AIM-120配合可以形成對小型,甚至是隱身的低空飛行的巡航飛彈的第一道防線。可以進一步期待將這些AESA的T/R模組組成一部“天基雷達”,它可以向在大氣層中飛行的指揮和控制飛機發出敵方目標的告警信息,如移動中的飛彈發射裝置或低空飛行中的飛彈和飛機。五角大樓的官員表示,希望用AESA裝備無人作戰飛機,來幫助對付巡航飛彈。賦予無人作戰飛機(UCAV)的第一個作戰任務就是攻擊敵方的巡航飛彈18E/F所裝備的APG-79 AESA雷達設計作戰模式。目前優先考慮的是防區外攻擊 (這需要雷達具有合成孔徑地圖測繪模式),以及在這種攻,因為巡航飛彈是按預定航線飛行,很少機動,比較容易對付。
回到APG-79本身,該雷達將與武器系統現用的子系統綜合,如武器存儲管理系統、機炮控制系統、AIM-120和AIM-9飛彈系統。AESA將增加飛行員對戰場情況的了解,降低飛機本身的可探測性,並提高飛機的作戰性能。新雷達將於明年初進行進一步試驗,2005年作為F/A-18E/F的一部分開始交付。2004年5月,海軍的F/A-18和EA-18G 項目經理噶迪斯上校和空軍的B-1和F-15(已經改裝多台AESA雷達)的項目經理本月在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召開了一次會議,討論三方聯合進行試驗和鑑定的問題。由於F-35"聯合攻擊戰鬥機"(裝備AESA雷達)具有突破性的成果,使得各方合作開始了新局面。裝備F/A-18E/F的3部AESA雷達系統將於6月份開始在中國湖的海空作戰中心進行新一輪的試驗。每架飛機每個月計畫在中國湖試飛12個架次。試飛結果將反饋到海軍領導的作戰小組,為F/A-擊模式所需飛行包線內的生存力提高問題。F/A-18 先進武器實驗室AESA採購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尋求解決以下問題:目前,AESA雷達的作用距離已經是老雷達的一倍,可以創造一些什麼新的戰術?一個雙機或4機編隊怎樣分工完成空對空和空對地的攻擊任務?如何由一架裝有AESA的戰機引領一批沒有裝載AESA的普通戰鬥機提高他們的戰鬥能力?
2004年10月,雷聲公司表示期待著在2005年第一季度得到一份繼續製造該雷達的契約。雷聲公司在製造了22部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後,將要接受第三個小批量生產該雷達的契約。雷聲公司在2003年7月得到了第一個小批量生產8部APG-79雷達的契約;在2004年2月得到了第二個小批量生產12部雷達的契約;而第四個小批量雷達生產契約將於2007年第一季度簽署。之後將會開始批量生產APG-79雷達。美國海軍計畫為F/A-18E/F和EA-18G採購415部APG-79,研發和生產總費用達10億美元。該雷達的空空和空地模式的試驗正在加州中國湖試驗基地進行,狀況良好。估計可以在2005年末完成所有研發階段的試驗。海軍希望該雷達能在2006年10月份形成初始作戰能力(IOC)。
美國海軍已經計畫將聯合空地防區外飛彈(JASSM)裝備到F/A-18E/F上,並在2006財年前為之投資1億美元,以便在2007財年開始採購裝備JASSM。海軍估計採購約700枚,至少500枚。美國空軍早期計畫採購數目為2400枚,現可能增至3700枚。迄今為止,F-16戰鬥機、B-52和B-2轟炸機已經完成掛裝JASSM飛彈的綜合工程,B-1轟炸機掛裝JASSM飛彈的綜合工程仍在進行之中。F/A-18E/F與JASSM飛彈的綜合項目包括了風洞試驗,以確保JASSM與載機的任務計畫系統的相容性,以及艦上後勤保障工作的評估。一旦JASSM飛彈進入初始作戰使用試驗和鑑定,國防部對全速生產的JASSM飛彈的總數將會超過每年360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數目可能增加到每年600枚。
F/A-18E/F最新的改型為EF-18電子戰飛機,主要以F型的機體加裝EA-6B的多種標準電子戰設備及吊艙,用於完成前沿電子戰任務。2002年初美空軍計畫其EA-6B電子戰飛機的ICAPⅢ電子戰系統的初步作戰能力應於2005年形成,可能的平台包括EA-18。美海軍希望購買EA-18用於在2008年開始取代EA-6B。其它可能的平台包括包括無人作戰飛機UCAV、F-35聯合攻擊機、“灣流”V噴氣行政機的改型EC-35SM、B-1轟炸機、B-52轟炸機和F-15改型。ICAPⅢ功能先進,作戰力強,將顯著改進美軍的電子戰能力。
原本國防部對EF-18存在懷疑,2002年初,國防部負責採辦、技術和後勤的副部長還嚴厲批評了由空軍和海軍聯合提出的用EA-18G和轟炸機、無人機混合編隊替代EA-6B的計畫,但到了年底。國防部態度已經發生改變。EA-18計畫在11月末確定其命運,如果項目得到通過,首架裝備5套干擾吊艙和F/A-18F標準航空電子設備的雙座戰機將於2009年投入使用。去年,波音和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自籌了2500萬美元製造和測試了實驗機。經過5次飛行,EA-18驗證機速度達到了0.9馬赫,高度達到3.5萬英尺。
2002年3月美海軍向國防部提交了縮減戰術飛機採購量的提案,計畫將採購F/A-18E/F的數量,由548架縮減到460架。波音方面表示這將將導致飛機單機成本上漲。而按原計畫,每架約5000萬美元,並有望降至4000萬美元。
除加緊研製E/F型外,雷神公司加快了以新一代AIM-9X高機動近距空空飛彈、波音公司以“聯合頭盔提示系統”(JHMCS)改進F/A-18C戰鬥機的工作。目前由於美國海軍缺乏資金,使得JHMCS的試驗推遲,從而趕不上在今年夏季與AIM-9X飛彈同時裝備頭三個F/A-18C戰鬥機中隊的進度。目前預計到2004年,JHMCS頭盔系統才能與AIM-9X飛彈同時裝備F/A-18E/F戰鬥機。而原計畫較晚裝備上述設備和飛彈的F-15戰鬥機,則可同時獲得AIM-9X飛彈和JHMCS頭盔系統。雷神公司將在今年5月交付首批生產型AIM-9X飛彈,並在同月與美國海、空軍簽訂F-22戰鬥機掛裝該飛彈的契約。雷神公司預計,美國海、空軍將分別訂購5000枚和5097枚,另有5000枚在國際市場上銷售,年產量可能達到800枚。
2002年5月,卡賽爾(Kaiser)電子公司在位於中國湖的海軍空戰中心武器處,進行了F/A-18E/F首套投影顯示系統的試驗。該系統名為數字式可擴展彩色顯示器(DECD),是6×6英寸反射微型液晶靈敏顯示器。DECD計畫可降低F/A-18E/F成本,改進其性能與可靠性,主要通過採用商業供貨的投影儀零部件和技術可靠綜合來實現目標。
2002年5月,馬來西亞政府決定至少購買12架F/A-18F戰鬥機,而放棄購買蘇-30的計畫。因此馬來西亞最有可能成為第一個購買F/A-18F戰鬥機的國家。馬來西亞已經擁有早期型的F/A-18戰鬥機。除馬來西亞之外,澳大利亞、芬蘭、科威特、西班牙和瑞士也可能購買F/A-18F戰鬥機。F/A-18F的出口有助於波音公司進行後續發展。F/A-18E/F正面臨美國軍方可能削減採購數目的危險。國防部官員正考慮將該戰鬥機採購數目由548架減至460架,以節省資金。
美海軍計畫在2003財年執行以F/A-18E/F逐步取代S-3“海盜”艦載反潛多用途飛機的計畫。 屆時將用F/A-18E/F取代部分S-3。目前S-3在航母作戰群中履行反潛作戰、水面作戰、海上監視和情報收集、電子戰、水雷戰、搜尋和營救以及一些支援任務,例如空中加油。在海灣戰爭中,S-3曾經使用電子支援設備搜尋和分類伊拉克的防空雷達。
現役和製造中的F/A-18還將加裝先進近距空中支援系統(ACASS),可以使前線航空指揮官具有自動向攻擊飛機分發目標坐標的能力。目前這套系統僅僅用在了AV-8B上。在今年早些時候,波音公司開始在自己的機載設備實驗室里進行向F/A-18E/F傳遞數字坐標信息的試驗。所以公司目前在交聯F-18飛機方面進展得非常順利。
2002年9月,美國防部通報國會公布將向馬來西亞出售18架F/A-18F,總售價約為15億美元。馬來西亞已有F/A-18D,購買新型F/A-18F後,其標準化的備件和零部件可用於兩種型號的F-18,從而可減少維修和保養飛機方面的用費。目前,波音公司正用它的F/A-18E/F和F-15E戰鬥機全力競爭新加坡的20架新型戰鬥機的採購契約。新加坡計畫在2005年左右選定獲勝機種。美國部分分析家認為,國會不應同意售給馬來西亞這么多架F/A-18F飛機,認為對於小國家來說,不必要擁有這么多的新型戰鬥機,財政負擔也較重;再則從馬來西亞周邊局勢看也不需要這樣的戰鬥機。至2003年8月,新加坡未決定是否購買F/A-18E/F,但已開始研究如果購買的話是否需要安裝APG-79有源電掃描陣(AESA)雷達。預計2004年,新加坡將做出最終選擇。至2003年9月,波音公司開始按照美國海軍給予的總額4950萬美元契約,開始低速初始生產8套APG-79雷達,計畫2005年初交付第一套雷達。
美國在2003年將向瑞士提供F/A-18戰鬥機的升級設備以及相關服務,交易總價值大約為1.1億美元。通過升級,瑞士F/A-18飛機的生存能力和通信能力將得到增強,飛機使用壽命也將得以延長。升級工作將由波音公司設在聖路易斯的軍用飛機和飛彈系統部負責。
2003年6月,美國海軍和波音公司開始為啟動開發EA-18G電子攻擊機做準備。波音及其主要子承包商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將儘快選擇通信吊艙的供應商,並決定EA-18G不再採用EA-6B上採用的BAE公司USQ-113。海軍經過隊EA-18G的調整後,使得波音公司能夠去掉EA-18G上發射AIM-9飛彈的能力,並取消機炮,從而更好的利用機體空間。但海軍官員仍希望在單座E、雙座F和電子攻擊G型之間保持相對高的通用性。EA-18G的價格約為6600萬美元,而F/A-18F通常價值5900萬美元。海軍計畫採購90架由波音公司研製的EA-18G電子攻擊機,一旦需要更多的干擾機,海軍提議將F/A-18F經簡單改裝變成電子干擾機。EA-18G研發項目預計耗資15億美元,目前預算計畫中另有45億美元用於購買56至90架飛機。整個的採購契約總額將達到67億美元。
2003年6月,波音公司和美國海軍根據F/A-18E/F“超級大黃蜂”研製和飛行試驗中積累的經驗教訓,完成了該機新型飛控軟體的開發。這是自1983年以來對“大黃蜂”飛機的飛控軟體的首次重大升級,新升級的10.7版本軟體能改善飛機的低速操縱特性,增加失控阻力並提高飛機從失控事件中迅速恢復的能力。最近,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要求軍方在今後兩年內將軍事災難性事故率減少50%。此升級軟體將給F/A-18機隊帶來重要效益,利用此軟體將大大減少飛機因飛行失控導致的災難性事故數,提高飛機大攻角時的機動性,並改善維修性。過去20年中,眾多“大黃蜂”飛機的損失主要歸咎于飛行失控,特別是一種稱作“落葉飄”(falling leaf)的模式。飛機在慢速、高迎角機動之後一般會進入該模式。飛機就可能失去控制,並迅速左右振盪,就象一片落葉。升級後的軟體執行新的邏輯和反饋,可以消除這種現象。新軟體本月開始引入F/A-18機隊,對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澳大利亞、加拿大、芬蘭、科威特、馬來西亞、西班牙和瑞士的空軍現役所有F/A-18飛機都要進行這種改進。海軍/波音聯合小組已制訂了計畫,準備對世界範圍內的F/A-18機隊開展培訓,向駕駛員介紹飛機增強的能力。
2003年6月,波音公司宣稱儘管馬來西亞在上個月決定從俄羅斯採購18架蘇-30MK戰鬥機,但波音仍然希望在今年底以前與馬來西亞敲定價值達15億美元的18架F/A-18F契約。7月,西班牙空軍22架F/A-18全部完成維修、升級工作。上述工作是在美國加州的海軍航空兵武器系統部(NAVAIR)北島(North Island)維修與供應基地進行的。西班牙空軍表示對升級工作非常滿意。
在美軍方面,美海軍大西洋艦隊提出了10個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中隊的部署方案,將8個F/A-18E/F中隊部署在美國維吉尼亞灘歐欣阿納海航站,另外2箇中隊部署在美北卡羅萊納州切里岬陸戰隊航空站。也就是說,在歐欣阿納部署120架F/A-18E/F,在切里岬部署24架。歐欣阿納是美海軍東部海岸最大的海航站,美本土所有F-14“雄貓”戰鬥機和大部分的F/A-18都駐在這裡。F-14戰鬥機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服役,現在該型將逐漸退出現役,由F/A-18E/F替代。美海軍打算到2010年,大西洋艦隊的215架F-14和F/A-18將被替代為144架F/A-18E/F。
芬蘭的F/A-18實施中期壽命升級(MLU)將在2004年前後展開,契約總額可能高達1.3億美元。芬蘭要求美國政府準許出售實施F/A-18中期壽命計畫的第二階段項目的必須設備,包括64架F/A-18C/D機隊所屬系統的翻新組件、64套聯合頭盔顯示系統、64套戰術飛機活動地圖系統、64套翼尖布線系統的數據通信、144個AIM-9X兼容發射器和36套AN/APX-111組合詢問應答系統。芬蘭空軍打算採購MLU計畫設備,以提高飛機生存性、通信連通性,並延長F/A-18戰鬥機的使用壽命。芬蘭空軍需要這種升級,以保持與感測器、武器和通信領域的高技術發展同步。主承包商是波音公司,沒有提出與這項潛在銷售有關的補償協定。在準備、設備安裝、設備試驗和設備檢驗期間,要求契約商在芬蘭進行大約4個月的技術支持。
2003年10月,F/A-18E/F的核心子系統已經準備就緒,完全達到了裝備部隊的需要。2002年F/A-18E/F在伊拉克南部禁飛區參加首次作戰行動,隨後參加了伊拉克戰爭,F/A-18E/F分隊每天平均累計執行超過55個小時的飛行任務。今年年底,美國海軍將向日本的永久基地派遣第一支F/A-18F分隊,這將是該機從開發階段過渡到套用階段的另一個標誌。實現這種轉變的關鍵是F/A-18E/F的一些重要子系統已經完全能夠為飛機提供所需的能力。今年初,ASQ-228先進瞄準前視紅外(ATFLIR)感測器成功地完成了作戰測試,這成為F/A-18E/F項目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首次使用期間,先進瞄準前視紅外感測器也遇到了嚴重的可靠性問題。然而,工程人員認為,這些問題是由於前期生產開發硬體的不足所造成的。後來所採用的早期生產吊艙沒有出現類似的問題。參加先進瞄準前視紅外感測器競爭的一家公司指出,為了使感測器通過作戰評估,海軍必須延期評估吊艙的一些特性。F/A-18項目的一位負責人承認,系統的一些部分仍需要進一步驗證,例如雷射光斑跟蹤器、搜尋沒有可探測熱圖像目標的光電攝像機、空中目標搜尋功能等。下一步測試將在明年3月進行。今年年初進行了另一項關鍵部件使用測試是LINK-16多任務信息分發系統(MIDS)。該設備經測試後已經準備進行全速生產。測試部門將繼續對系統進行測試,但已經建議可在飛機上使用。多任務信息分發系統還增加了兩路加密數字語音頻道。兩個F/A-18C和三個F/A-18E/F分隊已經安裝了該系統。2003年12月,美海軍F/A-18計畫辦公室正式簽訂了價值2.982億美元的批生產該型吊艙契約。最終將交付88個吊艙。
2003年11月13日,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在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舉行了AIM-9X先進近距空空飛彈進入現役的慶祝會。AIM-9X飛彈現正處於低速初期生產階段,已生產約1千枚,計畫到2018年生產約1萬枚。AIM-9X飛彈主要由美國海軍負責發展和生產管理,將裝備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和美國空軍,首先將裝備部署在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第3聯隊的第12和19飛行中隊。當部隊經過訓練並裝備了足夠的飛彈就能滿足作戰要求。現在,所有的支援設備、零備件和出版物均已交到部隊。在此之前,已經實施了範圍廣泛的發展和使用試驗計畫,並輔以完善的、可信的建模和仿真,在19次發展階段發射試驗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18次命中的成績,並完成了22次使用鑑定階段發射試驗。此外,還進行了3500小時以上的載飛試驗。
2004年4月,因F-35聯合攻擊戰鬥機(JSF)項目延遲1年,美海軍正在考慮增加波音F/A-18C的機身中段更換(Center Barrel Replacement,CBR)的數量,以延長這些戰鬥機的壽命。同時考慮增加訂購F/A-18E/F的數量。視機身疲勞程度不同,標準CBR將使飛機壽命周期延長6至7年,包括安裝費用在內每架飛機的CBR將需要230萬美元。海軍可能因JSF延期而在超過270架F/A-18C/D上實施CBR,耗資為2.44億美元。在2006財年計畫目標備忘錄(POM)中CBR費用為600萬美元。其他方案還有花13.2億美元再購買24架F/A-18E/F,或者花費2.84億美元更新海軍陸戰隊的AV-8B。波音公司表示,希望獲得海軍增購F/A-18E/F的契約。
2004年9月,波音公司表示計畫於10月22日開始美國海軍的新型EA-18G飛機前機身的生產。前機身的生產將在聖路易斯工廠進行,開始的時間正好是預定的初始化設計評審完成的時間。初始化設計評審後緊接著是2005年4月進行的關鍵設計評審。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於7月在埃爾賽貢多工廠開始中/後機身的生產。美國空軍已經開始對改進的戰區機載偵察系統(TARS)進行飛行試驗,其中改進的部分包括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合成孔徑雷達。該系統首次試驗是使用F-16飛機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的,並取得了成功。由政府資助的試驗將繼續進行到明年春天。在BAE系統公司的戰區機載偵察系統(TARS)上增加合成孔徑雷達是希望吊艙能夠在惡劣天氣下工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