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16

基本信息

簡述

YF-16YF-16
1972年,通用動力YF-16在與麥道YF-17的ADF(先進白天戰鬥機)競爭勝出。YF-16正式命名F-16戰隼,YF-17則在後來的海軍招標中成為了F-18大黃蜂。F-16首次引入了革命性的靜不穩定設計和電傳操縱系統,座艙側桿操作,座椅後仰30度,使得戰隼可做出9G的機動。F-16的座艙蓋前半球無框設計,提供無遮擋的360度視野(這種設計如今套用在F-22猛禽上)。雖然ADF計畫對機載電子設備要求不高,YF-16還是被設計成能裝載大體積的航空電子設備(為以後的改型創造條件)。軍械有M61火神20MM炮和響尾蛇飛彈以及麻雀飛彈。最初的說明指出80%推力時最大過載7.33G,通用動力工程師決定增加到最大推力時9G並增加機體壽命到8000小時(原4000小時)。YF-16裝一具F-100低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分類

F-16A/B Block 1/5/10/15/15OCU/20
F-16 A/B是戰隼的第一個生產型。F-16A是單座,F-16B是雙座,兩型基本上相同。早期的F-16裝備了全面的電子設備,包括威斯汀豪斯AN/APG66脈衝都卜勒雷達、UHF/VHF通訊設備、塔康導套航系統、AN/ALR-69 雷達告警接收機、GEC馬可尼HUD、中央大氣數據計算機。發動機是F100-PW-200,最大推力12,240磅,最大軍用推力14,670磅,加力推力23,830磅。F-16A/B裝備有標準ACES II彈射座椅。
F-16 Block 1
1978年8月首架F-16A Block 1首飛,同月開始交付美國空軍,隸屬於尤它州希爾空軍基地第388戰術戰鬥機聯隊。一共94架Block 1 F-16交付給美國空軍和比利時、荷蘭、丹麥、挪威四個歐洲國家。Block 1的著名標識是黑色雷達頭錐。1981年晚期到1984年中,這批飛機升級到Block 10標準,雷達罩也變成灰色。Block 1(包括Block 5,10)最初都有較小的水平尾翼和進氣口下方的UHF天線,稍後都改為大平尾。
比利時空軍F-16A Block 1識別特徵是黑色雷達罩和較小的水平尾翼
F-16 Block 5
飛行員抱怨F-16A Block 1早期型的黑色雷達罩在格鬥訓練中分外顯眼,是敵人很容易就捕獲。Block 5中更換為灰色雷達罩並成為以後型號的標準配備。Block 5生產了197架,以後管升級到Block 10的標準。Block 5也有進氣道下方的UHF天線和較小的水平尾翼。與Block 1的細小差別是增強了可靠性。
比利時空軍F-16A Block 5,注意進氣道下方的UHF天線和較小的水平尾翼
F-16 Block 10
1980年開始製造了312架Block 10。Block 10還有進氣道下方的UHF天線和較小的水平尾翼,與Block 5相比進行了內部改進但外觀一樣。一些美國空軍的Block 10在1987~1993改進為Block 15OCU標準。24架紐約國警隊的Block 10簡單地換裝了GPU-5/A 30MM機炮,看到沙漠風暴行動中這些飛機維護困難之後,又改回了Block 10標準。
F-16 Block 15
1981年11月MSIP(多國階段改進計畫)啟動Block 15改進計畫。始於Subblock 15Y子計畫,延續到Subblock 15AZ子計畫。一年前的1980年2月這些改動已使F-16A/B經在效能相當於F-16C/D。這些改動提高了F-16A/B的對地攻擊和BVR任務的能力。一個主要的改進就是在進氣口下顎增加兩個硬點(加固結構),為了抵消硬點增加的重量所引起的重心前移,水平尾翼增大了30%。新的平尾也增強了飛行的穩定性,改變了飛機的抬頭速度,提高了高攻角飛行的穩定性。Block15的AN/APG-66雷達在空中防禦模式中擁有邊跟蹤邊掃描的能力。還裝備了Have Quick I 加密UHF電台。可裝載AIM-7麻雀空空飛彈。結構加強以多掛1000磅外掛。座艙空調的改進是飛行員更舒適。1982~1996的14年中Block 15型共生產983架,有三條生產線。第一架Block 15 F-16生產於1982,最後一架交付給了泰國(第11個Block 15買主)。美國空軍早期Block 15在1987~1993改進為Block 15OCU規格。
F-16 Block 15OCU
1987年末,214架Block 15Y開始改進成Block 15OCU(操作可靠性升級),換裝了更可靠的F100-PW-220發動機。結構進行加固,擁有引自F-16C/D的更大的HUD,可發射挪威企鵝反艦飛彈(美軍編號AGM-119)和AIM-120 AMRAAM。還增加雷達高度計、增強計算機速度、容量,寬視場HUD、AN/APX-101敵我識別器、AN/ALE-40箔條/曳光彈發射裝置、AN/ALQ-131電子戰吊艙,這些改進是最大空重增大到17,010kg。1988年1月首架Block 15OCU交付使用,在這之前,所有Block 15都開始改成Block 15OCU規格。
F-16 Block 20
150架交付台灣的Block 15OCU按MLU(中壽命改進)標準改進重新編號Block20。
F-16 MLU
MLU計畫開始於1991年,到1997年升級完全部戰機。MLU的改裝十分繁瑣,由於這些F-16已經服役了10年,機體結構可能出現裂紋,所以首先要進行機身結構探傷,確定隔框沒有裂紋。然後探傷合格的飛機被重新組裝,更換線材以等待進一步改裝。MLU改裝的重頭是電子設備,雷達換成APN/APG-66(V2),新的模組計算機,APG-111(V1)敵我識別系統、寬視場抬頭顯示器(HUD)、兩個10cm x 10cm彩色液晶顯示器、側桿操控系統、數字地圖系統、GPS衛星定位儀等。經過這些現代化改裝,F-16MLU的性能勉強達到F-16C/D早期批次的水平。這裡要聲明一點:台灣購買的F-16A/B是第15批次的,雖然是新機但也按MLU標準進行生產,新飛機定為F-16A/B第20批次,所以可以也可稱作F-16MLU。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