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葉岩須

篦葉岩須

篦葉岩須是杜鵑花科·綟木亞科植物。篦葉岩須,矮小灌木,高15—30厘米;分枝多,粗壯,常直立,稀蔓生。葉片小,革質,覆瓦狀排列於枝上,卵形,長2.5--2.8毫米,無毛,基部寬,背面溝槽近達葉頂端,邊緣具篦齒狀鋸齒,稀鋸齒不明顯,齒尖具毛,老時毛脫落。花單朵,腋生,下垂;花梗長2.5(--3)厘米,纖細,被蛛絲狀絨毛;花萼5裂,裂片卵形,長3--4毫米,紫紅色,先端尖;花冠白色,長約6毫米,兩面無毛,口部5裂,裂片卵形;雄蕊10枚,花絲長1.5毫米,被疏柔毛,芒長約1.4毫米,反折,被疏毛;花盤腺體狀;於房球形,直徑約1.5毫米,無毛,花柱長3毫米,無毛。蒴果小,直徑約2.5毫米,花柱宿存。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篦葉岩須篦葉岩須

篦葉岩須,矮小灌木,高15—30厘米;分枝多,粗壯,常直立,稀蔓生。葉片小,革質,覆瓦狀排列於枝上,卵形,長2.5--2.8毫米,無毛,基部寬,背面溝槽近達葉頂端,邊緣具篦齒狀鋸齒,稀鋸齒不明顯,齒尖具毛,老時毛脫落。花單朵,腋生,下垂;花梗長2.5(--3)厘米,纖細,被蛛絲狀絨毛;花萼5裂,裂片卵形,長3--4毫米,紫紅色,先端尖;花冠白色,長約6毫米,兩面無毛,口部5裂,裂片卵形;雄蕊10枚,花絲長1.5毫米,被疏柔毛,芒長約1.4毫米,反折,被疏毛;花盤腺體狀;於房球形,直徑約1.5毫米,無毛,花柱長3毫米,無毛。蒴果小,直徑約2.5毫米,花柱宿存。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產地分布

雲南西北部。生於海拔3200--4600米的灌叢、草甸、岩石上或冷杉林下。常見。模式標本采自中甸。

本種提示

本種可能是岩須CselaginoidesHook.F.EtThoms與睫毛岩須C.DendrotrichaHand.—Mazz.的雜種。與岩須的區別在於後者葉互動對生,而與睫毛岩須的不同處在於後者葉長約5毫米,基部不叉開,花冠深裂。

參考文獻

CassiopepectinataStapfinCurtis'sBotMag·149:Sub.T.9003B.1924;Ha—nd.—Mazz.Symb.Sin,7:7871936;雲南植物志4:564.1986.--CassiopemacrathaHand,—Mazz,inSitz.Akad.Wiss.Wien6S:65,1925。

杜鵑花科·綟木亞科植物

綟木亞科,杜鵑花科的一個亞科。通常為常綠灌木,植株大多無毛,稀有鱗片或腺毛;花通常5數;花萼與子房分離,花受精後花萼大小几無變化;花冠壇狀或鍾狀,花後脫落;花葯頂孔裂或縫裂,背部有芒或鈍形無芒;蒴果室背開裂,果瓣中部有隔膜;種子有翅或無翅。 約含16屬,主產美洲,大多數產暖溫帶,少數種類產歐洲和北西伯利亞,亞洲分布於東喜馬拉雅,南至東南亞巽他群島,1屬產非洲,限於馬達加斯加。中國有7屬:岩須屬、吊鐘花屬、木藜蘆屬、馬醉木屬、珍珠花屬、金葉子屬及地桂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