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龍

結節龍

節結龍的頭部與身體滿復瘤狀骨板;釘狀起分布於體側。尾端沒有錘狀突起。從外形上看,它倒更像劍龍。它的背拱起,身體滾圓,頭部細小,四肢粗壯。但背上沒有交通規豎起的骨板,而像其他的甲龍一樣,從頭至尾被厚厚的骨片包裹著。它的骨片小而密,很像坦克的履帶。在這些甲片上很有規律地分布著一些小小的骨突。甲龍類雖然在背上布滿了骨甲,但它們的口裡卻沒有利齒,主要以植物的嫩葉和根莖食。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結節龍結節龍
結節龍

恐龍名稱: 結節龍

拉丁文名: nodosaurus

恐龍體長: 5米長,1.8米高

恐龍體重: 不詳

恐龍食物: 植物的嫩葉和根莖

生存年代: 6500萬年-70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

生存地點: 北美洲

辨認要決: 頭部與身體滿復瘤狀骨板;釘狀起分布於體側

恐龍種類: 鳥臀目·甲龍類·結節龍科

簡 介

節結龍的頭部與身體滿復瘤狀骨板;釘狀起分布於體側。尾端沒有錘狀突起。從外形上看,它倒更像劍龍。它的背拱起,身體滾圓,頭部細小,四肢粗壯。但背上沒有交通規豎起的骨板,而像其他的甲龍一樣,從頭至尾被厚厚的骨片包裹著。它的骨片小而密,很像坦克的履帶。在這些甲片上很有規律地分布著一些小小的骨突。甲龍類雖然在背上布滿了骨甲,但它們的口裡卻沒有利齒,主要以植物的嫩葉和根莖食。

白堊紀

白堊[è]紀(CretaceousPeriod,Cretaceous)中生代最後紀,始於1.455億年前,結束於6550萬年前,歷經7950萬年。
這時期,大陸被海洋分開,地球變得溫暖、乾旱。開花植物,最大的恐龍出現時期,許多新的恐龍種類開始出現,恐龍仍然統治著陸地,翼龍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動物統治著淺海。最早的蛇類、蛾、和蜜蜂以及許多新的小型哺乳動物也出現了。
白堊紀(英語:CretaceousPeriod)是地質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長達80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白堊紀因歐洲西部該年代的地層主要為白堊沉積而得名。白堊紀位於侏羅紀和古近紀之間,約1億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發生在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是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分界。
白堊紀的氣候相當暖和,海平面的變化大。陸地生存著恐龍,海洋生存著海生爬行動物、菊石、以及厚殼蛤。新的哺乳類、鳥類出現,開花植物也首次出現。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大規模滅絕事件之一,包含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物種滅亡。
白堊紀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叫“白堊系”,縮寫記為K,是德文的白堊紀(Kreidezeit)縮寫。
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4℃。
白堊紀是在1822年由比利時地質學家Jeand'Omaliusd'Halloy研究巴黎盆地時所提出。其名稱在拉丁文意為“黏土”,意指上白堊紀地層里常見的白堊,由海生非脊椎動物身上甲殼的碳酸鈣沉積而成,尤其是球石粒。這些白堊黏土層可在歐洲大陸與不列顛群島(尤其是著名的多佛白色峭壁)發現。

類群名

定義

結節龍結節龍

除了作為一種具體的恐龍以外,結節龍還是一個單獨的恐龍類群,屬於甲龍的一種。甲龍實際上分為兩大類群,即甲龍和結節龍。兩者都屬於鳥臀類恐龍,具體的差別在於,結節龍類的尾部是沒有骨錘的,而甲龍類恐龍是有骨錘的。兩者都屬於同一亞目——甲龍亞目。

生存狀況

結節龍類生活在歐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亞,甚至可能還生活在南美洲和南極洲。在白堊紀的早、中期,它們的種類和數量最為豐富,以後開始衰退,但是在北美洲有少數種類生存到了白堊紀晚期。

恐龍的類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