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龍

肯龍

肯龍生活在一億三千七百萬年前,是劍龍類的一種。頭小體長,後腿比前腿長。背脊前部有兩排三角形的骨板,後部有兩排骨質刺棒。如果遇上食肉恐龍來侵犯,它會揮動尾巴,用刺棒回擊。

基本信息

概述

肯龍 肯龍生活在一億三千七百萬年前,是劍龍類的一種。頭小體長,後腿比前腿長。背脊前部有兩排三角形的骨板,後部有兩排骨質刺棒。如果遇上食肉恐龍來侵犯,它會揮動尾巴,用刺棒回擊。
肯龍:劍龍的一種,全長4.5米,身高1.5米。論個子,只跟現在的水牛差不多,與“標準”的劍龍相比,它不光是個子小,背上的骨板也顯得狹窄尖長,從腰部到尾端變為尖細的骨刺。在臀部的兩邊,還有一對橫向伸出的大角。
中文名稱( Chinese )→ 釘狀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肯氏龍| 肯龍
拉丁文學名( Name )→ Kentrosaurus
發音( Pronounced )→ KEN-truh-SAWR-us
含義( Meaning )→ 脊背上有釘狀物的恐龍
目( Order )→ Ornithischia 鳥臀目
亞目( Suborder)→ Genasauria 頜齒類
Thyreophora 覆盾甲龍亞目
類( Infraorder)→ Thyreophoroidea 覆盾甲龍形類
Eurypoda 扁腳類
Stegosauria 劍龍類
科( Family )→Stegosauridae 劍龍科
屬( Genus )→ Kentrosaurus 釘狀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K. aethiopicus 衣索比亞釘狀龍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K. longispinusspined 長刺釘狀龍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K. durobrivensis
= Lexovisaurus durobrivensis
時代( Period )→侏羅紀晚期 Kimmeridgian
分布( Found in )→ 東非坦尚尼亞
發現地層( Stratum )→ ...
食性( Diet )→ 植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 長2.5--5米
推測體重( Mass )→ ...
發現者( Discoverer )→ Hennig, 1915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Hennig, 1915

簡介

(Brief Introduction)
【A】釘狀龍與劍龍生活在同一年代,但它的大小僅是劍龍的四分之一。它啃食地面上低矮的灌木植物。用四條短粗的小腿載著沉重的身軀行走。釘狀龍從背至尾,貫穿著兩排甲刺。前部的甲刺較寬,而從中部向後,甲刺逐漸變窄、變尖。在雙肩兩側還額外長著一對向下的利刺。就像現在的豪豬一樣,釘狀龍用這些甲刺作為自己防身的武器。釘狀龍生活在一些體形巨大的恐龍周圍,如腕龍和叉龍,這些龐然大物生活在今天東非的坦尚尼亞一帶。
【B】釘狀龍是劍龍的一種,論個子,只跟現在的水牛差不多。與"標準"的劍龍相比,它不光是個子小,背上的骨板也顯得狹窄尖長,從腰部至尾端變為尖細的骨刺。在臀部的兩邊,還有一對橫向伸出的大角。科學家們對劍龍骨板的作用一直存在著爭論,很多人認為是用來調節體溫的,但肯龍的板和刺看來太窄長,不像能勝任這項工作,它倒更像是一種禦敵裝置。

恐龍的類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