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腳山鷓鴣

綠腳山鷓鴣

綠腳山鷓鴣(學名:Arborophila chloropus)為雉科山鷓鴣屬的鳥類。分布於緬甸、寮國、泰國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主要生活於稠密常綠灌叢、燕麥地以及稀疏落葉林。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莫利埃提。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圖)綠腳山鷓鴣綠腳山鷓鴣

白頰山鷓鴣雄鳥體長28厘米;雌鳥體長25厘米,體重220克。額灰褐色。眼周裸皮鮮紅色,黑色的眉紋延伸至頸側,並與眼下方的黑帶相連。頰和耳羽乳白色,形成一條寬闊的白色縱帶。上體橄欖褐色,密被規整的黑色橫斑。頦、喉黑色。上胸灰色,具大形黑色點滴狀斑。腹部灰白色,脅部有大形點滴狀白斑。

虹膜褐色或紅褐色,嘴暗褐色或黑色,腿、腳紅色或橙紅色。

分布範圍

綠腳山鷓鴣分布圖綠腳山鷓鴣分布圖
白頰山鷓鴣在國外分布於印度東北部和緬甸北部。在中國僅見於雲南西部的盈江。  

生活習性

(圖)綠腳山鷓鴣綠腳山鷓鴣

白頰山鷓鴣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喜歡在稀疏而潮濕的常綠闊葉林和竹林中生活。常成群活動,群體大多由5一8隻或10餘只組成。善於在地上奔跑和行走,一般很少起飛。叫聲為洪亮的哨音whew, whew重複許多次,以更尖更快的whew收尾。有時也發出清晰響亮的雙哨音。群體散開時的聯絡哨音更是非常優美動聽。

主要以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枝、嫩葉、芽、漿果和種子等為食,也吃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

生育繁殖

綠腳山鷓鴣綠腳山鷓鴣
繁殖期為4—6月份,營巢在海拔1500—4000米之間的山地森林中的林下地面上,利用地面天然凹坑或由雌鳥在地上刨一個小坑即成。巢周圍多有茂盛的灌叢或林下植物遮掩而不易發現,但有時也在林下植物較稀疏的地方營巢而不甚隱蔽。每窩產卵3—5枚,最多為7枚。卵的大小為32.4—42.4×26.2—31.8毫米。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雄鳥負責警戒。雛鳥孵出後不久即可隨親鳥活動。

現狀與保護

綠腳山鷓鴣綠腳山鷓鴣
自50年代末,這塊雨林已被大量開墾種植橡膠樹,原來自然景觀已面目全非。加之,大批種植工人遷入,蓋房、種菜、砍柴燒飯等又進一步毀林。因此,綠腳山鷓鴣的棲息地受到毀滅性的破壞。如今,幾乎看不到該珍禽的蹤跡。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雉科·鶉族鳥類

鶉族(Perdicini),雞形目、雉科的一個族,體型較小,分布廣泛,羽色多較暗淡,通常雌雄相差不大。包括雪雞、石雞鷓鴣、山鶉、鵪鶉、山鷓鴣、竹雞等,共20屬96種,占雉科總數的60%。中國有8屬27種,其中7種為特有種。常見如石雞鵪鶉灰胸竹雞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