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迷龍

敏迷龍

敏迷龍(屬名:Minmi)是種小型甲龍下目恐龍,生存於早白堊紀,約1億1900萬年前到1億1300萬年前。敏迷龍是第一種發現於南半球的甲龍類恐龍。

基本信息

概述

敏迷龍敏迷龍
恐龍名稱: 敏迷龍/珉米龍
拉丁文名: minmi
恐龍體長: 4米長,1米高
恐龍體重: 不詳
恐龍食物: 蕨類植物
生存年代: 白堊紀早期
生存地點: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南部
辨認要決: 棘刺長在尾巴的兩側
恐龍種類: 鳥臀目·甲龍類·結節龍科

來 歷

敏迷龍是在南半球發現的第一條甲龍,它是1964年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南部一個叫敏迷的交叉路口附近發現的。(minmi,是拉丁文名字最短的恐龍,名字最長的是微腫頭龍,micropachycephalosaurus)

簡 介

敏迷龍生活在距今1億1500萬年前的早百堊世晚期。根據前後發現的兩具敏迷龍骨架化石,人們可以確定它披有骨板,長有骨刺,四足行走,以葉狀小牙齧食植物。因為沒有發現尾棰,人們把它歸入結節龍科,但根據它的其它特徵,有人認為它可能構成甲龍類的第3個科。

恐龍的類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